我校学生在浙江省第3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喜获佳绩
学子风采 浏览次数:1239 发布时间:2021-09-01 11:26:27
7月6—8日,浙江省第3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桐乡举行。我校阮亭与同学的《关于封闭空间内灯光照射中的最优化问题》和李元恒同学、陈昀同学的《关于植物色素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的颜色差异的探究》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
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每年都会举行的一场科技盛宴,由浙青科组委举办,每年都迎来了无数博人眼球的新颖作品于此展现着风采。在今年第35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各种学科门类的理论、各种日常用途的发明、各种奇思妙想的产品都在此碰撞出无线精彩的火花,我们十分荣幸能参加一场如此盛大的比赛,同其他来自各地的选手比拼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所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校,我校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校内举办科技节和科技创新大赛,培养了我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加强了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为杭外学子在科技创新大赛的舞台上屡创佳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浓厚的研究氛围不但是杭外的文化底蕴,还是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要想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兴趣必不可少,但是自身的努力显得更加重要。在初步有了创新的方案和构想后,我们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思考着自己的项目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方面还未有想到,并不断向身边的同学征求意见。在讨论过程中,一个个问题被发现最终迎刃而解,探究的过程好似一场拉锯战,坚持下去才能有所收获。在一道道围墙被冲破,一个个难题被炽热的创新之心和坚持不懈的奋斗之心逐渐化解后,最终呈现出的创新成果通过了大赛第一轮的考核,进入了终评环节。其中指导老师同样在全程给予了我们悉心的关怀和教导,这也为我们的项目走向最终的问辩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参加答辩前,我们需要制作海报、将所有的材料都打印,为答辩做好充足准备。完成学业水平考试后,我们连夜设计张贴在展板上的海报,只愿在形式上达到让评委见之心头一颤的效果。植物学的小组项目在菜场和实验室之间奔波,充分准备了足够的现场实验所需的植物药品和玻璃仪器,另一组数学类项目的成员也同样不断调试所编写的软件,查看代码以防有些许疏漏和不足。可以说在到现场前已达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程度。
答辩环节要求在展现创新成果的同时,可以流利地回答出现场专家评委提出的各种问题,于是语言能力、即兴思维能力也成为了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作为杭外的学子,在日常生活中口才得到不断的训练,使得我们在本次的答辩中便显得游刃有余。由于成果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专家和评委提出的种种疑问和质疑我们都凭借着赛前充分的思想材料准备和丰富的操作经验一一完美地回答。在长达十分钟左右的轮番询问后,我们完成了本次大赛的答辩环节。下午还有对公众开放的展示环节,我们也同样以十足的热情迎接每一位对我们的项目有好奇心的来客,向他们解释自己项目的创新点和实用性,在沟通中同样得到了新的收获。
最终,我们的成果《关于封闭空间内灯光照射中的最优化问题》和《关于植物色素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的颜色差异的探究》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我们也在本次大赛中体验到了申报和准备环节的辛苦,答辩环节的紧张刺激,以及获奖时候那一切都值得的来之不易的喜悦。
预祝创新大赛一年比一年更精彩,也希望我校下届参赛选手能收获佳绩!
高三年级 阮亭与 李元恒 陈昀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