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友情链接/LINK

 

做文明使者,创未来世界——第8周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讲话 浏览次数:824 发布时间:2021-04-14 09:10:1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非常荣幸今天能在国旗下讲话,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做文明使者,创未来世界”。

人间最美四月天,四月的杭外,繁花锦簇,生机盎然,展现的是世界的丰富和美好;四月的杭外,书香盈盈,活力四射,彰显的是文化的多元和丰厚。杭州外国语学校第九届文化节在明媚的春光里拉开序幕,今年文化节的主题是“文明照见未来”,我们就是要从历史的长河里寻找人类社会发展的密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和力量,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寻找开启未来的钥匙。

同学们,杭外的校训是“为祖国而学习,为未来作准备”。为祖国而学习,既要求我们杭外学子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相结合,树立为祖国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使命感,又包含读书是传承祖国优秀文化之意。其实我们一直在这么做:我们在语文课本里学习《论语》《孟子》《庄子》,领略先哲的独特思想魅力;在历史课堂里超越时空寻找人类文明之根,聆听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对话,探索古老哲学在世界变局中的启迪;在政治课里探讨宗教、信仰、责任、生态、变革等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命题;在地理课上懂得山河形成的自然规律,分析古代人类文明形成的地理区位,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

就杭外学子而言,我们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书本知识,更需要有一种国际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学会思考,需要从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吸纳养分,在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中获得破解难题的智慧和方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准备。最近三星堆遗址再发掘,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神秘的世界,为探寻中国古老文明提供了新的可能。

前些日子,我们在场同学的学姐,2003届毕业生——外交部翻译张京因为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国家间的对话,容不得一丁点儿马虎,中美交锋全世界用眼睛盯着,任何瑕疵都会被放大,现场翻译的工作难度简直就是“地狱模式”,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一段10多分钟的临场脱稿发言,对翻译是极大考验,连杨洁篪都说:It's a test for the interpreter.张京沉稳冷静,一气呵成,用精准的翻译完成了任务,把非凡的大国气韵体现得淋漓尽致。就连现场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为她点赞,网上对她的赞美之词铺天盖地。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的底气来自哪里?

在场的老师很多是张京的任课老师,知道张京的成长之路,她从小立志要当外交官,她是一个执着、专注的人,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为了实现人生目标,做优秀的外交翻译,她经历了无数的职业磨砺,在看似毫不费力的一帆风顺背后,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埋头苦干。人们往往只能看到洁白的天鹅亭亭玉立于水面,但却不知美丽的天鹅藏在水下的,是不停扑腾着的双脚。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翻译,除了英语能力之外,需要有广博的知识,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军事等等,需要掌握大量专有名词,更需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比如《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怎么翻译?“行百里者半九十”,外交翻译中如果自己不理解这样的古语怎么办?为了不辜负“中国外交部”这五个字,张京一直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学养。就张京而言,传承古老文明是专业需要,但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做中国故事的书写者,文化的传播者,文明的守护者也是她的职责所在。张京,难道不正是杭外人应有的样子吗?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把人类历史推向了一个新的重要节点。在这个节点上,杭外人是要有思考有担当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遇到过无数艰难困苦,但都挺过来、走过来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的文化传统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让当下的人类有勇气面对困境,砥砺自我,改变现状,畅想未来。

当下,我们必须牢记“守正创新”,《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达到了中和,天地便各归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了。“中”而不偏,“和”而不弃,由“中”才能实现“正”。守住传统文化之“正”,才能孕育未来之“新”。中华传统文化也强调“化”,“化”本身具有变化、转化、创造等意义,“化”而万象更新。

历史上,越是博大精深的文化,越具有包容性;越是璀璨的文明,越能够兼收并蓄。文化要传承,文明要互鉴;文化只有传承才能进步,文明只有互鉴才能丰富。

老师们、同学们,“为未来作准备”,我们要守住自己的文化之根,不断培土浇灌,让自己枝繁叶茂,虬枝伸向蓝天。文化节是一个彼此成长的舞台,也是一片秀丽的山野竹林,我们都想聆听春雷夜雨过后,竹笋破土,竹节拔高的美妙声音。同学们,来吧,让我们争做人生的主角,讲好美丽的中国故事,做文明使者,创未来世界。谢谢大家!

周蕾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