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了解吾土文化 传承吾民精神——记初三年级文化节班会

学生活动 浏览次数:2623 发布时间:2012-03-30 09:52:06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不同的文化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思想与观念。虽然“文化”是一个很广泛的词,没有人能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每个人对文化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归属,我们肩负着将它传承下去的责任和使命。

322,以杭外文化节为契机,初三年级各班开展了以“吾土吾民”为主题的班会,诠释了我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

初三(2)班

因为文化节的缘故,这次的班会主题被确定为了和“文化”有关的内容。最终呈现的是两个戏曲小说和一场与宋词有关的竞赛。

首先进行的是我参与制作的戏曲小说的部分。选取的是两个我很喜欢的故事,一个很颠覆,一个很圆满。平时听到《白蛇传》很凄美,能让人们记住断桥,能让人们用眼泪淹死法海,这次选的《雷峰塔》(即《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却很颠覆,对白、许两人的看法瞬间改变。对白娘子的同情更甚,对许宣却变成了:原来他是这样的人!大家对于这类不寻常的爱情故事,总是希望听到或是过程或是结局尽如人意。于是,在说书人口中,在市井街坊中。慢慢地,迂腐怯弱的许宣变成了儒雅体贴的许仙。

文化,不只是书上文化人可以接受的缺憾,更需要的是在流传中的演变。

第二个故事是《救风尘》,关汉卿所作的喜剧戏曲。

之后便是对词情有独钟的朱心怡同学组织的和宋词有关的竞赛了。选取的都是被大家熟知的广为流传的词句。因此大家的反响也很激烈,积极参与到了竞猜活动中来。这一场竞赛让大家对宋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也让我们班级沉浸在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之中。

流传,在流传的过程中被善意地改变,以便更好地流传,然后被大家牢记。

——张艾伽

初三(3)班

一代名师 蔡元培

整堂班会课便在令人心情澎湃的视频中度过。众所周知,北大是一所学术交流碰撞剧烈的学校。许多的细想运动都由这里发起。鲁迅、李大钊、章鸿铭、周作人、胡适、陈独秀等文化名人均为北大的教授。然而聘来他们的人正是北大当时的新校长蔡元培!

蔡元培先生相貌并不出众,然而通身有一种温和宽容的气度。他待人温文有礼,并对学术发展给予肯定和支持。

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北大有了五年欣欣向荣的时期。

这么一位伟大的爱国人士,用他不懈的努力缔造了当时独一无二的学习气氛。

我们班的同学都很荣幸制作了有关蔡元培先生的板报,也很自豪我们生活在他曾经立足的土地上。

浙江是一个人文底蕴浑厚的地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具有秀丽的灵性。更是这里丰沃的水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名家伟人。这是一片多么广阔的性灵土地!

吾爱吾土,吾爱吾民。

——林姿

初三(4)班

吾土吾民。吾土,孕育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吾民,传承着华夏的兴衰。而在326,初三(4)班开展了“吾土吾民”的文化班会课。

班会开始,主持人介绍了何为文化。关于文化的定义,有超过20种的说法,它是指一个国家式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等。其次,叶磊嫘同学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吴越文化的名人。江南四大才子是最让大家激动的。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祝枝山的夜明珠的故事,还有文徽明和徐祯卿,这些才华横溢的才子们谱写了明朝文学艺术的篇章。

而一些民间文化中的美丽传说,也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梁山伯与祝英台那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以幻化成蝶为结局;白蛇传说也以雷峰塔隔绝了一场人妖之恋。

当然,说到吴越文化,也少不了越剧。这个承载者浓厚地方气息的文化,越剧片段欣赏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些许感慨。

吴侬软语,这个词语也很好地表达了吴方言的特色。班会的结尾,便是以一个猜方言的小游戏结束了。

文化,这是一个范围宽泛的词,但确实与吾土吾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吴土吾民,抑或吾土吾民,都是我们以及我们脚下的土地,深深依赖着的文化与精神。

——钦越岚

初三(5)班

爱家乡,从了解开始

江浙一带风景优美,民风淳朴,不仅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且人杰地灵,是才子佳人之乡。然而,生长在文明富庶的“鱼米之乡”的我们,真的了解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底蕴吗?应杭州外国语学校文化节之召,初三五班于326日下午特举办了一堂以“吾土吾民”为主题的年级展示班会,届时为同学们深入解读“吾土”与“吾民”,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本土文化。

热爱家乡,就要从了解开始。班会分为“吾土”与“吾民”两大模块,分别以介绍江浙文化与近现代的本土名人展开。

首先由张帆、马文韬两位男同学来介绍江浙一词的含义以及其囊括的一切。江浙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便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由于沿海,利于经商,逐渐形成了重商轻农的传统。还有各种商帮的缔造,造就了江浙人民富裕的生活。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水文化。水,不仅滋养了世世代代的江浙人民,还酝酿了这里独特的文化底蕴,不仅有很深的历史渊源,而且也助推了旅游业的发展。另外两位同学还谈到了吴语,同学们还就“学校里应不应该禁止方言”展开了一次小小的辩论。这一节内容较为丰富,加上两位同学动情的描述,令我们了解了不少家乡的文化。

介绍完了“吾土”,陈润、吴韵瑶为我们来带了“吾民”环节。通过竞猜游戏的形式——幻灯片上呈现有关名人的关键词与图片,同学们大声喊出这位名人的名字。看到自己熟悉的名人,又有糖果奖励的诱惑,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遇到“鲁迅”“朱自清”这些熟悉的名字,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齐声喊出来;而当遇到一些陌生的介绍与面孔,在苦思冥想的一片沉默中总会有一只手高高举起来,然后再恍然大悟的唏嘘声中道出正确答案。这样,我们渐渐熟悉了这些名字:梁实秋、夏衍、范文澜、王国维……

班会的最后部分是邀请同学们畅谈关于家乡文化的想法,从大家精彩的发言中,可见这堂班会使同学们受益匪浅。最后顾欣科同学一番“随笔式总结”结束了关于“吾土吾民”的讨论。

“吾土吾民”就谈到了这里。然而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历程才刚刚开始。正如顾欣科的总结中所说:“我们生活的吴地充满了文化气息,而我们要去发现文化是如此影响生活的。”

本次班会为文化节拉开了序幕,希望接下来的活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家乡的文化。

——李佳迅

初三(6)班

百花深处

文化,一种无形的财富,无时无刻不伴随在我们身边,我们陶醉于它的瑰丽,沉浸在它的梦幻之中,颂扬千古经典,感知人文情怀。

在文化节的浓烈气氛中,我班开展了有关文化节的主题班会。

对于文化的定义,多少世纪以来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有人说它深邃,有人说它渊源,有人说它……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文化的发展?随着班会的一步步推进,我们观看了由陈凯歌导演的短片《百花深处》,再次体味、领略文化的真正内涵。

观毕,同学们一片感慨,纷纷议论短片背后所蕴藏的深奥意味。破旧的四合院,被拆除的荒凉之感似乎是建立在如今日新月异、高楼林立的发展之上,但是我们真的要牺牲那片“百花”以换来今日的“繁荣”吗?

为同学们讲解了这部短片的创作背景后,同学们都仿佛有所思、有所悟了。10分钟,一个国家,诠释文化,历史底蕴……我们重视、保护文化,传承发扬这片土地上的民族精神,使之成为世界骄傲!

班会进入高潮,同学们的呼声使我们进入下一个比较贴近生活的环节——记忆中那些文化。同学们小时候的回忆是美好的,如今初三的我们再忆及“绿舌头”“吹泡泡”“棉花糖”“跳房子”等,无不激动万分。同学们跃跃欲试,回忆一个个美好的童年片段,是我们更加认识了文化——无处不在!

相信文化节的大潮已将我们卷入这片浩瀚的海洋!

——马心妍、潘钰

初三(7)班

吾土吾民

何谓吾土?何谓吾民?班会主题揭晓,所有的同学心里必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

“吾土吾民”一词语出林雨堂先生的著作《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也是本次学校文化节的主题。可是这词到底有什么内涵?土地与人民有什么联系?

班会在有奖竞猜环节开始了,所有同学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下列哪些是鲁迅先生的著作?巴金先生祖籍何地?艾青先生的原名是什么?章太炎老夫子的姓名字号?徐志摩徐才子曾用过什么笔名?……”

前面几个问题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答得上来,可是环节越到后面,答得上来的同学也就越少。行至后半节,大家基本都投降了,靠第六感猜一个。这些问题的主人公都是浙江的文化名人,如鲁迅先生,茅盾先生,巴金先生,徐志摩先生……可见就连浙江省的文化明人我们也没能知晓多少。同学们登时就谦虚下来。

第二个环节是介绍各位文化名人的功绩与成就。主持人掌握了翔实的资料,逐一道来,侃侃而谈。章太炎老夫子你可曾知晓?不知晓了吧?他可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大学问家!夏丏尊老先生的名字,在班会课之前恐怕不少同学还读不上来;他的著作有哪些就更不消说了。一通介绍下来,同学们都有些恍然,浙江有那么多成就斐然的文化大师啊!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景致,也许对于北方的人民来说,是梦中模糊的幻影;可是对于生于浙江长于浙江的人来说,这也许就是邻家的景致。吾土吾民,强调的正是这种文化景观与现实景观结合的连通。我们每一个浙江人的血脉里,都沉淀着芳草碧连天的美感与诗意,也沉淀着志摩的诗意和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浙江的文化景观离我们远吗?其实不远。吾土吾民,土地与人民是紧密结合的;土地的精神是不变的,在其之上孕育出的精神是多变的。但是在这精神中贯穿始终、唯一不变的是对土地的热爱,对土地上的人的热爱,对土地上所有一切美好的热爱。吾土吾民,正是这种土地与人类结合的文化的体现。

初三(8)班

吾土吾民

我校一年一度的文化节即将拉开帷幕,326,为迎接渐近的文化节,初三(8)班举行了“吾土吾民”主题班会。

为响应我校“了解本土文化,增强民族精神”的号召,我班以江浙文化名人为线索,向同学们介绍了“吴土”之上的文化传统以及名人,并了解了我班在本次活动中负责的主题,——我国电影业的先驱夏衍,以及一代国学宗师王国维。

班会课上还进行了关于家乡文化的知识问答,同学们分成四组进行比赛,一展其丰富的课外知识。题目多为名家作品、传统风俗,既源自于课本,也源自于生活。旨在让更多的同学熟悉家乡传统与文化,投身于对家乡文化的保护与发扬中来。

同学们对江南的名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快就答出了选择题中不属于那位名人的信息。问答时的气氛也因“看照片,辨名家”的环节而到达了高潮。在获得了关于名人作品与所涉及领域的提示后,一道道难题接连被攻克,可见对其了解之深。接下来,我们又对江浙风俗习惯,以及描写家乡的诗词进行了列举与讨论。

本堂课的最后,我们观看了关于王国维先生的纪录片。一代国学大师,经历了风雨寥落的一生,终是沉于北京城一池深潭之中。他的一生,就像那潭水一样叙叙不清了,他的死,引得诸多同学皆叹惋。

在同学们对接下来文化节活动的期待中,我们结束了这场班会课。

                                                           ——朱清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