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熔铸班魂——记高二1班学农总结人生导航课
学生活动 浏览次数:894 发布时间:2020-12-08 09:45:31
11月23日,我们班进行了学农总结和表彰的人生导航课。班长顾思芸同学在课前做了精心准备,组织大家从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总结分享:1.亲身实践,锻炼意志,体验快乐,收获成长;2.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增强团队合作能力;3.更懂珍惜,理解父母;4.把握机会,锻炼自我;5.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各组同学分享时,从学农过程中的点滴细节,逐层挖掘隐藏在艰辛劳动背后的深刻感悟,这些无疑更增加了我们对这次学农活动的深刻理解。有同学在总结时特别提到,通过这次学农,充分感受到我们高二(1)班强烈的团结合作意识和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这应该就是我们的班魂,也是我们班永远的底色!正如焦老师所说的:“我们高二(1)班获得学农先进班级的荣誉,是靠每个同学的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拼来的,这就是我们1班同学应有的精神品质,所以,幸福真的是由我们同学的双手创造出来的,衷心祝贺大家通过努力,获此殊荣!”
附:各寝室的学农总结:
学农,给了成长在大城市里的我们一次亲密接触这片土地的机会。第一次收水稻、种油菜、下泥潭摸鱼……这些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很难接触到的事物,也是因为这次学农才有了体验生活的机会。
不过在这次学农过程中,一些劳动工具不是人手一份,在工具使用的分配问题上就要求我们要有团队意识。我们要把握住机会踊跃尝试,又要兼顾整个团队,给别人留动手体验的机会。这次学农所带给我们的锻炼,不仅仅只是在使用农具干农活吃苦耐劳精神的体验,更是团队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整个学农过程比想象中要辛苦得多,以致于现在回忆那个下午蹲在菜畦上的那一个多小时,似乎手和腿还是痛着的,最后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休息了一阵子,劳累还没有缓解却又撸起袖子继续干。它也让我真正感受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滋味、劳动的艰辛、食物的来之不易,这些也只有感受过才有切身体会。
接近了生活,体验了劳动,增进了同伴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团队意识,凝聚了团魂,这些都是这次学农带给我们的。
——10326寝室
匆匆吃完午饭,为种完油菜归来的同学们蒸上一锅红薯,炊事班的同学们一刻也没有让锅闲着,又早早开始了准备晚餐的工作。提前焖好米饭后,便是激动人心的红烧鸡块环节。热锅下油,撒下玲珑剔透的冰糖,初看平平无奇的组合在片刻之后渐渐呈现出诱人的红褐色,满怀期待地倒下焯好的鸡块,迷眼的热气散去,数次翻炒之后,鸡块便裹上了糖色,在午后的阳光下闪闪发亮。酱油、盐、香料、葱结、依次下锅, 大家根据掌勺同学的指挥,或切姜片,或取调料,扑鼻的香气给人的满足感将每个人都牢牢团结在了一起。掀开锅盖的一刻,咕噜咕噜的冒泡声仿佛连锅底的香味也一齐翻涌上来,就连路过的老师也不禁要往锅里多看几眼。原本只为尝咸淡的试吃却让大家不约而同地露出惊喜进而无比满足的表情。出锅的鸡块照例是要用保鲜膜盖好,看起来却愈发像一个包装好的惊喜。
——10325寝室
这次学农我们真的体验到了很多东西,是一次很有趣且新奇的经历。这次的学农活动让我们学会了很多,不仅仅是学会了如何割稻子,也不仅仅学会了如何种油菜,更加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农民伯伯真的非常辛苦,我们真的要认真珍惜每一粒粮食。
在这次学农实践活动之前,大多数同学甚至还从未碰过农具或亲自下厨。收割水稻,翻地,种青菜,种油菜,挖番薯……不一会儿,大家就都变得灰头土脸。手套很快被泥土浸透,但每个人的脸上却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在这短短的一天里,我们把所有的忧虑都暂且抛之脑后,只用心享受这辛勤劳动的成就感和返璞归真的美好。我们初次亲自尝试了在田间地头劳动的体验,在辛苦的同时对我们来说也非常好玩,我们亦深切地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人民的伟大。
这次学农活动也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高二(1)班的团结,大家应该永远都不会忘记一起辛勤劳动的情景,比如下午劳动组同学去种油菜,本来那天温度也不低,在那一块地里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我们现在还能想起来当时的感受。
在山坡田野间,我们感受到了最真实质朴的劳动之美、自然之美,学到了与课堂中的知识截然不同、却魅力无限的东西。
——10306寝室
学农对于我们而言,是一次令人难忘的体验。足踏无垠的土地,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拿起铁锹或锅铲,那一份责任的力量在手中宣扬它的使命。
往日熟悉的盘中的蔬菜,碗中的粟米,我们只能嗅到它的香气,尝到它的可口,却很少思考,朵颐的滋味后,铁锹犁地的每一次万钧分量;蒸腾的热气后,烟火之中的每一次挥汗如雨。
今天,我们何其幸运,在握住属于自己的这一把充满辛劳与满足的铁器时,找到了我们所拥有的背后,“付出”的满满价值。当我们看到满畦的新苗,整袋的番薯,手捧的大鱼以及土灶之上令人垂涎的红烧肉时,我们也看到在朦胧的汗水后闪烁的“收获”的姿态。它由我们的双手创造,它独一无二,它令人难忘。
——10305寝室
这一次活动拉近了我们与大自然间的关系,翠绿草叶上可能趴着的米白小虫,水稻茎上一团似泡沫的卵……这一切使我们又紧张又惊奇。当离开舒适的校园生活,我们与这些无处不在的小生命相处——细想还有几分浪漫。
这次活动同时让我们认识到了农耕的重要性。正是我们握在手中的或矮或高的植株,曾养育出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的起源,也养育出以华服美章著称的中华文化。直到今天,他们依旧担负着喂养中国十数亿人口的使命。而在万余年,对植物的探索者,我们的祖先摸索出一套能通过他们养活自己的办法。这些伟大的方法在漫长的时间里改进、完善,然而当我们体验的时候,他们仿佛依旧带着一股蛮荒原始的气息,诉说着人类的火种在布满荆棘的丛林里点燃的历史。这使我们心生敬畏,也心生感激。它们是人类与大自然交流的最早的语言之一,是生存与智慧的交融。
劳动的意义同样重要。下过农田,我们至少不再像“不分五谷”的人。对各类农作物的辨认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困惑与求知欲。我们一没有经历过奋斗岁月,二也极少接触农村生活。从某种意义来讲,我们几乎与“农”的生活完全隔离,而农耕在相当程度上是人们认知重体力劳动的重要部分,重拾“农耕”,不禁让我们对过去的岁月有所了解,也让我们认识到劳动对人所起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就如经济之于社会。只有一个会劳动的人,才能不忘本来;只有一个爱劳动的人,才能立足于生活,面向壮阔的未来。
——10304寝室
早上七点,我们就踏上了学农的路途。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就看到了金黄的原野。割水稻是第一个也是最轻松的任务,只需要用镰刀拉一下,一束水稻就下来了。但是这么简单的工作也需要技巧,不能割得太高,不然后续的工作会很麻烦。不一会儿,水稻田边上就堆起了稻子。
随后,我们班被分到一块极其坚硬的地去种青菜。种青菜要除草,耕地,挖坑,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体验。地面在锄头的击打下化为小土块,最终成为勉强可以耕种的土壤。耕地的体力消耗超出我们想象,这么小一块地居然花了三十个人如此之多的体力和时间,我们算是长见识了。种青菜相对轻松,挖个小坑把苗放进去再浇水就好了。可是由于工具的紧缺大部分人只能用随处散落的烂竹竿挖洞,其实效果也不差。种好的青菜大部分歪七扭八,但好歹是立住了。
两项繁重的劳动后已接近中午,炊事班烧饭冒出的香气馋倒了一群同学。一大锅白花花的肉分到每个同学碗里虽说不多,但大家都吃得非常满足。
下午是最繁重的工作种油菜。每个班三大垄地,人手一把小锄头就开始了。蹲着一个多小时,到后面腿酸得站都站不起来了。种的油菜更是千奇百怪,经验不足的我们只能以立住为最高目标。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们班终于完成任务了。
——9330寝室
不到九点,我们就已站在了农场的土地上。劳动组的同学们纷纷拾起农具,在学农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农田。而烹饪组的同学也抬起一箱箱食材与厨具,准备生火煮饭。生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火苗迟迟不愿在灶里多待一会儿。最终,经验丰富的李老师费了好大的劲才教会我们生火。尽管老师不断地提醒我们少放些柴,饭还是煮得有些焦。
接着,刷锅小组挥舞着锅铲和钢丝球,给菜肴创造了一个极好的“生活”环境。完成刷锅后,切好的排骨和五花肉下锅了。散发出的阵阵香味让我们甚至想把正在焯水的肉直接吃了。与此同时,袁泽同学打开了随身携带的音箱,烹饪组就有了音乐加成。冰糖和油在锅里将猪肉染成了漂亮的金黄色。翻动的铲勺让它们舞动起来。
猪肉出锅时,劳动组同学恰巧回来了。他们一边吃着红烧肉,一边盯着锅里沸腾的青菜香菇。过一会儿,青菜就炒好了,番薯也开始蒸了。锅的底部放了几根木块,搭成了一个简单的蒸笼。切菜的同学们却还在一旁研究如何把鸡切成块。
又一锅米饭出锅了,接下来就轮到了红烧鸡。炒糖色,炒鸡块,加水收汁,一气呵成。所有人都被红烧鸡的香味引得直流口水。蛋炒饭装满了保温箱,劳动组的同学又回来觅食了。每个人都在大口吃着色香味俱全的美味饭菜,甚至有同学说这是他吃过最好吃的菜。经过一天的劳动同学们都十分疲惫,回来的车上一片寂静,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进入了梦乡。
这次学农中,我们付出了汗水,体验了辛苦劳动,分享了友谊,收获了快乐时光。原来,劳动离我们并不遥远,烹饪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困难。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劳动,劳动也陪伴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在劳动中进步,在劳动中成长!
——9329寝室
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年的大风大浪,创造了世界上最灿烂的文化与世界上流传最久的经济形式——小农经济。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化机械化生产,中国的传统的以农业为基础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长足的发展与长远的提升。学农的这天,我们怀着对祖先最崇高的敬意与对土地最深沉的热情来到了农场,对农业这一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进行了一次最深入的了解。
下塘的“壮士”拿着下水裤和网,浩浩荡荡地前往干塘区域。大小不一的鱼在水面上跳跃,引得大家跃跃欲试。瞬间,大家一起冲向了被抽干的鱼塘。鱼塘抽干后,成堆的鱼就露了出来。不一会儿,草鱼,汪刺鱼和鲢鱼就被抓了个干净。虽说同学们的脸上、身上沾满了泥水,但大家都很开心,现场欢声笑语。参与的同学一脸兴奋,其中抓到大鱼的同学们还上岸合影留念。
夕阳西下,同学们的脸上挂着久久不能散去的疲惫与满足,留恋地望向那自己不久前还亲密接触过的土地,眼里饱含着对这片中华大地的深情。中国的农业经济跨越了千年时空,至今仍屹立于世界之林,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这与农业劳动者们日复一日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为了更好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将农业这一传统传承下去,这样才不愧为炎黄子孙。
——9306寝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