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我校学生在2019浙江省首届非遗创新挑战赛中喜获佳绩

学子风采 浏览次数:1827 发布时间:2019-11-22 10:12:23


上学期末,我校政史地组以非遗挑战赛作为同学们的暑假研究性学习,以2-4人组成团队,从浙江省的非遗名录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非遗项目,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该非遗项目的传统内涵,再结合现在理念和生活需求,创新设计该非遗项目的产品或平台。1116日,由浙江教育报刊总社中学生天地杂志社发起的浙江省首届中学生非遗创新挑战赛最终成果展示活动在杭拉开帷幕,经过层层筛选,全省有9支队伍入围,角逐最后的一二三等奖。最终,我校Legend团队(管晨皓、梅嘉文、胡嘉琪)荣获唯一个一等奖,壹叶知秋团队(苏子壹、余秋颐)荣获三等奖,二氯化硫团队(戴一楚、周朝、吉旸)四清友团队(汪轩源、侯宇桐、王以勒、孙晨舒)银河小分队(陆卓铭、楼雨桐、周裕扬、田若岚)荣获优胜奖向以上同学和两位指导老师表示祝贺!

本次大赛现场展示包括1分钟的个性化团队介绍,5分钟 PPT方案的舞台展示以及5分钟的评委问答环节。评分包括:清晰度(20%+可行性(30%+创新度(30%+团队表现力(20%)。我校两组团队介绍极富个性化:Legend团队以英文Logical(具有逻辑的)Exciting(令人激动的)Gorgeous(令人愉快的)END(完美的结尾)将密室逃脱与传说LEGEND结合起来。壹叶知秋团队则是由西湖的水,我的泪,……”唱西湖的传说引入到绘制西湖的传说落入到面向低幼儿的《西湖绘本》。

PPT方案的呈现是重头戏,如何在5分钟之内将自己的方案完整清晰陈述,还要明确呈现创新创造的内容,并要求团队中的每个人展现自己,这对于小组来说是个挑战。现场展示前的一周,每天中午12:30团队都在2315小教室进行演讲展示,刘巧梅老师和方永平老师从每块内容、每个队员的计时,到模拟评委的提问,指导PPT和演讲文稿的修改,有时甚至用上班会课和自习课的时间进行全程指导。

评委问答环节气氛紧张刺激,一问一答间考验着团队的反应和配合能力。评委分别来自浙江省文化旅游厅非遗处、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浙江教育报社、JA青年成就公益组织。他们分别从创新点、运营成本、客流量、场景布置、绘本设计与规模、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提问,Legend团队甚至被评委轮番提问达十多分钟,同学们在活动中的优异表现充分展示了杭外学子的风采。

                                                            政史地组 供稿

 

学生感想:

20191116日,浙江省首届非遗创新挑战赛在浙江教育报刊总社进行。共九支来自浙江各地区的学生团队,向大家展示了或脑洞大开,或可落地的丰富方案,让所有参与者享受思维碰撞的风暴。

管晨皓,梅嘉文和胡嘉琪同学组成的Legend小队由刘巧梅老师带队参与了此次比赛。比赛十分充实。上午,首先进行了开幕式,其中包括了各小队的个性介绍。我们小队将队名Legend分为了:L——logical,具有逻辑的;E——exiting,令人激动的;G——gorgeous,令人愉快的;END——完美的结尾。从台下泛起的一阵笑声也我们相信Legend小队一定为各位参赛的同学和评委老师留下了一些印象。

各小队完成各自的介绍之后,就是令我们受益颇丰的讲座时间。首先,自然是有关非遗与创新的介绍。从讲座中我们学习到非遗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一个生活过程中,可以融入进多种非遗技艺。但是,生活中要复古而非仿古,因为复古更注重于精神层次的感悟与理解。同时,我们对于传统还有了不同的认识,传统不是过去,是对过去的理解。这意味着传统并不仅是古老的事物,更拥有当代价值。而如何将其当代价值结合生活,就需要创新。创新,要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联系起来,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不仅是这些理论与意义,我们还了解了不少成功将非遗与创新结合的例子,更让我们认识到将非遗与创新结合的重要。

不仅是有关非遗与创新的内容,在上午的讲座中,我们还了解到了一种思维模式——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在设计思维中,设计分为四个部分:体会与了解,构思想法,动手尝试,收集反馈,而后又是体会与了解……在不断收集反馈以及体会与了解的过程中,可以将设计渐渐完善,提高。

讲座之后,我们整理出了重要的内容,也为我们下午的问答环节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各组演讲展示更是十分精彩,也令人紧张。在展示中,每个小组有五分钟的展示以及五分钟的问答环节。我们小组抽签的顺序是第八组,排在较后,但有不少好处。通过了解前面小组的问答,我们对于评委老师的提问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心理准备,也知道了其他小组的项目和特点。所有的组都展示十分精彩,这让我们渐渐认为他们都是夺冠热门。其中有一组尤其让我们印象深刻,他们看上去自信满满,展示的时候也是落落大方,在评委问答环节对答如流,让我们倍感压力。轮到我们组时,在紧张的气氛当中,我们小组顺利地在五分钟的限时内完成了展示,但问答环节却是惊心动魄,涉及项目各方面的问题被评委提出,组员们在台上头脑风暴,回答问题。结束整个展示之后,我们在统计时惊讶地发现:原定5分钟的问答环节竟持续了13分钟!

评委问题大致有:

1、为什么选择陈霸先传说这个非遗?

2、如果项目在陈霸先传说发源地落地,会进行怎样的调整?

3、一年一次的主题替换是为了什么?

4、密室逃脱和电子游戏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客户会选择密室逃脱而不是更为方便的电子游戏?

5、如果项目落地了,会有大量的客户,那等待中的客人,你们怎么服务?

6、体验时间为多长,需要多大的场地和成本费?

最终,我们小队以出色的表现荣获了本次比赛的一等奖。

关于这次比赛,我们要感谢刘巧梅老师和方永平老师,他们给我们提了很多意见,帮助我们一次一次修改稿子,帮助我们获得了好成绩。通过此次比赛,我们享受了一场思维的碰撞,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并了解了如何更好地进行创新与传统的结合,受益匪浅。

                              高一Legend团队(管晨皓、梅嘉文、胡嘉琪)供稿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这样具有商业性的比赛。在整个准备的过程当中,我们不得不突破一贯的理想主义,去思考一些实际的问题。构想一个方案和计划不仅仅是想到一个创新的产品,并且列举出各种各样的好处,并且说得很动人,而是要回归到现实,回归到市场需求上。在一个好的创意诞生之后,务实的产品设计、专业的技术知识、周全的经营策略和财务计划能否到位才是一个商业产品真正落地的必需条件。


客观来说,这次的比赛我们并没有很充分地准备,花在上面的时间也不多。因此最后的结果也是在我们意料之中的。但是每一次对方案和讲稿的修改都让我们对商业陈述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周对最后展示的准备时间让我们学会了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从装印一份绘本所需的费用到一份幻灯片的制作,再细微的环节对于最终的成品展示也是不可或缺的。评委老师精辟的提问和点评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拓宽了眼界,加深了对非遗产品的理解。其他参赛选手的创意、极高的商业素养和近乎完美的展示更是让我们耳目一新。

同时也非常感谢方老师和刘老师一个星期以来对我们的悉心指导。这一周的时间里老师们的辛苦远远超过我们。

高二壹叶知秋团队(苏子壹、余秋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