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与当代——高一2班主题班会会后随想
学生活动 浏览次数:1605 发布时间:2012-03-06 10:55:11
雷锋(1940~1962)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
人生的光和热大多散发在1956到1962短短六年岁月里的雷锋,就是以这样的一种形象在传诵中被一代又一代人记住,当然也包括我们。
短短一节班会介绍这样一位被介绍了数十年的人,似乎并不嫌长。本次班会着重于从更客观的层面分析雷锋精神,以及其与当代的关联。
雷锋生活的年代,是最坏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在那样一个物质极度缺乏的时代里,他的精神在党的宣传号召下成了激励广大劳动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最好象征。
当然仅仅这些并不是雷锋精神的全部,普遍认为,雷锋精神分为以下五点:
1.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的坚定的政治立场。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
3.甘当革命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态度。
4.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
5.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单从简短扼要的概括中我们并不能真正理解到雷锋精神的内涵,只是停留在其外延的表象上。而班会课的雷锋日记片段导读则让我们对这一位战士、楷模有了更深入,也许也更真实的了解。
很多人误解雷锋,很多人漠视其精神,而当我们研读了文本之后才发现一切的误读、漠视只是源于不够了解。雷锋是一个典型的理想社会主义者,他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注意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他反复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他对待人生的态度积极而认真,并且愿意为了自己的信仰贡献出最宝贵的时光,甚至生命。
班会介绍道,研究党重申雷锋精神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高潮,即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还有最近几年。前两个阶段重申雷锋精神都有其政治文化背景可循,而雷锋精神与当代的关系更让人深思。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成为雷锋。雷锋为我们多提供了一种模范的样本。所以我们读完雷锋日记也许会感慨,哦,还有这样的人。
这样的人,这样的精神也许会引发我们的思考,所以我们会在感慨后思索,为什么。班会的最后,也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疑惑,答案却只有每个人自己知晓。
为什么将自己的浮躁推脱给时代。
为什么将自己的懒惰推脱给社会。
为什么常常冷嘲热讽身遭的种种。
为什么不想一想应该怎么改变它。
这样的思考之后也许我们会以雷锋的标准来践行自己的答案,雷锋精神与当代的联系,即雷锋精神与我们的联系,我们怎样做,雷锋精神就将怎样传承。正如雷锋所思所写: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也许这是班会带给我们的一次深思,更是雷锋精神带给我们的一次深思。
(谢忆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