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在第十四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喜获佳绩
学子风采 浏览次数:4175 发布时间:2019-06-25 12:19:51
日前,第十四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落下帷幕,我校学子表现优异,共有20位同学取得佳绩,其中初二1班文末和高一1班岑笑儒凭借初赛中的突出表现获得决赛资格,前往郑州参加第十四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现场赛,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附:第十四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名单
第十四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
序号 |
作者 |
文章标题 |
班级 |
指导老师 |
全国奖项 |
浙江奖项 |
1 |
文 末 |
《你瞧准了,是〈延禧攻略〉还是“ 延禧坑略”?》 |
初二(1)班 |
唐玉娣 |
一等奖 |
一等奖 |
2 |
朱 晏 |
《让传统和流量并行——浅谈用影视剧传播传统文化》 |
初三(2)班 |
江晨曦 |
二等奖 |
一等奖 |
3 |
王小可 |
《莫失莫忘》 |
初三(1)班 |
邱才妹 |
二等奖 |
一等奖 |
4 |
胡莺韵 |
《叶公好龙》 |
初三(2)班 |
江晨曦 |
二等奖 |
一等奖 |
5 |
阕沁禾 |
《龙说》 |
初三(1)班 |
邱才妹 |
二等奖 |
一等奖 |
6 |
叶梦婷 |
《传播与传承》 |
初三(3)班 |
江晨曦 |
二等奖 |
一等奖 |
7 |
单煜清 |
《飏九旗,汉宫秋》 |
初三(2)班 |
江晨曦 |
二等奖 |
一等奖 |
8 |
郝翊彤 |
《门道》 |
初二(4)班 |
沈 捷 |
二等奖 |
一等奖 |
9 |
张逸瑞 |
《我们身边的龙文化》 |
初二(1)班 |
唐玉娣 |
三等奖 |
二等奖 |
10 |
季蔚然 |
《困龙茶》 |
初二(3)班 |
沈 捷 |
三等奖 |
二等奖 |
11 |
姚 越 |
《龙生九子》 |
初三(3)班 |
江晨曦 |
无 |
三等奖 |
12 |
余舒涵 |
《龙的传人》 |
初二(4)班 |
沈 捷 |
无 |
三等奖 |
第十四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组)
序号 |
作者 |
文章标题 |
班级 |
指导老师 |
全国奖项 |
浙江奖项 |
1 |
岑笑儒 |
《玄黄》 |
高一(1)班 |
楼佳钰 |
一等奖 |
一等奖 |
2 |
郑惠文 |
《原乡》 |
高二(4)班 |
徐 洁 |
二等奖 |
一等奖 |
3 |
葛佳怡 |
《风筝》 |
高一(1)班 |
楼佳钰 |
二等奖 |
一等奖 |
4 |
陈 长 |
《太爷爷的中国结》 |
高一(3)班 |
王若冰 |
三等奖 |
二等奖 |
5 |
杨乐遥 |
《山神的茶和墨》 |
高一(4)班 |
王若冰 |
三等奖 |
二等奖 |
6 |
金乐涵 |
《斫琴记》 |
高一(4)班 |
王若冰 |
三等奖 |
二等奖 |
7 |
楼奕凡 |
《当你把名字镌刻在石头上》 |
高一(4)班 |
王若冰 |
三等奖 |
二等奖 |
8 |
蒋昕昀 |
《文明·突围》 |
高一(5)班 |
苏云生 |
无 |
一等奖 |
附:第十四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获奖者参赛感言
阅读之于我,也算是一个熟悉的老朋友了。从幼儿园时期的《巴巴爸爸》《小黑鱼》到如今读的《一剪宋朝的时光》《愿你归来仍是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类型也在变化,而一路不变的,是一颗热爱阅读的心。正如孟德斯鸠所言——“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在许多时候,阅读对我来说,也充当着树洞一样的角色。在不开心的时候,看一篇幽默的剧本,总能让我笑出声来;在难过的时候,读一段启示性的散文,也好过黑暗中的黯然神伤;而在消极的时候,熬夜看完一本热血小说也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阅读的作用,也远远超过树洞了。在阅读的帮助下,我的写作水平也逐步上升了,阅读的痕迹,也由文字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这次参加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现场作文比赛,也让我更加意识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联性。听着一众大佬的侃侃而谈,对我而言,也是一种激励吧。阅读与写作,本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而对于我们来说,它们更像一对拐杖,在成长的路上,虽不如披荆斩棘一般出风头,但却是支持我们前行的重要一员。
(初二1班 文末)
库尔特•冯内古特说,“阅读和写作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冥想方式。”对我来说这话是真的。有时候它深切地让我体验惊涛骇浪;有时候它褪去,像平静的小浪花,使我继续陷入寂远的时空。这就是我与文学之间尚未被完全解构的天然关系,值得庆幸。
写作是构建自我又解构自我的方式。它的好处就在于能帮助你把你的每一个想法和行为追溯到少年时代、童年时代,另一个好处在于能帮助你自我表达、抚慰灵魂。叶圣陶说,“最好的蜜是自己从蜂巢里流出来的。”让我自己满意的作文就是这样流出来的蜜。
一个学姐得奖时在感言里写道,“我写作,因为我想写。”我想说,写作是我活着的方式之一。我们的文学创作也不应该止步于一场学考或高考过后,而应该是终生的、有连贯的。
(高一1班 岑笑儒)
(语文组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