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我校学生团队在第三届移动应用创新赛中荣获2018苹果公司K12编程教育“创意明星”奖

学子风采 浏览次数:1529 发布时间:2018-10-10 10:17:23

 

 

9月15日—16日,我校学生在万春彬老师的带领下,赴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参加了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暨中小学Swift Playgrounds展示交流活动。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China Collegiate Computing Contest,简称 C4)是面向全国高校各专业在校学生的科技类竞赛活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2018年设五个竞赛模块,其中“移动应用创新赛”由浙江大学、Apple联合主办,旨在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移动应用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在比赛中,同学们表现优异,荣获“2018创新团队”称号,高三年级李想、吴雨坷、华智淳、田放4位同学荣获“创意明星”奖,指导教师包晓明荣获“创意指导教师”奖。

 

 

 

我校参赛作品为灾后救援系统,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平时午休和放学后的时间学习编程、设计剧本、搭建机器、录制编辑视频,完成项目并提交参赛,最终作品入选20强优秀作品。在展示交流环节中,苹果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在活动中来到我校的展台,参观和了解同学们的作品,并给予高度的赞许。同时,我们还和其他学校的选手和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学习。

 

 

 

本次比赛除了有来自全国高校团体的正式比赛,还同步举办了由国内部分中小学团体参加的Apple “Swift Playgrounds展示交流活动”,借助Apple专门针对零编程基础用户推出的Swift Playgrounds编程工具以及其他第三方道具(例如无人机、机器人),以场景化的方式展示如何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次大赛,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了大学生们如何进行移动应用APP的开发,不仅开拓了眼界,更进一步鼓励同学们通过编程语言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杭外苹果教育实验室、杭外STEM教育小组 报道

附部分同学参赛感想:

九月,我们受到苹果中国和浙江大学邀请,有幸代表学校参加了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展示交流专场活动。

在科技高速迭代发展的今天,编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已经展现了其在社会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移动开发是计算机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受制于移动开发的高门槛,很多人的奇思妙想都只能囿于意识之中。由Apple设计开发的Swift Playgrounds便为初学者提供了一个友好的平台来学习、编写和传授编程。我们队伍中的其他两名队员便得益于此,在此前并无接触过除Visual Basic之外语言的情况下,在一周内迅速、高效地掌握了Swift语言。在包晓明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使用了三天时间完成了比赛题设要求,在K12组别百余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以最佳的表现赴展。

在现场,我们不仅是参展者,更是学习者。在隔壁高校展示组中,不乏有高质量的应用作品。在这些比我们年长两三岁的学长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对社会问题的肩负。例如应用《LIfe Diary》,打造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生态来最大化避免资源因过期而造成的浪费。香港大学的作品《路明》,使用了时下最流行的ARkit(增强现实开发组件)与Core ML(机器学习框架),实现了对周围环境的精准识别,为视障人士提供便利。参展队伍中,更不乏像浙江大学《知交》这样子的作品,用真实的代码实现了她们看上去天马行空的创想。她们同样使用了Core ML框架,通过大量数据训练,实现了自动编曲这样的神奇功能,令我大开眼界。

比起参加比赛,我更愿意把这次浙大之行看作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面对面与这些大我两三岁的开发者交流,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求新、求变的勇气与丰富、扎实的技术基础。同时,我也看到了我与这些优秀开发者的巨大差距。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喜欢编程。

——李想

这一次,我很荣幸地参与了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队制作了一个灾后救援系统,通过使用Swift Playgrounds控制一系列的机器人工作,提升了救援效率,如果能够在未来实现这样的系统,就可以在灾难后救出更多的伤员。我们团队有四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务,当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能节省很多时间,并保证质量。这一次比赛,不仅让我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而且还感受到了编程给我带来的快乐。同时,从大学生组中我也学习到了一些新鲜的东西,增长了我的见识,我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比赛。

——吴雨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