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我校学生在2018年国际青少年科学奥林匹克竞赛(IJSO)中国区总决赛中喜获佳绩

学子风采 浏览次数:1842 发布时间:2018-09-04 01:38:04

 

 

(获奖选手合影)

2018年7月25-26日,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经过层层选拔的近百位优秀学子齐聚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2018年国际青少年科学奥林匹克竞赛(IJSO)中国区总决赛。我校毛天誉同学荣获一等奖,入围国家队候选人;厉杰霞、朱胤锜同学分别荣获二、三等奖。

国际青少年科学奥林匹克(IJSO,International Junior Science Olympiad)是针对16岁以下中学生的国际性科学学术活动,是一项全球性的教育盛事。作为全球12大奥赛之一它是唯一一项面向16岁以下的青少年科学领域的顶级选拔活动。IJSO是自然科学领域最高水平的青少年国际赛事,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截至2017年已经有14年的举办历史,目前全世界50多个国家都是此项综合赛事活动的成员国。

IJSO整合了自然科学领域的物理、化学、生物三大学科,每道赛题都可能横跨三大学科。赛题内容包括多选测试题、理论题和实验题三个部分。

2018年IJSO初赛于4月7日在全国十多个省市数十个考点顺利开展。今年是IJSO中国区第一次在全国范围设立考点,我校三名学生不负众望进入中国区终选。

 

 

(选手笔试现场)

笔试集中在7月25日,中国区终选首次融入设计赛,让参赛者对空气污染问题进行着手,设计一款新型设备能够净化火电厂排放的气体。从传统的赛题到设计赛,均融入了物理、化学、生物三个领域的知识点。在实际情景下,让参赛者将知识结合在一起,应用到解决问题的情景之中。具体的比赛流程如下:

上午对参赛选手进行选择题和开放问答题测试,时间共计150分钟。测试试卷分两部分:A部分45道选择题,每道题1分;B部分9道开放问答题,其中有1道开放问答题涉及到产品的设计,共55分。下午对参赛选手进行简答题测试,时间也是150分钟,包括简答题和分步计算题,题目涉及领域较广。

 

 

7月26日一早,参赛者夹杂着兴奋、忐忑而又期待的心情坐在闭幕式现场,聆听陈贺能教授带给大家关于科学的精彩讲座。陈贺能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原子核工程专业。曾在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任教;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科学仪器研制中心做研究;曾赴荷兰FOM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研究讲学,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开发局项目主任、高技术发展局副总工程师从事科研和领导工作。之后奉调香港工作,期间参与了激光技术应用项目研发等。陈教授以青少年的视角特别准备了本次讲座。以“恐龙为什么灭绝”为引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作为一名科学家,参赛者应该具有好奇、讲证据、务实等素质。

伴随着上午闭幕式的结束,获奖名单当场出炉。我校毛天誉同学荣获一等奖;厉杰霞、朱胤锜同学分别荣获二、三等奖。获得一等奖的16名选手,即国家队候选人,接下来马上要接受两轮新的考核:第一轮实验能力考核,包括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的考核;第二轮面试考核以5-6人小组形式群面。

 

 

 

在入围国家队考核的选手参加复试考核的同时,其他选手参加了达芬奇密码、神笔马良、最强大脑等烧脑而又充满乐趣的活动,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领会了主动思考、团队合作等的重要性。

7月26日,为期两天的IJSO中国区终选终于落下帷幕。

高一6班 厉杰霞报道

附:参赛者参赛感言

毛天誉:

在这个暑假我和其他两位同学千里迢迢地赴往北京参加IJSO——国际青少年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这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经历,我不仅见到了学术水平十分出色的同龄人,还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赛者们聊了很多,这于我来讲是一件十分难忘的经历。明年,因为年龄原因我将无法再次参加IJSO,这真是太遗憾了。

 

厉杰霞:

7月25和26号两天参加了IJSO中国区终选,尽管一天用时五小时的竞赛真的令人疲惫,但是我特别庆幸参加了这一次比赛。首先是开了眼界。终选的题目相比在学校做的题或者初选的题更加贴近生活,题目都是从生活中寻找到的细碎的科学知识演化而来的,因此也相对比较综合、难解。其次,我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其中有一些真的又聪明又努力,趁着中午大部分人小憩的时光不停刷题,为下午的简答题做准备。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压迫感。最后是交了五湖四海的朋友。我住的是赛方提供的寝室,室友全是靠缘分分在一起的。虽然平常在学校里也是住校,但是感觉可谓是完全不一样了。刚到的那一天晚上,参赛者寝室就打成一片,聊得热火朝天,一寝室全是闹腾而有趣的小伙伴。能够认识她们我很幸运。虽然最后我只拿了二等奖,有点小遗憾,但是既然已经不虚此行,何必遗憾。我特别想感谢伍秀丽老师在备赛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与关心,如果没有您对我的鼓励,我或许都拾不起参加这次比赛的勇气。如果有同学想要参加的话,那就行动起来吧!

 

朱胤锜:

七月末,我参加了IJSO中国区的终选。虽然说这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但是在这次活动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不仅仅是知识性的内容。我还结交了一群朋友,发现,作为一线城市的青少年,北京小伙伴的战略目光非常高远,他们有对自己未来更详细更合理的打算,所想内容之深刻使我感到惊讶。我觉得,作为杭外的学生,参赛者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这可以说是我本次活动最大的收获。

其次,回到考试本身,我觉得,这次考试非常强调学科的综合能力。可以这么说,如果你需要较早地决定未来学习的专业是否为理工科,这个考试的评级比学校里的考试要准确许多。所以最后给后面想要参加这个考试的同学一些我自己觉得还算得上有用的建议:把握好基础;拓宽知识面及学习内容和时代接轨,比如可以大致了解一下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奖情况;考试的时候检查一下文具,尤其是计算器。

 

吴昌桐:

IJSO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不再只注重单个知识点的深度,而是寻求广度。同时,题目也给了我们很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比如测量雷电电压,大气循环等研究课题,所以还是收获满满的。

初中科学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