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舞蹈团在2017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中喜获一等奖
学子风采 浏览次数:1726 发布时间:2017-12-05 03:03:51
曲乐声声扬南湖,舞姿翩翩依红船。11月12日至16日,2017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现场展演在嘉兴市南湖区举行,来自全省各地从500多个节目中选拔出来的90多支参赛队伍参加了这次现场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校舞蹈团作品《茉莉花开》喜获一等奖。
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作为全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中小学生艺术赛事,每年举办一届,每年有侧重不同的内容,今年为舞蹈、戏剧专场,以“民族魂•中国梦——阳光下成长”为主题。本次艺术节由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团省委和省广电集团主办,嘉兴市南湖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等单位承办。比赛分为录像评审和现场展演两个环节,来自全省近500多所中小学及校外机构选送的518个节目参加了7月份的第一轮录像评审,经过层层选拔,最终选出93个作品参加了11月份的现场展演。
“一抹洁白身影独自绽放幽香。”从西南到东北,从谷地到平原,“茉莉花”在华夏大地上悠然飘香,那抹纯白好似圣洁之光,照进我们清澈的心。看似柔弱,却是纯洁、忠贞,有韧性的一种生命。踏着柔美的旋律,姑娘们撑起江南的绸伞,灵动的身姿舞出别样的青春年华,宛如一朵朵绽放的茉莉,优雅芬芳——这便是我校舞蹈团选送的作品《茉莉花开》
比赛当晚,校舞蹈团的姑娘们和着婉转的旋律,将茉莉花的芬芳化作了翩跹舞步,将现场观众带入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至美至善的舞蹈魅力也感染了所有评委。
舞蹈之路从来没有捷径,它贵在坚持,贵在精益求精!自4月份接到通知,我们便开始进入备战状态,一路走来,我们遇到重重困难,如人员不足、因多种原因面临人员的不停变化,高二高三同学面对学考的压力、没有统一充足的排练时间、训练中受伤、服装及道具问题……但是我们的姑娘们不气馁,我们犹如这洁白茉莉,不沮丧、不孤寂、不高傲、不张扬。我们相互鼓励、一起坚持,将泪水和汗水化为自信的笑容,静静等待茉莉绽放的瞬间!
一次活动不足以让我们激情挥泪,但那份挚爱和信念将一直伴随着我们,正如奥运精神一样:永不气馁!
昨天,已经过去;明天,我们又将回到新的起点!感谢校领导、各部门和老师们对舞蹈团的支持和肯定!感谢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和汗水!
洗尽铅华,我们从新出发!
(陈若华 报道)
附:参赛代表团师生名单:
总领队:张俊峰
指导教师:陈若华
带队教师:陈若华、胡优赞
参赛学生名单:廖金佳、沈欣童、朱雨昕子、余嘉琪、吴越、周璇、周俏妤、邓晨钰、李琛琦、方昕雨、池俊烨、章逸凡、喻易融、杨晨
附:部分参赛团员个人感言
宁静、优雅、热烈,舞台上的光束随着旋律变换、跳跃着,耀眼而绚丽。绿白相间的轻纱被挥舞着的花伞所带来的微风拂起,游动。轻轻抬起双臂,踮起脚尖,饱含深情的音符在我们的指尖与足尖流动。动作已万般熟悉,一个个队形变化也已从容不迫。此时的我们,脸上洋溢着最幸福的微笑。这短短6分钟,是我们送给自己无与伦比的礼物。
这份礼物名为感动。今年,是我们舞团历年来人员最为紧缺的一年。我们因高三队员毕业、高二队员学考、剑高队员SAT考试时间冲突而不断地调整人员。每一次的人员变动,都要面临着从零开始,老队员不断去适应因人员变化导致的队形或动作的变化。我们的服装和道具伞也经历了多次的修改才得以最终确定……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一系列险阻似乎都是难以逾越的。然而,我们并没有退缩。舞蹈房的灯光总是在黑夜中点亮中央广场旁的石板路;发着烧、身体受伤的队员仍准时参加训练,拖着疲惫的身体蹲起、旋转;在其他同学傍晚享受美食的咀嚼声与晚自习时笔尖划在作业本上的沙沙声中,我们跳坏了三批练习伞……终于,我们不负众望!感谢陈若华老师牺牲吃饭时间,给我们纠正动作并一次次地亲自示范;感谢为了舞台上的我们更耀眼而将演出服带回家熨到深夜的她;感谢在去嘉兴比赛的路上鼓励我们,给我们买粽子吃的她;感谢在比赛前一晚一个人去剧院了解舞台情况的她……同样,也感谢一直陪伴我们比赛的张俊峰副校长与胡优赞老师。这些,都在我们得知获得一等奖的消息后化作了眼角的泪珠。
这份礼物叫做成长。在这看似漫长却又转瞬即逝的几个月里,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苦尽甘来,明白了用泪水与汗水浇灌出来的果实会格外丰硕的真理;真正懂得了坚持不懈这四个被人常挂在嘴边的字背后的力量与意义。更重要的是,“舞蹈”二字的含义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清晰起来。舞蹈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不光光是兴趣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仿佛一种西方人的咖啡,亚洲人的清茶一般的存在。它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每一个动作都是情感达到极致而不得不迸发的产物。思绪从每一步移动,每一次呼吸、提沉中涌出,每一个眼神都应是扣人心弦的。我们用这种优雅美丽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对方。在舞蹈面前,一切语言的天使都丧失了光环。
舞台上的灯光很耀眼,而我们却只见一片黑暗。没有评委、没有观众,没有人苛刻地评价我们的动作。此时,整个世界便只剩下这个舞台。一个真正的舞者所需要的仅仅是一段让自己沉浸其中的音乐,一个舞动的理由。
(高二1班 朱雨昕子)
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不仅迎来了紧张的期中考试,也迎来了2017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的开幕。在此次比赛中,我校舞蹈队凭借优美的舞蹈和默契的配合,作品《茉莉花开》赢得了浙江省高中组一等奖的好成绩。
练习的路上总是有着各种的磕磕绊绊。高二高三的学姐们因为学考的压力忙得不可开交,即使是练习空隙也要拿一点东西出来背一背;距离比赛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做出大改动作的决定也增加了不少的练习压力;还有频频出现问题的伞等道具问题……我还记得因为压力而流下的泪水,凌晨还在熨烫舞蹈服的老师,不辞辛苦赶来支持我们的张校长……可以说,这次比赛的背后,不止是我们这舞台上的十四个人,这个一等奖的背后,是无数人默默无闻地支持,是日日夜夜的坚守。
舞蹈从来都不是枯燥乏味的,有时候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一个动作,是为了让动作更加统一,看似无聊,然而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总能听到一阵又一阵的欢笑声,那是无数次重复之后的统一带来的美感和快乐!自加入舞团那一刻起,不管是因为热爱还是有其他原因,一路走来,我们一起坚持,一起鼓励,我们已经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在备战的这几个月里,无数次边压腿边啃面包;趁着老师分组抠动作时趴在地上刷数学题;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寝室后还要赶在熄灯仅剩的几分钟洗漱完毕;甚至在同学们熟睡后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赶作业……台上的六分钟真的很短,短到没有什么细节可以去细细品味!而让我铭记的是那个属于我们的青春,那份属于我们的荣誉!
(高一3班 吴越)
在我得知我们的作品荣获一等奖的时候,内心真的很激动,而且跟拿别的奖都不一样。对手很强——几乎都是全省的职业学校甚至是艺术学校中的佼佼者;准备时间很短,仅开学以来的不到三个月;难度很大,我们需要在急促的节奏中保持所有人的一致……十四个人,十四把伞,一路走过来,只能说太不容易了。排练节奏的加紧,同时也意味着学习压力的加大。在舞蹈房边压腿边写作业的经历也算是让我们意识到在安静的教室里自习是多么珍贵。
这次比赛的成功最应该感谢的其实是陈若华老师,她不厌其烦地为我们纠正动作,在我们累瘫在地的时候仍然不断鼓励我们——其实我们的辛苦根本不及她吧!另外,还要感想这段时间同学们对我们的鼓励。还记得出发那天,班里的同学都给予了我衷心的祝愿,非常感谢他们。最后,感谢学校对我们的支持!
(高一4班 方昕雨)
从刚开始学习《茉莉花开》到省艺术节落下帷幕,已经跨越了两个学期。初三下的时候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舞蹈队面试,到如今收获了省一等奖,感觉有点像活在梦里。省赛和录像之前每周有不少于八九个小时的训练,于是舞蹈房成为了我们练舞、吃晚饭和晚自习的地方。由于舞蹈队成员来自本部高一高二,APU和剑桥,大家能够凑到一块实属不易,由于比赛时间的缘故,本部高一没有能够参加期中考。学业之余挤出时间来练习虽然很辛苦,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收获了许多:时间的合理安排,如何做到高效学习以及高效练习……录像通过第一关之后我们取得了进入现场赛的资格,然而我们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一定要夺魁或者一等奖之类,因为别的学校要么是艺术特长要么就是舞蹈专业,按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能跟他们同台竞技就很不错了”。正式比赛那天,跳完之后我们坐在嘉兴大剧院的最后一排,看着舞台上来自全省各地的演员们演绎着属于他们的舞蹈,心里惊叹着各种各样的美。从气壮山河的“布衣者”到优美淡雅的“年轮·忆”,各式各样的舞蹈让我有点目不暇接。成绩是第二天的晚上公布的。当时我们几个聚在寝室里,手机每震动一下就是一次激动与紧张。当陈老师发来“一等奖”消息的时候,尖叫声甚至招来了宿管……一路走来,有泪有笑,同时也结识了厉害的学姐。很感谢能有这样的机遇,让自己收获颇丰。
(高一3班 杨晨)
也许从来都不会意识到这支舞蹈对于我而言有多么重要——如果不是在得知成绩的那一刻眼泪夺眶而出的话。
事实上排练对于舞蹈队的姑娘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从一开始完全无法接受的,一次次延迟结束,到最后一周每一天都练上两三个小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只会在累的时候一言不发的在旁边坐下。奇怪的是,本来就应该习惯的训练强度却使我们觉得一次比一次要累,一整遍跳完有时候连气都喘不上来。也许舞蹈就是这样,当你要把它尽力完成好的时候,它会以极度疲倦来回报你。
正式比赛前,望着比教室大一半的舞台,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上台去和那些职业学校比。我们从人数上、训练强度上,甚至连节目是否原创的这一加分项上,都没有办法自信地说出一声:我们比得过他们。但是好像就是这样一种心态,让我们能够谦虚地在表演完之后坐在观众席,感叹别的节目有多精致。而我认为这才是一场赛事真正要我们懂的。
早就不看重名次的我们,只想给这将近两个学期的辛苦付出画一个句号的我们,就这样看着微信群里老师发来的“一等奖”的消息而兴奋得不能自已。别人只是祝贺,但我们知道这意味着多少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过的艰辛。于是眼泪流出来,不是为了一个奖,而是被强烈的喜悦到达巅峰之后,猛然退去,露出我们走过的,艰难的路,受不住这退潮一般的巨大力量,而哭了出来吧。
(高一3班 周俏妤)
自《茉莉花开》排练以来,也不知度过了多少个忙碌亦焦虑的下午或晚自习,在舞蹈房吃晚饭、趴在地板上写作业早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为了凑时间红过眼眶,也因为动作做不好、时间拖太长心态爆炸,尽管心里明白付出都是必不可少,为了站上那个舞台、续写舞蹈队一贯的精彩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但还是会心中没底,还是会从里累到外。没有原创加分还要和艺术特长生、专业类学校同学同台竞技,或许从晋级的那一刻起,纵然不甘,我们一直没“奢望”取得极佳的名次。
现在想想,只要能站上那个舞台、体验一下其他节目的精彩,就是很难得的了。“布衣者”、“大玉儿的孩子”、“年轮·忆”……每一个节目都如此精致,竞争是这般激烈,让我不禁想安慰自己“只是你看到的几个特别好”。我们当然也明白,任何一个节目的背后都是无数个小时的挥汗如雨,有些甚至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也就是在默默的赞叹之中,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想认认真真如打了鸡血般调动每一块肌肉每一缕呼吸每一个细胞而“舞蹈”的心情。短短的六分钟里,看到台下一排排举起的手机,突然倍感幸运。
第二天晚上,当守在手机屏幕前等待成绩公布的我们终于看到老师发来的那句“一等奖”时,巨大的喜悦偕同着几个月来所有的辛苦与满足席卷而来。我突然明白了在后台时,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我想大家都是如此,发自内心地想在这个舞台上绽放,想给操碎了心的陈老师和一直以来努力的自己与队友们一个“交代”;想去热爱,热爱手中的那把伞和每一步圆场,也热爱选择了跳舞的这颗心。
(高一3班 邓晨钰)
从上个学期开始就已经在认真准备这次比赛了,从刚拿到伞时的无措慌张,时常不小心就被木质伞细细地刺划破皮肤,到如今可以得心应手的适应每一批新伞,让伞面自如优雅地在空中飞旋。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伴随着无数次单调枯燥的练习。多少节拿来训练的晚自习,大家争分夺秒地见缝插针补作业,但在统一练习时,又迅速停下手中的作业,立马专注投入训练中,在忙碌的训练和繁重的课业中找到平衡,这段别样的经历也令我们学到了许多。
(高一3班李琛琦)
看似普通的旅途背后都有着其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去嘉兴的三天比赛背后是我们数以月计的付出所争取到的结果。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省艺术节比赛,队里的许多同学也一样,对自己即将要面临的挑战之困难毫无概念。面对许许多多来自省艺术类学校的30多人男女兼容的大部队,我们仅有14人且清一色女孩子的队伍显得十分弱小,人群中匆匆一瞥似乎还略带“业余”之感。
从500个录像中进入前90才有资格现场展演,高中入选的舞蹈仅有二十来个。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无数次人员变动,动作常常改了又改,练习时间从最初的一周一次一个半小时慢慢增加到了最后一周三次,每次三个多小时。为了这次比赛,我们尽到了最大努力。
(高一6班 池俊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