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文心在玉壶——我校初三学生在“冰心奖”征文活动中喜获佳绩
学子风采 浏览次数:1587 发布时间:2017-09-18 03:01:18
2016年第十一届冰心作文奖征文活动落下帷幕,各类文体的奖次揭晓,我校参加征文活动的初三学生喜获佳绩。王资同学的《陋寺说》荣获一等奖;杨博文同学的《百桥造梦——乌镇怀古》、吕赛杨同学的《红影幢幢,幽人怨》、邓晨钰同学的《风暴港》、俞佳菲同学的《独坐翠微亭》、龚思睿同学的《徒步戈壁的成人典礼》等均荣获二等奖;季禹璇同学的《足迹——我的家族史》获得三等奖。我校再次荣获集体组织奖。
“冰心奖”创立于1990年,是由著名作家韩素音女士倡导的奖项,并得到国内外文学、出版等各界人士大力支持,为祝贺冰心老人九十寿辰而设。“冰心奖”素以严格、公正和权威著称。评奖历时两年之久,从省内征集到北京终审,最后结集出版,不收取学生任何费用。我校学生多次参加冰心作文奖征文活动,作品中体现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特质得到专家和评委的首肯。如王资同学的作品《陋寺说》,其温润通透的文风让人击节叹赏。
陋寺说——初二2班 王资
“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唯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
——史铁生 《我与地坛》
丛林深处有一座寺庙。
不知从哪年哪月,哪一时刻,它就存在于世界的最深处。棕褐色的瓦砾经岁月的腐蚀已显沧桑,陈旧的大门仿佛几世纪未经触碰。它真的是立在潮湿的泥土之上,别的寺院只能说是建在,因为它们的堂皇而丰满,而我只能看到它的骨架,就是那么几根临近腐烂的木条架着整座房。
它的四周是昆虫为伴,那地方连大一点的动物也没有,全是些不知名的虫类。种类繁多但全是极其微小的。比起那些访客络绎不绝的大寺院,真是冷清至极。若真有情感存在于寺庙老旧的心之中,它姑且就当虫子是从未喧哗的香客罢了;若真有前世来世存在于我们之中,虫子又是前世的高僧抑或罪人。在这寺庙中,一切都因极度的寂寞而不为所知。若真有探险家碰巧发现了这一处地方,拍摄照片带向远方,那就真是它和他命运中千载难逢的交会与转折了。
没有人会记得有这么一座寺庙,就是我,也是通过印象的不断拼凑,在思想边缘的极限中造就了这样一幅图画,仿佛在世人心中它早已消逝,但它却一定存在。
对,它一定存在。
让我们在脑海中剥去五颜六色的外壳,剥去富丽堂皇的装饰,再来看一看吧。就像万物都没有了包装,那门庭若市的,赫赫有名的寺院,在顷刻之间坍了下去,一根根粗壮的雕花的木柱顷刻之间没有了力量,令浩大的建筑化为虚无,在我们脑海中旋转,旋转,搅拌成混沌,与黑暗混淆成乌有;而再去观那座陋寺吧,纵使经过无数次的抽丝,剥茧,挖凿,深掘,仿佛就有那么一根立柱存在,就细细的一根,撑起了整栋楼房,我确定证实它的存在。上千年的时光积淀铸成了它的不灭,几世纪的无人问津造就了它的永恒,它仿佛不为它人而生,独占一段悠久的历史,它为了存在而存在。
世间真的存在一种建筑,一座庙,但又不仅局限于庙的意义。若真要为它设想一处背景,那便无外乎是深不可测的灌木丛林,无参天的合抱之木陪衬,有的只是散布的枯枝败叶。它就是洞藏于人们灵魂的深处的那座庙。它总是几个世纪地,等着眺望不见远方,感知不见深处的人们来临。任何形式的所谓的宗教就于它而言,不过是在其之上添砖加瓦,叠垒得更高些,使其纯净空灵的呼唤声渐弥漫于我们的身心,使我们纷杂的意念感受到最至真至美的韵律,它才是宗教的圣典。而在那圣典扉页流淌着一行字:我们生命就起源于一座庙宇,待至浮生之尽处,我们的魂魄仍旧归宿于其中。
那丛林深处有一座寺庙,没有供奉如来佛,燃灯佛,地藏菩萨,弥勒。
我们灵魂深处也有一座寺庙。同样也没有供奉神通的佛祖,却有镇殿之宝物—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神。
可惜鲜有人发觉它的痕迹。
(语文组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