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意大利利路卡学校师生团来访

交流活动 浏览次数:2788 发布时间:2014-12-06 07:38:15

 20143月底4月初,我校迎来了来自意大利利路卡姐妹学校师生团一行16人,开始了他们在中国为期10天的旅程。

    41日上午,夏谷鸣副校长、任建华副校长接见了路卡学校校长SEVERGNINI PAOLA、中文老师MARZI DEBORA及交流团学生。

    学校为意大利团同学们开设了中国文化体验课程。中国书法课程让他们深深体会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他们专注地书写着一笔一画,在宣纸上留下了自己的作品。音乐课上他们沉浸在茉莉花的美丽乐音中,同时认识了中国传统乐器。音乐没有国界,悠扬的中国音乐把中国人的心境完整地传达给了远到而来的异国朋友。武术课上他们兴致勃勃,老师耐心的教学让中国功夫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文课把关于春天的古诗送给了他们,使这个春天更加生动。除了文化课程,意大利代表团的同学们还与我校同学一同参与了一年一度的春游活动,在踏青路上感受春天,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难忘的回忆。清明时节,大预班结对同学把他们带回了自己的家乡。体验中国的民风民俗,而人情世故也是此次旅程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在这短短的10天里,大预班15名同学与来自意大利的小伙伴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本次交流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友谊长存,记忆不败。

(高三大预班 祁津津撰文  潘梦涛摄影)

这次的单方交换算是我在杭外6年中参与的第一次与外国同学交流的项目。

在张鹏峰老师初次介绍项目时,我犹豫了,怕不能提供非常好的环境来做一个棒棒的住家。但是随后我意识到了能让他们体验的最好的东西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

大约在他们来中国2星期前,我们进行了第一次邮件交流,随后转到微信(开始很惊讶南欧人竟然还用微信,一开始以为只有南亚那边比较普及)。在交谈中,Oana(我的小伙伴)向我介绍了她的父母,哥哥以及小狗:D还有她的爱好等,让我感到了来自千里之外的热情。相比较而言,他们的课程更加偏重人文,有历史,政治,法律,语言等。我的小伙伴2星期看19本书的效率也令我震惊与羡慕。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他们从网络那端,屏幕之后站到了我们的校园里。或许是因为已经互相看过了照片,大家都一眼都就认出了自己的小伙伴。

他们一行在周一到周四参与了音乐课,书法课,语文课,武术课等富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根据他们的反应老师们都非常亲切可爱,特别是小王子盛老师。

第二天晚上,我们接待的小伙伴们和意大利的小伙伴们一起在1312进行了活动。原来准备向我们展示的意大利风情因为防火墙的原因下载不了,但是他们非常会自嗨,给我们唱了一首歌(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我也感受到了有时候欢乐就是这么简单,何必有什么特别的准备呢。只要在对的时间和对的人,就算什么都不做也会很幸福吧。

此外,我们还互相学习了一些常用的汉语和意大利语,并再此后几天中多次练习并熟练掌握。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意大利同学英语并不是很棒,只能说几个简单的单词,很多话都得让英语好的同学(例如我的partner~)翻译。但语言不是局限,大家依旧非常欢乐,用各种手势和动作让对方明白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周五,我们与意大利小朋友一起参与了春游。尽管太阳很大,路程很远,但是他们还是坚持走完了全程。躺在草地上,休息休息,吃吃东西,晒晒太阳,这就是生活。

周五下午,我们把各自的partner都接回了家来更好地体验中国的文化。Oana敢于尝试各种新鲜的事物,吃了很多中国菜。作为好客的中国人,我爸妈和外公都很开心。她还给我们亲手做了从意大利带来的pasta,送给了我们很多的巧克力作为礼物。

在清明节假期,我们基本都和其他三对杭州的同学一起活动,因为觉得这样热闹会好玩些。事实也的确如此,Oana在运河的游船上跟我说她一共经历了3次交换,这次是最棒的一次,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这些好朋友都能一起玩耍。他们总喜欢结群做事儿,甚至连上洗手间也是如此(主要是女生)。

在前期已经计划过的前提下,我们的行程很充实。

第一天早上去了动物园,看了他们一直想看得熊猫;下午去了太子湾公园,看了虽然即将凋谢但依旧美丽的郁金香;晚上吃了非常正宗的意大利披萨。

第二天早上去了茶叶博物馆,体验了茶文化;下午去了灵隐寺,感受了佛教文化;晚上吃了海底捞火锅。

第三天因为前两天走了超多的路大家都睡到很晚。上午我和Oana坐了运河游船,体验了古代人类劳动的结晶。置身水中央,总有一种置尘世于身外的宁静的体验。下午大家相聚在西溪慢生活区,度过了大家在一起最后的欢乐时光。

虽然知道总有别离之时,但还是免不了伤感。在大家围在一起煽情了一阵之后,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去意大利玩,接着,他们也踏上了回家的归途。

记得一次Oana一次在地铁站半开玩笑地对我们说,她觉得她就住在这里。虽然这不过是漫不经心的一说,但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是的,我们做到了,让他们融入我们的生活,体验我们的生活。

这次交换项目让我感受到了不同国家文化间的异与同,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远在世界那边与我们同龄的人究竟过着怎么样的生活。我感触颇深,去欧洲旅游的愿望也愈加强烈。

Oana cooking pasta

最受欢迎的顾皓天和意大利小伙伴们

9个人一同在特色餐馆绿茶就餐

高三大预班 孙文灏

和意大利小伙伴度过的清明假大约是最为疲惫和充实的了。为了让异国的朋友更多了解杭州与中国,我们一早计划了两天的外出深度游,却不料正好撞上了假期人流高峰。到处人山人海的西湖,寸步难行的公园,拥挤异常的公交,都让我们这些本地人伤了不少脑筋。意大利小伙伴们却团聚在一起,也不显着急,乐呵地感叹排队上公交车的人比他们村子里所有人还多,逗得我们发笑。也许,这也是他们欣赏到的一种中国特色吧!经过一些有名的景点例如灵隐、雷锋塔时,拍照的往往不仅是这些外国人。我们几个同学也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来。说来惭愧,这时才发现自己也很少有机会体会这样的美。倒是借着这次接待交流的契机,能够在春天对身边的美有所发现。都说英语是世界语言,但当两个非英语母语者聚在一起时,交流问题就出现了。好在我们两个都立刻习惯这种状况,主动地积极回应对方。虽然对话大多由yesokno thank you组成,但是也能很欢乐地相处。在家时常不知该如何照顾我的搭档,所以只能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她说话,给她倒倒茶,才体会到有时深度的交流不需要特意的安排,自然地把自己的生活展示给对方,也就足够了。

高三大预班 孙书钰

交流项目的意义不在于学习语言,而是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去融入那里人们的生活,去体验那儿的文化。去吃不一样的菜,去接触不同的人。

当我问我的意大利小伙伴为什么来参加交流项目的时候,他是这么回答我的。

交流活动是从周一开始的。第一次接触他们其实他们也和我们差不多,毕竟是同龄人。但是或许因为之前有过邮件的交流熟络得比较快。他们也是有的开朗,有的比较内敛。有的英语流利,交流起来比较愉快,有的使用英语比较吃力只能求助小伙伴翻译。

真正开始成为朋友是一次晚上的交流或者说联欢。他们为我们准备了节目。因为没有老师,我们玩得很尽兴,不仅了解了对方,还教并学到许多。意大利的小伙伴们有着异于我们的热情,而我们也被带动起来。

周五恰逢春游,之后便带着小伙伴回家。

因为我家比较远,在温州,因此不得不带着他坐巴士。本身也是做好了带外国友人欣赏发展中国家的,却不想自己都被震惊到了。因为是清明假期,回家的人特别多,车站人山人海。但好在安全地回去了。

清明带着他去扫墓,也算是看看独特的中国习俗。说实在的,接受来来往往众人诧异的眼光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之后也带着他去看了一些特色的事物。比如我的小伙伴比较喜欢中国的武术,便去拜访了一位在太极方面颇有造诣的师傅。他也比较喜欢吃,便在周围搜罗各式样的小吃和美食。

最后一天的归途,又频繁地遭遇了堵车,不仅错过了和杭州各位的联欢,甚至错过了最后送回学校的时间。不过他不仅没有不悦反而还是安慰说老师知道自己走得比较远,还说很开心比其他人走得都远。

几天的接触下来,发现他们的生活特别简单。他们善于把负面的事物转化成正面的。和他们相处不仅能够与异域文化接触,更是学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感觉自己也能够微微地用他们的乐观对待生活和旁边的人。

意大利的小伙伴自然对中国非常感兴趣。由于他的近乎完全的不懂,他经常询问一些我们一直忽略问题,我也有了机会用一种另类的眼光重新审视我所熟识的一切。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那天送走他们的时候大家都起特别早。感觉不到分离,就像只是坐巴士出去玩一天,但他们却是确确实实离开了。我们回归了以往类似的生活,但却记得之前几天不一样的接待。

                                                    高三大预班 项炜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