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暑假美国劳伦斯中学游学团纪行
交流活动 浏览次数:4728 发布时间:2014-02-16 05:06:35
2012年7月15日至29日,在周杭尔、徐启门和李燕等老师的带领下,我校29位学生赴美国参加了劳伦斯游学夏令营活动,体验了最难忘的美式生活。
美国劳伦斯中学游学团成员
教师:周杭尔、徐启门、李燕
学生:余安南(初二3)林叶、韩思莹、沈笑言、朱嘉寅、裘佳妮(初三2)吴笑翠(高一1)柯乐其、陈玮琪(高一2)王晟、李乐诗(高一3)包蓉、包容洲、林宇箫、赵周杰(高一4)沈越、许子傲(高一5)蔡闻沁(高一6)郑哲萌、董则含、方家彬(高一7)章粲、孙陈晨、曹子悦(高二4)何瑞祥(高二5)毛懿祥、王易阳(高二6)吴怡颖(高二7)王俊杰(高二8)
行程:
本次游学活动中,同学们先是到达了波士顿,在劳伦斯中学进行了5天的学习,感受了美国的校园生活,随后拜访了哈佛、麻省理工、耶鲁等名校。接着来到纽约,在联合国、时代广场、第五大道、洛克菲勒中心、帝国大厦、曼哈顿、华尔街、自由女神像等多处风景名胜留下了同学们的足迹。同学们还去了华盛顿,感受国会大厦、博物馆、白宫、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的庄严。最后,同学们来到了洛杉矶,感受了星光大道、迪斯尼乐园、环球影城的梦幻。
照片集:
(美丽的校园,在这里,似乎天气永远是晴朗的,空气永远是清新的,一切都是充满生机的)
(干净、整洁的寝室)
(教室的一角)
(我们的伙食)
(日程。充实而又快乐的生活)
(每天下午的运动时间~看运动场上的健儿们玩转呼啦圈。400米冠军与3000米冠军,比比谁更强!)
(短剧进行时。我是一只欢乐的小猪)
(剧院欢乐的孩子们)
(要离开了。虽然我们相聚的日子只有5天,但这5天,却是充满了无数欢乐与笑声的。签名,合影,留邮箱,这些都掩盖不了离别时的伤感。当我们走上公车,拼命的挥手,抑制不住的,眼泪还是会留下来。)
(MIT的建筑结合了现代与古典元素。MIT大神们的众多事迹也让我们不得不心生佩服)
(在耶鲁的校园里,我们肆意享受着阳光的温暖)
(一群男人们在围观著名的女人桌)
(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我们欣赏到了很多珍贵的展品,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洛杉矶的海滩。加州的阳光令我们身心愉悦。)
(在迪斯尼乐园这个欢乐的海洋里,我们戴着耳朵,仿佛又重新回到了童年。这样的造型还让我们引来了日本友人的关注,并要求与我们合影~)
(脸部彩绘。妖娆吧~)
(到了环球影城,我们都是大明星。)
游记集:
美国游记(王俊杰)
从美国回来近两个月了,有些细节都开始变得模糊,但看到某些照片时还会激动如初。在我记忆中的美国之行是色彩缤纷的,每个角落都充斥着生机和光影。我不曾想过如此一次旅行能给我带来了什么,是为体验美国的校园氛围,或是增进对一个民主国家的向往,抑或是为了拜访名声风光?但归来之后,才真正发现没有什么比一次经历更能总结这次旅行了。的确,在这方梦一般的大陆上,我感受到了生来从未拥有的愉悦和向往。那种沐浴着阳光的温暖,或许是再也该觉不到的了,因此一旦在头脑里重温那种逝去的美好,总会鼻头一酸。
或许在这里没有什么可以述说的,发生的故事太多,以致只言片语无法去总结。犹记归来后的那个凌晨,试图去追忆那些阳光下的日子,却不知从何开始。记忆的片段如同碎片堆砌在一个地方,闪着光芒:是劳伦斯学生中心的那张台球桌还有一只断了头的球杆,还有透过白色窗户就可以看见的蓝天,是在耶鲁大学的校门口那块草坪上,我们摆出的创意万千,是在洛克菲勒大楼上眺望纽约黄昏的天际线,之后K歌般的“你是我的眼”,是曼哈顿河上自由女神像125周年庆、洛杉矶白色海滩上的追逐打闹、好莱坞日落大道的电影蜡像馆、迪士尼的帽子和“耳朵”。
我很庆幸能踏上这趟通往生活的航班,旅行中太多的欢愉让我醉心。或许这就是生活,一种曾经从未体验过的生活。我很庆幸能遇上你们,遇上陪伴我度过我最愉快两周的人儿们。即使我们再也无法回到白色学生中心的沙发上,重温劳伦斯之行带给我们的幸福时光,但它会一直留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一生宝贵的记忆。
风尘里的花(裘佳妮)
题记:很多人,都为美国强硬的作风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感到莫名的抵抗。其实,仅仅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就造就了这个叱咤风云的“美利坚”,也算是一个奇迹。
冲动
一切源于一个小小的冲动。只是因为在某一天怀念起童年的幻想,去真正的迪士尼乐园。不要香港的仿造品,要那种充满尖叫声的、在他红遍全球之前就存在了的迪士尼。然后,又想到了曾让我在脑海里流连了无数遍的电影的诞生地,和大黄蜂的飒爽英姿。于是,就这样出发了。
什么也没准备,带着可以带上飞机的小小旅行箱,踏上了十五小时的旅程,前往了那个大洋彼端的陌生国度。
分离
最先到的,是一所学校——劳伦斯中学。本是不想在出来时还要学习的,只是按耐不住好莱坞与迪士尼的诱惑,才将游学容忍了下来。但当我一到这里,这开满了紫色的花的、古色古香的、有着无垠的绿茵的地方,便无法抑制的爱上了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在光与影的交界处,是延绵的山丘,而在山丘上缓步的,则是不知何人饲养的牛。
更深的喜爱源于美好的相遇。对于这里,我的记忆里满是Troy绽放在脸上挥之不去的笑容与J.T戴着墨镜在背光处帅到无法形容的剪影。他们是我们班的老师,活泼的美国大男孩。于是,从一开始的勉强到了后来的热爱,以至于宁愿放弃之后的行程也希望能够留下来。在夜晚睡前,与同样在花痴中的室友交流“心得”便成了必不可少的话题。想着我们亲切地背地里叫他们“小卷毛”与“小帅哥”便不由的笑了出来,带着卡布奇诺微微的苦涩。
但是无论多么留恋,再美好的相遇过后,也总是有着离别。终是要离开。离开时,我很不争气的哭得一塌糊涂。我不敢看他们的脸。甚至不敢说再见。因为我知道是不会再见的了。我无法欺骗自己的心,所以没有勇气说出这样的字句。而我更无法容忍我在他们的短暂的记忆里是泪流满面的模样。于是离开了,无奈的,不舍的,却终是离开了。
但其实现在也释然了。分别有有什么关系呢?在漫漫人海中,相遇就已经是最美好的缘分。而这最美好的相遇,就是上天能给予我们每一个人的最美好的礼物了罢。而我能做的,便是把这些美好的相遇,储存在脑海里,在思念时回味,把它们变成记忆中最美好的那一部分。
Miss, miss 错过,想念
欢乐
无论怎样,后面的时光是无比快乐的。在迪士尼乐园与环球影城里的里的欢笑与尖叫,都已成为了我记忆里的不能割舍的一部分。
At Disneyland·跳楼机
这算是最剧情完整、情绪渲染到位的跳楼机了。从布满灰尘与蜘蛛网的古老的摆设,到在破旧房间里的黑白电影,再到靠在电梯上阴笑的酒店服务员,以及与自己的灵魂和真实世界的挥手道别,一切都是那么让人颤栗。在坠落失重时的明明暗暗,以及在尖叫中对园中景色的一览无余,还有下来时的一阵腿软,还有什么跟让人回味的吗?
At Disneyland·过山车
从一开始就到达了极端的速度的、在爬坡时和下坡速度不相上下的过山车,我还是第一次做。于是不适应,以至于都没敢睁开眼睛。所以不甘心的坐了第二次。
当风吹在脸上、耳旁尖叫不绝时,看着眼前的景色天翻地覆,然后在远方看到了一抹夕阳……
At Universal Studio·虚拟过山车
坐了不少虚拟过山车,从辛普森家庭游乐园里的童真与小激动,到变形金刚的电影里的制作精良、身临其境、动感十足,再到木乃伊的墓穴探秘里的惊声尖叫、御风驰骋,我无法放下这一切带给我内心的无法平静之情。再次感叹美国的电影制作技术与4D效果的逼真,一切都带给我深深地震撼。
At Universal Studio·激流勇进
可曾想过,能在侏罗纪的雨林里顺流而下、与恐龙共舞?
而我,可是亲身体验到了。在顺流而上(下)的途中,各种不认识的恐龙突然探出脑袋,在我失重坠落之前就已将我淋到浑身湿透。其实是有恐惧的,排队时看到的仿佛无止境的隧道与落下后溅起的五米高的水花让我在体验前小小的颤抖了一下。但在最耀眼的阳光下,看着两排的水浪遮住了炎热的气息,真是无比美妙。
At Universal Studio·水世界
看着“water world”这个名字,我以为是像杭州乐园水公园那样的存在,一进去,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剧场。
这是一个海盗的故事,故事中绚丽的爆破场景与飞机坠毁时的熊熊火花让所有人都禁不住发出一阵阵尖叫。于是在水世界里,重拾了夏日的激情。
游览
无可置疑,联合国、国会山以及各种大学是必不可少的游览点。国会山里各异的雕像与精美的浮雕,联合国里著名的和平雕塑,大学里历史悠久的气息与幽静的环境,我想也是美国的代名词了吧。当然还有白宫、林肯memorial和华盛顿纪念碑,以及Smithsonian Institution一切都代表了美国,那个新生的自由的强大的国家。
另:白宫门前,有一位老太太在那里搭了二十年的帐篷,只为了传递她对和平的执着。衷心希望她的努力能在不远的某一天被美国总统重视,能被世界所关注。
……
一切的一切,都在欢笑中成为了过去的记忆。这些琐碎的文字,也许浅薄,也许片面,但它们,寄托了我对那个大洋彼岸的国度的美好时光、那些快乐的记忆。
我真心地期待着下一次的相遇,也希望下一次的相遇会更加美好!也希望以后的飞机餐能越来越好!~
发现中西差异(许子傲)
暑期有幸组团去了美国,虽说这一趟还是以游玩为主,但是的的确确还是收获了很多,无论是英语的水平还是对美国的认识。
在我眼中,中美两国的差异就像是中药和西药一般明显,互有长短,我们还是有许多许多的方面需要借鉴和学习的。在这次的行程中,我也有心观察了很多。
在文化方面,中国确实要丰富很多,毕竟我们也是一个文明古国。就拿饮食这方面来说,在这15天,除了思念亲人朋友,其余的思念我全都给了中国菜。美国的食物总是油太多,如我们这样天天吃惯了米饭的中国人,吃再多的鸡肉牛肉也会觉得腹中不踏实,感觉差极了。我想若是以后的我准备出国求学,这会是最难攻克的坎儿这一吧。
而美国人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想必从电视上就有所发现,这一点上我们是远远不及的。我坐在大巴上想看风景,而每次看到的却总是满大街的人在跑步。他们好像还有统一的工具,一副耳机,手腕上带满高级的电子设备,大概是计步器之类的东西,身着无袖上衣,底下配着齐膝小短裤。要是有些肌肉的男士,或许会脱下上衣,露出那健硕的肌肉并且喘息着继续匀速跑步前进。这大概就是美国人身体素质好的原因了。而在劳伦斯中学的五天,我也体会到了美国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棒球,橄榄球,篮球,足球,网球,好像每一个美国人都有一项或者多项自己所钟爱的运动,而且会十分精通。通过一场篮球赛,更是亲身体会到了所谓的身体素质和热爱运动。一个美国壮汉加上一个看似瘦弱的女子,愣是把我们几个篮球技术还算不错的打的十分头疼。男的虽然是一招流,但是强壮的身体我们谁也扛不住,而女的则是一个神射手,只要有空位,她一般不会投丢。这让我们顿时心生佩服。
在日常生活的为人处事方面,他们也贯彻了在我心中一直一来的形象,thank you ,you are welcome,how are you这些我们最早就学会了的词组他们还是不厌其烦的成天挂在嘴边,要是换做我,在家里是绝对不会是谢谢的,若是说了谢谢,我想我妈一定会觉得我是如此见外,这也是文化差异很好的体现。
文化的差异不止这些,但是都是有长有短。可若是换成素质问题,那绝对没得说,完全是天和地的差距。这不是我不爱国,若是你看见过川流不息的大街上会有一长串的车停下让行人先过,若是你上过公共场所那一尘不染的厕所,若是你享受过洛杉矶没有一件垃圾的海水和沙滩,你就会从内心真诚地感叹了。
不只是文化方面,经济实力也有不小的差距。就拿日常的东西来说,一瓶可乐一般会买到2美元左右,这样算了,也就是人名币的13元上下,若是真的在中国也把可乐提到这个价,那么我想大部分的人的生活会恶化。所以把人名币换成美元带到美国花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美国的物价也有便宜的东西,例如一些高端的电子产品,私家车,当然还有一直都被炒得很热的房子。这些也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差别。
这样说来,现在中西差异依然存在这许许多多,但是差距显然已经在逐渐缩小。不过在我心里,即使美国再怎么好,我想我还是会放不下中国的美食的。
游记(林宇萧)
这个暑假,我度过了有史以来距离最远,耗时最长的一场旅行,这也是我的第一次出国旅行——我去了美国。
第一天完完全全的被耗在了飞机上,一共将近二十小时的飞机让我们倍感疲劳,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经是夜深人静的凌晨两点左右,而让我们倍感压力的是在我们落脚的劳伦斯中学的男生宿舍里,是没有空调的——而且连电风扇也没有。这直接导致我当天只睡了不足两小时,第二天的精神状况也是极端的差。
之后的几天都在劳伦斯中学中度过。似乎美国的老师都特别好相处一些,又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对美国比较好奇,大家在课堂上都十分活跃,这几天内我们也学到了不少关于美国文化的知识——美国的运动、节日、饮食、生活等等各方各面的知识。而下午的活动更是令人兴奋,有我们十分熟悉的篮球和足球,有我们知道的网球,也有我们十分陌生的橄榄球、棒球,还有我们闻所未闻的kickball;除了各种运动之外,我们还欣赏了不少有趣的电影,让我们在运动之余也得到了全面的放松(此外,还帮我们解决了一条英语的暑假作业)。而晚上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扎染、派对以及一些有趣的游戏,也让我们过得很开心。不过,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从第三天起,气温明显下降,使我得以有了几场好梦。
第五天,在与教师们不舍地告别之后,我们便去了一个购物商城。对于我这样比较厚实的人,在国内买衣服总是得一件一件的试,而在美国,我却只要挑着XL号的衣服拿——甚至不用去试穿。这种方便导致平时从不自愿买衣服的我似乎第一次主动为自己买了几件衣服。
之后的几天内,我们参观了数所美国名校,和中国明显不同的是,美国学校的楼房都是一些比较老式的建筑,而中国的学校建筑就相对较为贴近当下时代。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经典”吧。
而后我们在纽约游览了第五大道、自由女神像、华尔街等著名区域。可惜的是,这几天的行程安排的太过紧张,所有的景点都是匆匆而过,原本在第五大道购物的计划也因此而泡汤。不得不说,这是我们过得最不愉快的几天。
过后的几日,我们在华盛顿参观了林肯纪念馆、越战纪念馆和韩战纪念馆等地,而后的一天我们便乘飞机前往了洛杉矶。
第十二天我们参观了好莱坞,不过,由于我们的导游是个新人,经验不足,导致我们大家大都没有能够对好莱坞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最后的两天,我们分别在迪士尼和环球影城内游玩——这也是我们最为欢乐的两天。各种娱乐设施令我们目不暇接:刺激的跳楼机、凉爽的漂流、新鲜的4D过山车……无不令我们感到欣喜。
最后,在十五号,又一次经过了十多小时的飞机旅程,我们回到了上海,为这次旅行画上了句点。
异客(柯乐其)
暑假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美国夏令营,而“独在异乡为异客”倒很适合形容我现在的状况,不同的只是我非独自一人。很开心能够走进美国,接触他们的文化。而在短短的时间内,我不停地看到了两国的差异。也渐渐明白为何美国这般年轻的国家能够迅速崛起并走在世界的前沿。
美国对于我来说是个新奇的国家,一本百读不厌的书。很对人会诟病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但是在我看来,历史代表的是经历,发展,以及文化的孕育还有其独自的体系。美国虽没有多久年岁但是它的种种经历,飞速的发展,以及每个人身上的气质,修养都可以与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成果相比。其实对于美国我接触的不多,毕竟只是短短的几天。所以也便从孩子,教育,已经我所注意到的事物上来说说我眼中的美国。
美国的孩子们给我带来的感受非常美好。很开始在她们最为青涩懵懂的年岁与她们邂逅。说到与他们的接触就不得不感谢分到了剧院组,让我有了与她们的接触,合作。在剧院的时光很短暂,表演并不多更多的时间是在交流自己的想法,一遍遍排练。和美国的孩子们一起排了几场戏,都是自己构思,即使天花乱坠也会得到赏识。我享受与他们合作的过程,喜欢她们的纯真坦率,欣赏她们言行举止的大方霸气。也喜欢我们的老师MR.O和MRS.O,喜欢他们把微笑挂在嘴边,喜欢他们毫不吝啬的赞美。说到他们,想到他们的笑颜便想要用孩子来形容他们。我们总是用“像一个孩子”来夸人,赞美别人的天真率直。而美国人的一生都像是孩子。他们的种种经历只会让他们更加圆滑,而坦率开朗只会与日俱增。我无法掩饰对于她们的喜爱,特别是有过与她们一起合作的经历。美国的孩子很有思想,但是在发表自己看法时无比的谦虚,对于别人的意见也是认真倾听。人与人之间的礼貌,尊重都让我无比欣赏。与她们合作就像是一起做一个生日蛋糕,每个人都小心而自由地往上面添加一些自己东西,然后欢唱,吹蜡烛,最后将美味分享给他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真挚的笑容,每次的合作都令人愉悦,怀念。
作为异客,我很庆幸能够了解美国的内涵,美国人的友好也让我倍感亲切。曾觉得美国和中国会有很大的差别,但其实也差不了多少。同样的繁华,特别是纽约,同样的高楼林立。只是在环境,教育,修养上美国人会更胜我们一筹。参观了很多校园,在学校待了几天,美国的教育也在各种方面让我震惊。这也是美国行里不得不说的部分。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十分重要的,是否有好的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成败。而中美两国教育体系实在不同。在国内,即使是成绩最好的班级都不见得上课时有很多人与老师沟通,互动。中国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这应试教育,每天在题海里奋斗。闲暇时我曾与美国的孩子们说起他们的作业和他们的测试。他们的作业少有笔头的东西,更多的是思考老师留给他们的问题。而他们的测试,则不像我们总是与他人比较然后评分,而更重视孩子在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中有多少收获成长。而他们的课外班则更多是语言,表演,摄影,绘画以及各种体育活动想必中国的补课党实在是令人向往。作为我,我更向往美国的教育。闲暇聊天时带队老师告诉我中国的老师一般很难接受美国的学生,因为他们太吵了。而中国留学生也难以接受美国教育,因为课堂没有了课本,课后没有题海,他们甚至抓不到上课的重点,考试前不知该复习些什么。其实我不能够理解美国的学生连购物时10-4.5都需要使用计算机,但是各种诺贝尔奖获得者又是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下诞生的。或许是因为虽然很多事物上我们会更胜美国一筹但是我们的思维已经被我们所受的教育所局限了,而美国人则更有思想,更有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教育这种东西其实很难说,也没有什么办法去评判好坏。对于我们来说既来之则安之,尽量去适应环境才是我们该做的。
美国的法律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映像。虽说到处是法律动不动就罚款有些冷冰冰的感觉,但是在法律的推进下这个国家的发展是那么自然,和谐。对于他们而言,法律不是挂在口头说的,而是根深蒂固地存在在他们思想中的东西。其实法律并不约束人,只是要求公民做到自己分内的事罢了,所以在习惯了那些法律之后一切行为都很自然。美国的交通虽然也会堵塞但是秩序井然。
我很遗憾在我们的行程中出现了一次暴力事件,但是那一次事件也让我有不小的感触。对于美国人来说不论是为何,不论是谁引起的纠纷,只要动手了就需要报警。对与错在人身安全前毫无意义。因此当我们在晚饭时出现了暴力事件后,店主反复问我们的带队老师是否需要报警。美国和中国的法律的确有很大的不同。在我的意识里,虽然是A先动手,但若不是B先出言挑衅如何会有这样的事件。若归咎起来错误一定是在B身上。而在美国人看来不论B干了多么十恶不赦的事,只要A动手了,那一定是A的错。当时只顾着让A冷静,我并没有仔细去思考若真是报了警,真的说明了是B的挑衅导致了这样的事件,那么警方会如何处理。若是真的认定了是A的错,那么类似的情况美国人是如何对待的。其实也都不值得考虑这种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虽然在这样到处黑幕,各种仗势欺人滥用公权的社会我们的权力不大,但是面对事件我们更会追究对错,甚至一气之下都会动手。而美国人对于安全的重视对于生命的尊重是点点滴滴中流露的,从每幢楼必有的楼外逃生通道便可见一斑。中美两国的人民,思想便是不同的,怎能用相同的法律去要求,管治。
对于美国的想法很多,零散的感触在脑海中飘荡。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出国,第一次走近一个与我所生活的环境如此不同的地方。短短的时间,我对美国也只是了解了皮毛。它还是我心中那个神秘而强大的国家,只是现在的它那浓浓的屏障化为了轻纱,雾里看花只会更加美好。我期待着再次走进这样的大国。期待揭开它的面纱。
美国——那些真正吸引我的地方(余安南)
记得在美国回来后,我曾写过一篇旅游心得,我在文章中侃言,国外的教育都是没有压力的,都只不过是学生生活中的放松。但我错了,固然、英国,乃至于整个西方的授课方式都以一种小班化、轻松的方式展开的,但是,对于我们想象中国外的课程安排及作业布置的情况,美国对我的回答都是那样的坚决、但是否定。
我记得第一次得到这个消息,是在那节课上,几个美国的高中生在电脑上展示了他们的课表,我努力地寻找其排版方式,因为我发现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使这张课表显得如同我想象中那般轻松。
又一次,我在和导游谈话中。他告诉我,在国外学校中,你可以让学业变得很轻松,但同时,你也要想想你的成绩单。这句话说得再明了不过了,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人们在长期以来会建立起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国外的教育是轻松的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国外一种小班化,轻松的上课方式使得人们自然而然想到教育也是如此,而在社会舆论的促使下,人们很容易会造成这样的观点。
其次,人们在渴望拥有一样事物时,所造成对其的幻想。在中国尤其是小学生,初中生,他们都是拥有者一种抱怨的心态,学生们总是认为,自己的自由被囚禁了,孩子们无法自己以直接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抱怨,从而通过与别人的对比而故作自己的苦衷。最终原因还是其渴望依借他人的力量去改变现状,却一传十,十传百,使人们形成了观念。
最后,我也不得不说,这与国外的宣传也有关系,凡是国外大学的宣传片,大都是尽量去避开那些学术性的方面,而使观看者们误以为国外真的没有多少课程。
无论如何,我们的观点必须去改变,而我们对原来观点的想法也必须去改变。美国的那些人,那些事为这个混杂的世界带来了一丝清新,那也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
The Dreams in America(沈越)
像一场再真实不过的梦,逝去了便只剩独自的念想,带回的纪念品也无力作证那段日子曾经存在。看着照片上映着阳光的笑脸,还有身上黑白分明的晒痕,又似乎相信就是一个月前我还身在另一个世界,远离现实,恍如仙境。
前五天在波士顿附近的劳伦斯中学,那是所见过唯一一所霸气过杭外的中学。我爱那里,其实不为它华丽精致又简洁大气的校园,而是与我们共度了一周的年轻活力的老师们,真的带给我永远的美好回忆。劳伦斯中学的惊艳完全超乎了我对中学的想象,宽阔的场地,杭外与之一比都相形见拙。所有房子都是独栋的,简直不像个学校!建筑风格也属于华丽传统型,国内是哪所学校都不可能建造成这样的。
到达那天的半夜由三个劳伦斯的女生带领我们来到宿舍,说它是宿舍,其实比宾馆还可爱得多。走进来,震惊于它的简洁大气,墙上还有油画实在让人觉得不像学校。一个人住的房里有两张床,还有一把椅子一个衣柜一个柜子一扇窗,简单也足够舒适了。
告别那里真是不舍,离开了学校就前往波士顿,一路景色渐渐繁荣,建筑变得古朴复杂起来。房屋主要以深红,棕色,墨绿为主,厚重而华丽。偶尔蹦出一两扇湖蓝的门顿觉明媚。路灯上的鲜花让人迷恋,成荫的绿树充满活力,街头艺人奏出的欢快旋律编织出了如梦的夏日街头。
之后来到了纽约,纽约真是大不同于其他城市了,沿街不知多长都是餐馆,世界各地的味道都汇聚在此,街道灯红酒绿,路人步履匆匆,大都市尽显繁忙繁华本色,是个浮华的天堂,生活在其中恐怕会失去了生命的自在天然。
华盛顿也独特,来到这个城市看了很多在书本中出现的风景,那些建筑果真繁复精致。这是个早在图片中就被我们熟知了的城市,处处带着纪念味道。
要说我最爱的地方,那必是洛杉矶无疑,温暖明媚的加州阳光实在令我毫无招架之力。细腻的沙滩,清凉的海浪,微湿的挽起的裤腿,这一切超乎想像的美好我不想忘。好莱坞、迪斯尼和环球影城也都是脱离现实的桃源,吃喝玩乐忘乎所以。
后几天游玩的日子过得飞快,眨眼间便消逝了,轻松又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只留下美好回忆还能不朽。感谢同行的你们陪我做了一场好梦,我始终不觉得这些记忆会在梦以外的场合发生。
(美国劳伦斯游学夏令营团全体成员撰稿,高二4班章粲整理,外事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