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意大利路卡学校师生团来访我校

交流活动 浏览次数:5307 发布时间:2018-03-30 03:55:19

3月11日,意大利路卡学校师生团抵达我校,进行为期11天的交流与访问。

3月12日早晨,路卡学校的师生参加了我校的升旗仪式。仪式之后,我校夏谷鸣副校长在行政楼亲切会见了来访师生。

 

 

(意大利师生团和夏谷鸣副校长以及外事处老师合影)

 

为了让意大利路卡学校交流师生团深入全面地体验杭外的校园氛围与文化,我校为来访师生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陈彬老师为来访师生开设了武术课,教授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基础动作,还传授了大家在危机时刻的防身手段。刘江锋老师为来访师生开设了书法课,刘老师的讲解之后,来访师生们挥毫泼墨,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幅中国毛笔书法大作。盛旭建老师为来访师生开设了音乐课,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以及乐器的介绍,带领学生们领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无限魅力。洪琳老师以及APU的同学们为来访师生精心准备了一节妙趣横生的中文课,结合游戏等形式,为意大利的小伙伴们生动地讲解了《忆江南》以及白蛇的传说。路卡学校的同学们跟随初三以及高一结对小伙伴上课,来自意大利的同学们进入杭外课堂,感受中国式的教学与课堂氛围。在大预班几位外事助理的陪同下,在食堂三楼一起体验了有趣的包饺子活动,在学会包中式饺子之后,意大利同学们热情开始指导大家制作意大利饺子“ravioli”, 左手拿皮,右手蘸水,把饺子馅夹入饺子皮中,最后将两端捏在一起一个完美的意大利饺子就在同学们手中诞生了。不出一会儿,热腾腾的饺子便出锅了。吃上亲手包的饺子,同学们纷纷赞不绝口。

 

 

(陈彬老师为路卡学校交流师生开设武术课)

 

 

(意大利路卡学校交流师生学习擒拿术)

 

 

(意大利路卡学校交流师生团练习书法)

 

 

(意大利路卡学校交流师生团书法作品展示)

 

 

(盛旭建老师为意大利路卡学校交流师生开设音乐课)

 

 

(盛旭建老师向意大利路卡学校交流师生展示中国传统乐器)

 

 

(洪琳老师与APU同学们为意大利路卡学校交流师生开设中文课)

 

 

(意大利路卡学校交流学生在初三年级跟班听课)

 

 

(意大利路卡学校交流学生学习包饺子)

 

意大利路卡学校交流师生团也为我校师生精心准备了意大利文化以及语言的展示。Deb老师为我校师生开设了三节意大利语课,可爱的“助教”老师们很热心为同学们分组进行意大利语发音指导,三节课结束后,学生们收获满满却又意犹未尽,纷纷表示会继续坚持意大利语的学习,等到九月去路卡学校访问时,能够用流利的意大利语向大家问好。意大利的师生们与我校高三大预班的学生进行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交流活动,他们带来了关于意大利聊天手势、教育体系、传统节日和美食的介绍,还播放了自己为学校拍摄的中文介绍短片,他们的中文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纷纷鼓掌。我校学生播放了杭外宣传片,介绍杭外和杭州的文化。活动在同学们的“斗歌”中到达了高潮,意大利路卡学校代表和杭外代表纷纷派出最佳阵容,轮番上阵献唱,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听觉盛宴。

 

 

Deb老师给杭外师生开设意大利语课)

 

 

(意大利路卡学校交流师生团的“助教们”在意大利语课上为我校师生指导发音)

 

 

Deb老师与我校学习意大利语师生合影)

 

 

(意大利路卡学校交流师生团与我校高三大预班学生进行文化交流)

 

在让意大利师生团充分感受杭外校园氛围的同时,我校也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精心安排了杭城游览行程,在我校外事处老师的陪同下,先后游览了西湖、灵隐寺、河坊街、外桐坞、京杭大运河、中国茶博物馆。此外,我校还为意大利路卡学校师生团特别安排了上海一日游览行程,张后宇老师带领大家游览了上海博物馆、豫园、城隍庙以及外滩。

意大利的朋友们在杭州最美的季节远道而来,在美丽的杭城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让我们期待9月在意大利的重逢!

 

 

(意大利路卡学校交流师生团游览西湖)

 

 

(意大利路卡学校交流师生团游览灵隐寺)

 

 

(意大利路卡学校交流师生团游览外桐坞)

 

 

(意大利路卡学校交流师生团游览上海豫园)

 

 

(意大利路卡学校交流师生团游览上海城隍庙)

 

附部分学生交流感想:

这次的意大利来访团交流活动,于我而言真是感触良多。我们在学校里度过了有趣的三天,一起听课,一起吃饭,而在住家的周末里,我们则一起穿着中国的古装,漫步在仿佛穿越千年的宋城;我们一起撑着小伞,穿梭在蒙蒙细雨的湿地里;我们用双手包出一只只精巧的饺子,并笑眯眯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恍惚间,一周就已过去。在这意义非凡的七天里,我学会了更好与人交流,学会了更好地照顾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了解了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巨大差异,更在意大利小姐姐的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这是一次多么难忘的体验啊!

初三 郭千尘

3月16,那个下着绵密春雨的下午,赶到了意大利同学们所住的招待所。在过去一周里,对于来自意大利的Andrea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终究是因为有些不熟悉,一直都是拘谨的状态。其实,整个周五自己是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下的;但当接到Andrea之后,得知他也是“a bit nervous”的状态,反而心态也就放平了。当天晚上,在吃过晚饭后,我们坐上了京杭大运河夜游的游船。在龙井茶的香味中,我们看遍了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风景,同时也让他更了解了杭州

 

 

周六是完整的一天。在南宋官窑博物馆的游览过程中,我们进行了陶艺拉坯制作。不要说是Andrea,连我自己其实也是第一次亲手制作这些,这其中的制作过程以及其艰难自然不用多说。在制作陶艺以及游览整一个南宋官窑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也是重新认识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源远流长。如果说,平时生活中的对话还能做到比较流畅的话,那么在博物馆中的讲解,可以说是磕磕绊绊完全就没有办法连贯,很多词语甚至还会需要查询词典,或者翻译成意大利语,而更多的词是完全没有办法翻译的,只能是用拼音。

经过了这一次的交流学习,我想,我不仅了解了不同文化的差异,或是说与人交往的诀窍。更重要的是,这样不同文化的交流,让我更进一步明白了中国的文化。正所谓不忘初心。

 

 

(照片配图是在京杭大运河夜游时,在船上的合照。)

初三 李悦昕

周末与意大利同学交流得十分愉快。一开始和她不太熟,并且她的英文水平不高,所以交流起来很困难,两个人相处也很尴尬。但是在相处了两个半天的情况下,双休日我们交流起来完全没有困难,而且我们彼此还有了默契。周六带她去了宋城,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她也为她远在意大利的家人朋友们带了许多纪念品。周六到家以后我问她:'Did you enjoy your day?'她说:'I enjoy today the most of all the days I have been in China.'然后她拥抱了我,并对我说了谢谢。我第一次觉得和她的心离得这么近。非常感谢学校的这个项目,能给我一个与她交流的机会,让我在这个周末收获了不分国界的友谊。

初三 厉杰霞

这次意大利同学的来访,让我收获了很多。但大概是因为周五天气比较冷吧,我接待的意大利同学感冒了,于是很遗憾整个双休日都没能出去。但在家里,我们也过很充实。她很喜欢玩UNO牌,正好我有,于是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研究UNO上了。我教了她怎样包水饺和馄饨,她学很快,没包几个就掌握了精髓。她还教了我意大利语,我也教了她一些中文。尽管她带有意大利口音的英语让我不是很习惯,但我们仍然能聊很欢。在回校前,她十分不舍地在微信上给我发“你是我的妹妹”(她比我大两岁),我也回她“You are a good sister”。期待和她的再次相遇!

初三 余金蓉

 

 

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我认为这是一次锻炼我们口语与交际能力的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了解了曾经没有留意过的杭州的文化与亮点。而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提升了我的交际能力,并且也交到了一个性格特别nice的朋友。我特别喜欢这次活动。而我的意大利朋友也特别喜欢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文化。

现在十分期待意大利之行。

初三 葛心悦

算是十分惊喜,也感叹自己的运气吧,接待的是一个会些中文的意大利男孩。从初识时,二人皆是礼貌又不失尴尬的微笑,到一个礼拜后算得上是自然的谈话,想来也是质的飞跃了。但多少会因为文化不同,语言不通,于我而言又多了一个理由——性别不同,在交谈过程中难免有所阻碍。这时候便深深地体会到微笑的好处。痛并快乐着,这句话虽然不算准确,用在此处也显得突兀,却是真实地描述了接待的感想。担心他不习惯中国饭菜而吃不饱;担心他不适应中国人的生活规律;不知道该聊些什么,只能两相望,却无言,唯有微笑撑满场……此类事情着实让心悬了许久。但也快乐着。不说体会异国文化,交流个人感想的空话,快乐的不过是两人从生疏不熟到自然相处的过程,收获一些知识也只不过是附带的。总而言之,愉悦大于尴尬,收获多于想象。

初三 何依函

我接待的意大利同学比形象中的要安静。她会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给我们一个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我在这几天体会到了“母亲”的不容易。(划掉)。因为ALE吃的不多所以我每餐都在担心她是不是饭菜不合胃口,甚至想拿个奶瓶给她灌点下去。我的父母很热情,语言不通就拿着手机连带比划。尽管ale已经明确表示她吃饱了,还在不停地邀请他吃一些东西之类的。猜想ale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以至于有些被惊吓到。

初三 邵思婕

第一次接待外国朋友,真是又惊喜又意外,从来没想过幸福会来得那么突然,感觉这一切都是在梦中。我接待的意大利同学叫Salvadore,英语明显比我好,西班牙语也很6,还会一点点中文(真不知道老外哪有那么多时间学语言),真的是个Genius。在跟他相处的这几天中每天都很开心。教他拿筷子、和他一起品味传统的中国味,教他中文,顺便我学了一点点意大利语……总之没有一刻时间是浪费的。在相处的过程中,尴尬总会是有的。因为语言不通,各自对英语的造化也都不深,所以他经常会让我翻译成意大利文(Sad)。

All in all,虽然在分开时候很不舍,但一想到再过几个月就能去意大利体验他们的生活,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初三 叶涵扬

外事办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