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加拿大圣安妮学校师生交流团来访我校

交流活动 浏览次数:4293 发布时间:2018-03-21 09:48:45

2018年3月8日,加拿大圣安妮学校师生交流团到访我校,进行为期6天的访问交流。我校夏谷鸣副校长亲切接待了来访交流团。

 

 

(夏谷鸣副校长与加拿大圣安妮学校师生团合影)

 

我校为圣安妮学校的师生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林存富老师为来访师生开设了中文课,向学生们介绍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通过对共享单车、移动支付、高铁、网购的介绍,向加拿大师生们展示了经济、文化、基础建设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盛旭建老师为到访师生开设了音乐课,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以及乐器的介绍,带领学生们领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无限魅力

 

 

(林存富老师为加拿大圣安妮学校师生开设中文课)

 

 

(盛旭建老师为加拿大圣安妮学校师生开设音乐课)

 

来自加拿大的同学们进入杭外课堂,感受中国式的教学与课堂氛围。他们还精心为杭外学生准备了一场”presentation”, 介绍了蒙特利尔城市的中国元素以及自己在学校的日常生活。在结对小伙伴们的陪同下,加拿大师生团在食堂三楼学习包饺子,当看到热腾腾的饺子上桌时,大家不禁激动地欢呼起来。

 

 

(加拿大圣安妮学校学生向初三学生介绍蒙特利尔)

 

 

(加拿大圣安妮学校师生学习包饺子)

 

在让加拿大师生团充分感受杭外校园氛围的同时,我校也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精心安排了杭城游览行程,在我校外文教师张后宇老师的带领下,先后游览了西湖、灵隐寺、拱宸桥运河、河坊街等杭州著名景点,大家在观赏灵峰的美景、西湖音乐喷泉外,还第一次尝试了中国寺庙的素食。

 

 

(加拿大圣安妮学校师生团游览西湖)

 

 

(加拿大圣安妮学校师生团游览西湖与香积寺)

 

3月14日一早,在与自己的小伙伴们依依惜别之后,圣安妮学校的师生们整理行囊,继续奔赴此次中国之行的下一站——西安,希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在中国旅途愉快,我们明年再见!

 

 

(加拿大圣安妮学校的同学们与自己的小伙伴们依依惜别)

附杭外接待学生感想:

经历了半个月的等待,我们终于在中国又相见了。回国之后,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些联系,所以并没有什么陌生感。这个周末注定愉快、充实!

周五我们来到了钱江新城,之前虽然去过,但那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有了灯光的点缀,以及江水的衬托,一切都显得焕然一新,充满活力。

周六的经历让我难忘,也一定会让加拿大小伙伴记忆犹新。我们来到农村,品味了一番“接地气”的喜酒盛宴。之所以说是盛宴是因为宏大以及热闹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匹敌。深入乡村,感受最“接地气”的生活。

周日我们去了西溪湿地博物馆,可以看出,加拿大小伙伴还是很喜欢不断地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

 

 

周末的时间太过于短暂,但是我们的友谊却加深了不少。“再给我两分钟,让我把记忆结成冰。”正如歌词中唱的,我会将这一份记忆封存,永远铭记。这一段相隔10000多公里的友谊会一直延续下去!期待下一次相会!

高一 朱凯铭

短短一周过去,那些来访同学,虽然相处不久,但却早已成为不愿割舍情谊的朋友们已经回到加拿大了。和两位朋友相处的那个周末,是我碰手机最少的日子。相比于刷手机了解网络上的新鲜事,所有人都更愿意多了解些对方身边事。我们从家人聊到宠物,从文化聊到音乐,从你的家乡聊到了我的城市。交流打破了隔阂与一丝丝生疏,也缩短了彼此的距离。虽说他们已经离开,没有人可以确信未来是否会再次相见,但可以肯定这会是在记忆中难以抹去的回忆。

高一 胡潇铧

半个月前在蒙特利尔见面,半个月后再次在杭州相聚。这一次,换成我来介绍杭州的历史文化,带他们去游览西湖,品味杭州美食。这一个短短的周末,于我却是乐趣无穷,很久找到机会尽情游览杭州,杭州待了这么多年有的地方我也是第一次游览。看她们一边有一点笨拙的使用筷子,一边称赞中国美食,又是一种新奇的经历。我们互相交流中国与加拿大的差异,各自讲述在中国与加拿大感受到的文化冲击。这一次的文化交流确实收获不浅。

高一 陈越怡

终于再一次见到了加拿大的同学们,十分开心。我接待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他们都是十分好相处且活泼有趣的。与以往宅在家里从不出去的周末不同,这次周末终于有机会暂时放下作业出去了。爸妈为加拿大同学们精心准备晚饭看钱江新城的灯光秀、高科技表演,参观杭帮菜博物馆,尝正宗杭帮菜,吃奎元馆的片儿川。让外国友人体会到了中国的、杭州的特有的文化,感觉十分有成就感。

 

 

(照片摄于奎元馆)

高一 池致远

再一次见到加拿大的朋友们,心情真的特别特别激动。刚见面就跟我的住家同学来了个大大的熊抱,然后心情无比亢奋的等她们整理好她们的东西跟我回家感受中国人的周末。

我带着两位异国好朋友去了我家附近的商场。她们途中一直特别兴奋,她们感受了我们的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店,还去小孩子玩的小电玩城过了把瘾。她们在电玩城里很惊喜发现了她们加拿大那里也有的一个游戏,也可以称之为一个运动项目。她们玩得很起劲,笑声迎来了很多小孩子的驻足观看。

 

 

周六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她们很喜欢这样的天气,说是这是在加拿大的夏天才有的感觉。我们一起去做了陶艺,她们认真听了老师的讲解,然后跃跃欲试起来,之后她们两个都尝试了做一个自己想要形状的小瓶子,虽然过程比较艰难,出了很多小差错,但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她们最终都顺利完成了自己的首个陶艺作品。最后没想到的是,因为一个不小心,Charlotte在捏瓶口形状时手一滑瓶口就扭曲了一点点。本来想让老师帮忙复原,但是老师觉得这样就很好。我们发现这样的小意外真的是独一无二意想不到的美好。

 

 

 

在河坊街,她们很喜欢步行,因为在加拿大冬天走路都不是很方便,所以她们基本都是依靠车来行走。我们品尝了许多杭州特产,她们对糖草莓(糖葫芦的形式串起来的草莓)赞不绝口。我们观看了吹糖人,画糖,敲打坚果酥等等很多很多的有趣的中国传统文化,她们觉得很感兴趣,也很新奇。之后Serena感受了中国街头艺术家的快速素描画,她坐在画架面前的皮椅子上甜甜的笑。路过的人都对这位金发碧眼的异国小姑娘感到好奇,纷纷停下脚步观赏画作。

 

 

下午结束行程后带她们感受了杭州的公交车,吃完饭后她们特别享受微风徐徐的夜晚,在路边踏起了欢快的步子。

 

 

晚上又去感受了杭州热闹的夜市,大家都吃很开心。还看了路边艺术家的即兴喷漆绘画,她们觉得在杭州生活真的很有趣,很幸福。

 

 

星期日我们一起去坐了水上大巴,又是阳光正好的一天。在水上大巴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在路上看不到的风景,惊喜的是桥下还有很多中国的历史典故与绘画。坐在船上,摇摇晃晃,阳光透过树叶斑斑点点的打在船上,有些还穿过窗户照到桌前,真的是好生惬意。到达运河广场后,我们游览了那附近的博物馆。在扇博物馆,她们自己动手创作了一把手绘油纸伞。

高一 孔琼娴

 

 

这次接待了一个中国人(也是我在加拿大的住家)和一个对很多食物过敏的小姐姐,原以为在吃饭这件事上会很棘手,但是小姐姐说周末和我们一起的这几天吃很好,也算是一个小成就。周五和许多同学一起聚餐海底捞,也带他们去看了西湖边的音乐喷泉(虽然我们错过了开场时间),在西湖边散步看夜景。也带她们逛了吴山夜市,发现了一家手工纸工艺品,对他们来说很新奇。带她们去体验我们平时会出去玩的,像密室逃脱、电玩、看电影,发现两个国家的商场很多不同的地方,像实景拍照和移动支付,也很巧碰上了Peppa Pig的活动。在西溪湿地感受自然的风光,泛舟摇橹船,西溪湿地初春景致有一种含蓄的美。小姐姐说比起上海这样的魔都城市更喜欢杭州的自然风景。这次和我们上了半天的课,也发现了大家的课程也有许多不同,法语课上中文和法语之间的交流,体育课的体能训练对于我们和一直玩球类运动的她们很upset,但还是尽力和大家一起完成所有训练。

在交流中发现了很多中加生活的不同,各有各自的特点和吸引人之处,在加拿大生活方式很平和,而在中国有很多方便着我们的生活也同时让外国朋友感到很新鲜的东西。

初三 陈淼

时隔半个月左右,我们再次见到了招待我们的加拿大同学。再次见面,在一个我熟悉的城市,轮到我为她们介绍杭州这个城市,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

接到她们的那一天晚上,我们就去了西湖,看了一场音乐喷泉,并且让她们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广场舞文化。

加拿大同学对于动物园里的很多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圆了一个看熊猫的梦。在太子湾,我和她们都是第一次品尝到了蛋仔冰淇凌。另外,她们品尝了杭州的特色菜,而最喜欢的是松子桂鱼。

初三 胡骏瑶

怀着激动的心情,带加拿大小伙伴们去了好多地方,尝试吃杭州美食,然后在这里特别想提一提中国和加拿大文化上的差异。他们对自己的权益的保护意识特别强。我们去西溪湿地坐游船,付了大约一个小时的钱,可是等我们一趟划回来的时候只用了45分钟,然后他们就觉得很奇怪,认为是划船的人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我们不会特意关注时间问题,可是他们就很在意这一点,认为一定要坐到1个小时才算是真正结束。然后就是在饮食文化上的不同。因为在外国都是每个人一个盘子,自己点自己的菜,自己吃自己的菜。可是在中国是大家围成一桌吃菜,所以他们会有点不习惯。这次交流令我思考了很多中加文化差异。

初三 张乐岑

(外事处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