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当我们在谈论杭外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记高一年级微电影展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821 发布时间:2017-06-13 11:22:19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在过去很多人曾苦苦思考这些问题,在未来这样的人会更多。作为一个杭外人,你是否想过“杭外人”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呢?“杭外”这座学校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当我们在谈论杭外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乍一听你可能会想起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但这却是我们2017年度外文节高一年级微电影的主题。高一年级的同学用6部微电影呈现他们心中的杭外。

Untitled》(高一1)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未来的虚构故事,故事的内核是关于“自由与包容”的杭外精神。

Sparks》(高一2)运用记实的手法,对焦杭外校园里最普通的工人,他们包括食堂工作人员、园丁、保安等,他们用自己的汗水讲述自己与校园的故事。

Way Down We Go》(高一3)借用英剧《黑镜》的创意,讲述了人际关系的种种,表达了友谊这一人人熟悉但又历久弥的命题。

Close-up》(高一4)采用了纪录片的形式,以一个帅气摄影师为线索,讲述了三个各具特点的杭外学生的故事。

Mac in the sea:The unexpected virtue of dreams》(高一5)讲述了一个关于男孩Mac的追梦之旅,暖心又引人思考。

Your name》(高一6)讲述了一对互换身体的HFLSer的奇妙经历。

6部微电影角度多样、风格迥异,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同学们对杭外真挚的感情。

以下是在拍摄微电影过程中创编组同学的一些感想,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在构思、取景、剪辑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吧。

这次微电影制作并不是完美的。从剧情的叙述到后期的剪辑工作都有太多让人觉得不够完善的地方。但至少,我们学着像一个团队一样去思考问题,去追逐心中那个“美”的概念。

有时你会被大家写出的一段文字所打动,会被一些新奇的想法所点燃,你会惊讶于他人对每一句台词的较真。从这个角度看,这次微电影又是不留遗憾的。但我们并不应该为这样一次制作而感动或是欣喜,我们应秉持冷静和克制的视角,再一次地去寻找。

——(高一3)

这次微电影与往年有些不同,拍的是记录片。我们把镜头转向了校园里的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美景,转向了那些等待着被发掘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平凡的生活中拾起了许许多多足以打动人心的片段。这次微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校园生活的美好,也让我们意识到追寻美好的重要。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所需要做的,也许正是“发现生活”。

——李民哲(高一4)

相比于去年参加微电影,进步是很明显的,但更明显的是接下来进步的空间。做导演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微小的梦想,在校园中拍一部电影,就算是我为这个遥远的梦想做出的最现实和最热烈的追求。

在结束去年的拍摄后,我们获得了很多校园微电影拍摄的经验。比方说根据天气和光线情况安排拍摄,比方说平时就可以留意一些合适的场地或者记录一些有用的points,还有就是平时看电影的时候就可以想到“啊这样的角度我们也能拍而且效果很好”或者留意一些巧妙的剪辑什么的,在高中这样紧张的课余时间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在编剧方面,我一直存在极大的短板。去年在我第一次接触电影相关的编剧时有太多太多的想法,在试图将所有的想法塞进脆弱的制作过程的同时使得最终呈现的剧情不知所云。今年反思过后,我们用了一个极其简单的剧情(事实证明哪怕简单的剧情也需要大量的画面和文字来充实)。但是到现在回头来看,立意还是显得苍白,不能说这是剧情片的短板,只能说我们在剧本方面还要改进。

总体来说我们今年的拍摄过程还是挺充实的,从最开始的列计划到熬整夜的剪辑。在我们最喜欢也是最擅长的后期方面也做到了尽自己所能。

总之还是玩得很开心!明年再来!

——导演/ 翟陈原 (高一5)

第四年参与微电影了。作为摄影和后期,当题目与剧本放在我面前时,我会本能地去思考,如何将这部电影的镜头拍得更好。记得去年拍摄的时候,我只是生涩地去寻找校园里鲜亮的颜色,以为鲜艳的色彩与优秀的分镜就能讲述一个故事。我失败了清一色的色彩的角度显然是会让电影显得乏味与单薄的。

于是,当今年的我重新架起镜头时,当用fcp(哎好像要达芬奇quq)进行调色时,我意识到了画面与剧本匹配的重要性。我们不仅仅用音乐带动了剧情的进展,更用色调以带给观众直接的视觉感受:当男主Mac在梦想面前止步不前时,画面是偏黄绿色系的,巨大多数的取景也选在了幽闭的室内;反之,当Mac收到了“SHE”和老师同学的鼓舞后,镜头移向了色彩更为丰富的室外,亦指Mac心底闪烁的brightness

当然了,这次制作也让我意识到了有些无意中屯的镜头在后期制作中不可小觑。以Mac爬一号楼天台的红色梯子为例(恩,这也是我们微电影的海报之一!此处致敬电影《污秽》),这个当时只是觉得好看然后记录下来的镜头,后来发现可以作为Mac追逐梦想时抽象表现的分镜。

虽然有好多遗憾,但希望明年争取拍出更棒的作品吧!

——摄影/后期齐楚楚(高一5)

我们的制作过程虽然乏善可陈,但是这次难能可贵的拍摄机会让我跟着摄影和后期的同学学到了很多技术层面的宝贵经验。在一起发掘10号楼架空层的取景地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微电影的拍摄更多的是对艺术梦想无意之美的发掘和继承,适逢戛纳70刚刚落幕,对电影艺术的追求应该是你我共的。

——Mac/ 王埜驰(高一5)

鉴于英语节大家事务繁忙,剧组人手异常之少,但由于大家齐心协力,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个人总结如下:

导演:不会摄影的后勤不是好导演

摄像:我不是摄像大霏哥是

编剧:总结,不存在的,编剧不存在的

男主:其实我并不太会演戏

女主:哈哈哈哈哈哈,我们真的超棒

就这样吧

——(高一6班)

这学期的语文演讲有一个题目,大概意思是“你为什么活着?”

我想了很久,没有答案。

后来我想生而为人,立命于世,大家都想成为光芒万丈的焰火,受众人瞩目。也许正是对于璀璨的想象,让我得以苟且。然而,即使标榜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多数的人的一生最后都没有活出自我。

生活压着我们,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很想念儿子的段阿姨,插队下乡后成为园丁的爷爷,每天委身于储物间的打扫阿姨。那么多的人,怀抱着最纯粹的心愿带给别人欢乐,给予自己的力量。会给我们加菜的食堂阿姨,以为很凶其实很nice的宿管老师,喜欢与人唠嗑的保安叔叔……可与此同时,也都迷茫着,不知道未来该怎么样,不知道家里的孩子怎么样,什么时候可以寄钱回去,精打细算地过着生活。我们对于他们的采访,最终没能呈现。

或者讲些对于我们更亲切的,想要完成的目标没有达成,说好写完的作业拖到了明天。无数的失败和后悔,没有完成的梦想,想见的人,想吃的食物,想去的地方。看似独一无二的我们。

但是他们留在了HFLS,我们留在了HFLS,并庆幸于自己走到了这里,而不是以外的任何地方。

我们身处在这里,互相影响,一起成长。拥抱着这份满足感,又怀揣着对现实的不安。

我们作为茫茫黑暗中的一朵花火,惶恐不安。花火只是一瞬间,更多的时候只是无尽的黑暗。

几乎所有的人在看到我们镜头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拒绝——因为他们自认的渺小。

谁又不是呢。

可是当我们环顾四周,看见身边一朵朵的花火,看见了那些花火中反照出的我们自己的光芒,我们终于能够更坚定地往前。还可以继续发光吧,还可以继续发热吧。即使只是一秒钟,但是那一秒的光热也是我们存在的意义。于是,万物上升驰骋如明星。花火闪闪灭灭,但是火花永远闪耀。它为着积极向上活着的人而存在着,于是我们踩着满地的六便士,头顶一轮弯月,一直向前。我们依靠着彼此的光芒走到今天。

HFLS是这样一颗明星,由我们千万朵花火组成的明星。

最后那位园丁爷爷,笑得令我有些难受。我看见他的眼睛,灿灿闪着。是一位温存善良的人。

原来,HFLS已经印在我们心中,因此,当我们谈到她的时候,我们眼中有着她的光亮。

原来活命本就没有意义,但是我们遇见的人经历的事那些残缺也好,笑容也罢赋予了它意义。我们不断地遇见这样的人,短暂的交集,却又足够温情。自己没有理由地被一片善意包裹。我们就这样不断接受着别人的好意,留下一段温暖的记忆,而之后,我们又用从别人身上汲取的能量去照亮他人。

微电影的ed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也是我强烈要求剪辑使用的一首歌I SEE REFLECTIONS IN YOUR EYES

里面有一段歌词我很喜欢:

I don't know why

不知为何

I went far again

我再次走了这么远

I see reflections in your eyes

(你的眼睛如此清澈)在你眼里,我看见倒影

Shadows of my mine

那是我的身影

那是HFLS的身影。

再次感谢SPARKS全剧组,二班所有同学,以及HFLS中的所有人。

——孙欣恬(高一2)

用影像记录时光,用故事承载记忆,当我们谈论起杭外时,一定也会想起那些光影交错之间的故事吧。

高一4班 戴歆涵 报道整理

高一微电影评选获奖结果:

最佳影片奖:高一2

最佳语言奖:高一2

最佳导演奖:高一5

最佳编剧奖:高一6

最受欢迎奖:高一2

最佳视觉效果奖:高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