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及研讨” 培训班(第一期)顺利结束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173 发布时间:2017-04-19 02:10:39

4月14日,为期一周的浙江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及研讨”培训班(第一期)顺利结束,共有一百余位校内外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期培训班针对目前高中一线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核心素养所知甚少”、“阅读教学法较为单一”、“阅读和写作之间联系不够”、“经典文化的传承方式缺少研究”等问题,旨在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了解跨媒介阅读和批判性思维,认识阅读和写作互相养育的密切关系,探索文化经典在当下传承的新方法和新举措。
此项目培训共分两期,此次为第一阶段培训,共开出五场专家讲座,八节研讨展示课,两节学员汇报课,两场互动评议,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培训促教研组建设,活跃了学术氛围,达到了培训的预期效果。
本次培训,共邀请校内外专家前来作讲座五场:浙江省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语文特级教师胡勤作《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讲座;香港拔萃女书院教师陈显俊先生作《结合信息科技于语文课堂初探》讲座;宁波效实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张悦作《跨媒介阅读:符号共享与语文教学的“界面”更新》讲座;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作《批判性思维与“思辨读写”》讲座;杭外培训基地办公室主任郑敏峰作《阅读的蹊径——经典文言文研读的实践与思考》讲座。这些讲座主讲教师既有来自教研部门的专家,也有来自省内乃至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又有来自一线的优秀教师,他们带给学员深广的理论知识,既具前瞻性,又有实践指导性,满足了一线教师对即将落地的“新课标”的种种期待,深孚众望。
我校倪江、郑燕明、苏云生、黄昊、马龙、曾涛、张萌和香港拔萃女书院陈显俊先生分别开出了教学展示课,余杭第二高级中学李丹老师、文昌中学李欢欢老师也分别开出了汇报课。这些课以“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为目标导向,充分依据学情设计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审美意识的增强和文化视野的拓宽等具有积极的作用。课后,我校高中语文组教师代表和余杭骨干教师代表进行了评议,大家围绕教学理念的践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进程的安排、教学手段的选择等问题展开了丰富、深入而愉快的交流,使所有参与论坛的老师获益良多。
五天的培训紧凑而高效,学员们专注地聆听每一场讲座,观摩每一节课,到场的专家都被深深感染,兴致高昂,授课教师无不体会到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课余时间学员之间的交流主动充分,他们享受在杭外的培训时光,他们感叹这是一场专属于语文人的充满“幸福感”的盛会,他们盼望着第二期培训时再来杭外。
基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实践和研讨,我们谨记目标,以理论为前提,以新型课堂技术为辅助手段,以实践活动为能力历练,互为渗透,互相切磋。“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们相信,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将迎来长久的自觉的学习,他们,将会以更好的面貌走进课堂,成为新理论的有力实践者,耕耘杏坛,桃李芬芳。
(高中语文组、培训基地办公室供稿)
附:学员阶段感言《一路风景一路歌》
我们是来自余杭区各所普高学校的参加杭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及研讨”省级培训班的学员。根据培训安排,我们在第一阶段(2017年4月10日到2017年4月14日)完成了为期五天的学习、观摩和培训任务。看看我们的培训简讯、培训日志和感悟文字,一页页,一篇篇,都是我们这一路的足迹与思考。看看我们组班老师蒋老师创建的培训交流群里的照片,或认真聆听、或学员试教、或课例研讨等等,那一张张对知识渴求的眼睛和企盼培训收获的表情,都是我们这一路的采撷与收获。且行且思,回头望,我们已然站在了新的起点。
一、仰望、聆听、接地气——专家讲座
很喜欢杭外为我们聘请的这些专家或语文教学界的翘楚,他们的博闻强识和个人学养让我们顶礼膜拜。从新课程理念到专业素养,从跨界教学到课例设计,在杭外培训基地和语文组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经过了一次思想和心灵的洗礼,在头脑中对未来的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憧憬和思考。
周一下午省语文教研员胡勤老师所作的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建构”的专题讲座,让我们站在了语文教改的“最前沿”,胡老师以理性的思维完成的下水修改作文让我们目睹了作为省语文教育界掌舵者的风范。周二上午来自香港拔萃女书院的陈显俊老师所作的《基于信息科技与语文课堂的融合》的学术报告,让我们见识了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是如何无缝对接、深度融合的,他以特质化的语言、儒雅的风度,给我们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二下午来自宁波效实中学的张悦老师所作的“跨媒介阅读:符号共享与语文教学的界面更新”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对未来语文新课标中的崭新内容——跨媒介阅读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她以那温婉而又理性的讲述,让我们如沐春风。周三上午,杭外资深语文教师郑敏峰老师开设了题为“阅读的蹊径——经典文言文研读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指出经典文言文研读的常见误区,给学员们展示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构想,让我们见证了杭外教师的勤勉敬业和学术素养。周五上午,也就是刚刚我们一起聆听了来自上师大附中的余党绪老师,为我们学员呈出的一席“批判性思维与思辨读写”的精神盛宴。余老师的讲座既为大家指明了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宏观方向,也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读写训练的建议。
每一次聆听到这样的接地气的讲座后,都让我们感觉自己的那桶水真的是太浅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以为听讲座就是打瞌睡的事情,可是这些讲座不是,这些讲座的主讲人都非常认真的准备,在乎学员的一举一动,在乎学员是否领会,而我们也不敢丝毫马虎,一言一语,犹言在耳,铭记于心。
二、学习、实践、有样儿——学员试教
周二下午,培训班中来自余二高的李丹老师和文昌高级中学的李欢欢老师作为我们学员中的代表,在杭外完成了学员试教任务。李丹老师开设的《山羊兹拉特》一课,运用图片、配乐朗诵等跨媒介手段,着重于对文本情感的感悟与分析,深情并茂,使人印象深刻。李欢欢老师开设的《桥边的老人》一课,借助学生预习环节生成的疑问的精巧设置,从课内文本的研习到课外文本的延伸阅读,感受并体悟著名作家海明威作品的特点,颇见理性。由于两位李老师课前资料准备很充分,也利用课前与学生完成了初步的交流,精心备课,因此他们的试教课都有模有样儿,总体而言是比较成功的,正如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李芳老师点评时所言:“这成功与两位年轻教师的勤奋、优良的素养和课堂教学中的大胆取舍是分不开的”。
三、交流、反思、有范儿——课堂观摩
本次杭外培训基地和语文组为我们安排了不同年段、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教师执教公开课。周二上午和周四全天,先后有来自杭外的七位老师为我们学员呈现了不同题材、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范式,为我们提供了与教育专家、名师和语文同行们直接交流、对话的机会,搭建了深入名校亲身感受、体验、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杭外教师个性独特的教学风格,丰厚而扎实的阅读素养、博学而睿智的语言表达、机敏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期间,我们认真听课、学习、记录,勤于思考、勤于交流,在与教师、专家的思想碰撞中,学习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师们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加深认识和了解,为今后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未来的日子,对我们来说充满了挑战,更充满了机遇。培训,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更清晰,更有远见。我们怀着对未来新的教育事业的憧憬和希冀,再次向幸福出发。
我们尤其感谢省培训基地对于这次培训付出的努力。无论是从专家讲座的安排、学员试教的学生配合、倪江与李芳等语文老师的全程陪伴,还是到学生住宿、就餐生活上的温情关怀和周到服务,你们都做得近乎完美,无可挑剔。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学员对本次培训为我们精心安排的外聘的专家和名师、杭外的领导、教师和学生等所有的“杭外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对余杭教育学院的领导和带班的蒋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
(学员代表:余杭实验中学 柳剑)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