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走近春天,感受生活——记高一年级、高三APU春游报道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658 发布时间:2017-04-14 10:34:00

永不褪色的路

四月伊始,呼吸着愚人节愉快的空气,高一1班作为高中年级的领头军首个从309西门出发,踏上了征服小和山的旅程。

 

初程的大路缓坡没有给HFLSer压力,大家的欢声笑语点亮了清晨还略显朦胧的街道。王昌涛同学高举班级旗帜领着队,先知卢老师跃然“旗”上,富有灵气的笑容指引我们前进。    

很快正式进山了,入眼之景变成满目青葱的绿色。前日刚下过雨,落叶与青苔点缀着的石板路有些湿滑,但这并不影响1班同学们为大军开路的兴奋。竹影悠悠,山泉的声音淌在耳边,令大家脱离五三、重难点的教室来到另一个世界,友人们嬉笑交谈着,也有人沉浸在运动与音乐的双重享受中。踏过高低不一的石板路,爬过泥泞的竹林小道,同学们前后照应,将一寸寸山路抛到身后。渐渐地,大家的体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消耗,但开路的同学们仍然势头不减,先知的旗帜在队伍前端的枝丫间若隐若现,俨然成了一班鱼苗的精神领袖。

 

尽管疲惫令欢声笑语渐渐消退下去,但登顶的快感依然令每个人心头生出一份满足与自豪,俯瞰云雾缭绕的山脉,大家更为这番美景迷醉。金莲寺,老焦山,里化山,我们不仅领略了山林美景,更震撼于辛勤茶农汗水的结晶——茶园的朴野之美。自高而下错落有致的茶田让率先下山的1班同学们驻足而眺,更有醉心自然与艺术的画手于此采风,成了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到达目的地后,大伙的热情又复战胜疲倦。新、旧建筑风格的纪念馆、园艺店和茶文化讲堂中都有同学们的身影,1班同学更是组织起了九连环比赛,近午的阳光映在同学们专注的脸上,分外好看。用餐时分,三两友人漫步于巷道间猎奇,也有同学领了食堂叔叔阿姨精心准备的饭菜,枕着树荫享受美味。阳光淡去了一上午爬山沾染的湿气,一片暖意融融。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午后下山的路途较上午的短些,石板也不再潮湿,大家的话却也少了许多。不知是玩耍过后回味着半日所感,还是为这最后一次春游即将结束而心怀不舍。无论将来是否还会携手登上这终日矗立在留和路309后的山丘,今日的所闻所感都将永留我们心头,永不褪色,温暖我们日后的道路。

撰稿人:高一(1)班 王佳卉

摄影卢东波

和山间飞扬的青春——记春游活动之高一(2)班

杭州向来被戏称只有夏冬两季,但幸运的是,在4月1日春游之际,我们所感受到的确确实实是一个温暖、充满柔光的春。今年春游对我们而言与往年不同。久闻春季大暴走威名,时至今日同学们才领教其威力

清晨,大家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站在篮球场上,看各班一片彩旗飘飘,倒有几分出征的味道。出发了,同学们排着还算整齐的队伍依山而行,按捺不下激动心情。然而大概走了1/3的路程,队伍就折了当时的锐气,有的同学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班主任周美良老师,即使是行了一个小时左右的山路,也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甚至放豪言这点山路,负重一百斤也能走

路途中,同学们得到最大的收获是团结和坚持的重要性。去时露水未消,山路湿滑不好走,破碎的石板总使人跌跤闪腰,在有些险要处一不留神便有滑落山间的危险。尽管攀登伴随着摔跤的疼痛,有的同学却化苦为乐——攀比总共摔倒几次摔得少的是平衡能力超群,摔得多的是不虚此行。有几位同学身体不适,大家都主动停下等候,搀扶照料。他们也从未放弃过攀登,纵使体力不支,他们也坚持在同学的帮助下走完了全程。当然“苦”中也有乐,山间空气清新,溪水潺潺,处处是绿树翠竹,秀美宁静使我们这群小和山下的“山民”从一个世外桃源到了另一处世外山林

这次春游,还是一如既往的一场苦旅。它不仅仅是百忙学业之中的一次放松与减压,也是一次对体能与毅力的考验。爬的是小和山,山却不小,无论是石阶铺陈的狭道还是茶园的泥泞间,身着整齐校服的同学们都有条不紊,安全而有效率地一一通过。当大家疲惫地回到教室,回首那几个小时的远行,发现出发时的我们并不知道,这次大暴走会给我们的身体留下多大的影响;而我们所知道的这个集体最后一次春游施与我们内心的感动与铭刻下的隽永至深的记忆。我们挥洒了太多汗水,收获了太多欢笑,也在每一个步伐中体味坚韧这个春天,我们来过了

(高一2班 陈凌波 郭苇杭 邓梓涵 张一可 庞佳雨 摄影报道)

同一次春游,不同的感悟——高一3班春游通讯稿

当初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的时候,我曾对一段细小的文字心驰神往。它大抵是这样的:“我抬起头,看见风吹过树林。”这段话描写了风,却并没有直观地写出风的动感,反而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在我看来,也是相当优美的。

而春游,也让我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感受。起初大家都还兴奋地谈论着沿途的风景以及趣闻轶事,向往着流水人家的恬静生活,好奇着落花的来处以及归宿。白日当头,太阳光线透过清晨的薄雾,在丁达尔效应的映衬下,一切都美好了许多。但随着疲乏之感逐渐袭来,同学们大都也只能静默地欣赏风景了。这反而是让人放松的,你可以注意到身边环境的一点细小的变化,你可以看到石边的花草,看见树林间氤氲的水汽,你甚至可以看见风吹过山林。而随着路程的深入,山路也陡峭了起来,石板路有些湿滑,让人少有地开始认真注意脚下的路。行走的人们静默了,但他们并没有感到焦虑,或许是因为身边的人无声的陪伴,那种归属感,又或许,是大自然本身的魅力。行走,这件并不复杂的事情,或许也本应该是静默着的。我想,春游也赋予了行走新的意义。平时的我们从不会过于注意脚下的路,总是想着还未做完的题,以及那些要去完成事情。我们的行走太过于匆忙了,但春游是与之不同的,你的注意力被要求放在脚下的路上,你会开始注意自己的每一步,注意沿途的风景,以及身边的人的言语。时间仿佛变慢了,但也让人乐在其中。

春游的另一组成部分,大概是与同伴的交流了。在明媚的春光映衬下,他人的话语也会变得明媚起来。那是在走陡峭山路是,前面人的关切,也是在目的地休憩时的一点放松与嬉戏。“只要大家在一起,干什么都是无所谓的。”我们会很容易忘记春游时自己做过的事情,自己说过的话,但是那种与集体的归属感是难以忘却的,这也给我们的行走增色了不少。

这次的春游与以往不同,蜿蜒的山路代替了去西溪湿地时的公路,反而更有意思。公路的景色终归是单调的,看着往来的车流也总不让人尽兴。相比之下,偶尔地去到远离喧嚣的山野之中,反而让人陶醉。在富有生命力的山林中,一点细小的声音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古代的隐士带着孤独的气质归隐山林,而今天在同伴的陪同之下,我们也来到了这片桃花逐水的地方。

哲学课本告诉我们,运动是永恒的,但我认为,心中的宁静同样不可或缺。我们平时的生活都太浮躁了些,身边的作业以及来自各方的压力总是让人喘不过气,以至于我们都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心中也少有宁静的时候。或许,是该找个机会,把心安顿好了。

                                                       高一3班 仇晓升

七点半的清晨,太阳还没完全出来,在天边的云朵后面若隐若现,朦胧的景伴着大家清晰明亮的说笑声,春游便这样开始了。

刚上山的那段路着实让人畏惧,抬头向上望,满是台阶,没有尽头。还没走多少时间,便已气喘吁吁。带着疑虑和忧愁,迎来了爬山途中第二个难关。

前方是一样陡峭,没有台阶的斜坡。斜坡上只有几个刚好可以踩一只脚的小坑,每一步都走得很艰辛。旁边有一跟扶手的绳子。那么长一队人拉着同一根绳子的感觉倒是很奇妙的。在爬的时候不知道谁一不小心把绳子往里头扯了一下,引起了大家的小骚动。那一刻才感觉到了这根绳子的伟大之处,前后这么多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它身上。

作为一根绳子,它也一定觉得挺光荣的吧。这个小斜坡的终点也是全程最难走的一步,没有了绳子,只能手脚并用地往上攀爬。爬上去的那一刻只觉得好险,就像是命悬一线最终得到解脱。爬完这段竟惊喜地迎来一段很长的平路。低头看着鞋子和手上的泥泞,像是胜利的勋章,竟有些小自豪。

接下来的路倒是意外的悠闲,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说说笑笑地走在山间小路里。山间的石子路旁的花开得很好看,粉紫的颜色,可惜叫不出名字。山里的温度比外面都要低些,时不时有凉风吹拂脸颊,很舒坦。是从前春游时从没感到过的舒坦。

上山的两个小时在预料之外地过得很快,很快我们看到一片油菜花田,前方就是我们集合的地方了。说起来也不怕被人笑话,不知是从谁开始的,大家在集合点短暂的等待中纷纷拿出了手机,在微信群里发起了红包大战。放眼望去,就数我们班是一片低头族,但也就数我们班的欢声笑语最多。

只能说愉快的时光还就是这么短暂,下山的路上,越是想在这山间多停留一会儿,走得就越是快。还没回过神来,就已经望到了终点。

回头一想,这竟是我们这个集体最后一次春游了。大家在校门口解散的那一刻,这场春游就已被刻进了我们的回忆里。这么多不舍带给我更多的是对这个集体的热爱。大概这些不舍可以让我更加珍惜以后与这个集体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吧。

高一3班 陆梦倩

春游前一天的小和山,还飘着若有若无的雨丝,让人不免有些担心4月1这一天,天气忽然就变得很美好。暖暖的阳光照在脸上,终于感受到切切实实的春天了啊。

听说,没有爬过老焦山就不能算是征服了小和山。而我们高一年级和剑高此次的行程,就是从学校出发,一路步行爬上学校后面的老焦山,最终目的地是山后面的外桐坞。

从学校侧门出来,左右转了几个弯,我们就来到了山里。不知不觉中,脚下踩着的已经是覆着苔藓的青石板,两旁的景色也变成了郁郁苍苍的竹林。时不时的,我们能从路边的几丛灌木之间眺望到云雾缭绕的山头。一转弯,路旁会突然闪现出几支绽开的花朵,实在是太美啦!

不过,我们几乎都不敢抬头看风景,因为脚下的路实在是太危险了。老焦山的山路,有上有下,有石阶有泥土路,有平路有陡坡……有这么一小段陡峭的泥路,我们不得不抓住一根绳子一点一点往上爬,或者是干脆手脚并用。而就算是看似更安全的石板路,其实也危机四伏:有些石板其实是松动的;石阶刚被昨晚的雨水和露水打湿,变得格外地滑更何况,要爬整整十二公里的山路,当然是很累很累很累很累很累很累的啊!!!

幸好,我们彼此之间都互帮互助,也在一路上给彼此加油打气。还有早早地到了指定地点等着我们、举着牌子给我们加油的可爱的学长学姐们,也给了我们很多鼓舞呢。

终于到了外桐坞,大家都玩了些什么却并不重要了。拍完合影,三班便按小组分散开来;但没过多久,大家又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了。后面,我们还集体参观了外桐坞的小村;这个雅致的古村里,据说几乎全部都是姓仇的人们。原来,仇晓升是这里的“地头蛇”咯。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也许是大家玩得都太开心了,下山的时光仿佛是一闪而过的。我和几个同学跟在队尾,大声地唱着歌。大家都很开心很开心。

当初,刚听说初中可以坐着大巴一路载歌载舞地去湘湖玩的时候,我们都特别嫉妒他们;但这一天下来后,我还是因为能够拥有这样一次独特的春游体验而感到庆幸。爬了一路,同学们摔了一路。但大家一起经历过了这样的春游体验,就有了一种同甘共苦过的神奇感受,让我们变得更加紧密了。当然,所有跟我们一起爬了一路的所有老师们,也似乎和我们变得甚至更加亲密了。

高一的春游,就是学生生涯中的最后一次集体春游了吧。正因为这样,大家都格外地珍惜这次的春游。我想,所有人应该都有自己的感想,也珍藏了这最后一次春游的美好回忆吧。

                                                   高一3班 叶子

平凡的传承者们——记高一(4)班春游活动

我们学校的春游似乎总是循着一条特殊的定律——走在路上的时间总比坐下来活动的时间要长上不少。这次二十多公里的脚程,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的确算得上是一次远足了。

我们高一年级大概是七点半左右从学校的西门出发的那边的早餐店正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卖包子的、摊鸡蛋饼的、炸油条的......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驻足,然后继续自己的一天。熙攘的长龙好像是割裂了这份市井气息一般,带着高中生特有的充沛的活力向深山前进。山间的味道或许是清香的,但确实是新鲜的。雨水和泥土的气味混杂在一起,冲击着每个人的鼻腔。纵使机械性的跨步和登高再无聊,满山的绿色也总是让人感到安心和宁静。

虽然这次春游我们班没有开展什么全班性的活动,但是我们依然在收获着平时在教室里得不到的东西——在和同学的谈笑之间,在一小局狼人杀或是斗地主之间。

只要和你们坐在一起聊聊天,我就能感觉到名为幸福'的魔力了。

听大预班的学长学姐说,每一届杭外人都会爬一次小和山,这成为了一项美好的传统。我们刚刚完成了所谓的传承,那么就希望接下来的你们接着继往开来吧。因为每一次的春游,都封存了每一个平凡人的记忆和每一种不平凡的感动。

高一4班 张义祺 撰稿

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记高一(5)班“征服小和山”春游总结主题班会

四月的杭城,正是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的美好时节,在清明短假里赏尽了绵柔春意的同学们,在4月4日晚利用晚自习的充裕时间以开展班会的形式重温了一遍几天前的小和山之旅。

2017年4月1日,伴着雨后清新的空气,全校同学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春游踏青活动。此次高一同学的目的地是外垌坞,一行人挥舞着缤纷亮丽的班旗,唱着耳熟能详的歌谣,一路有说有笑地翻过小和山到达目的地。

而早在春游前几天,高一5班的同学们已经在王埜驰同学的带领下详细地了解了本次春游的路线、最终的目的地以及各类注意事项,为高中以来的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春游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在朱正康同学的主持下,同学们带着笑声回味了这次不同寻常的春游。首先回顾的是整个春游行程。一幕幕幻灯片闪过,踏足过的每一块青白石阶和泥泞土地那样鲜明地刻印在了照片里。恍惚间,泥土上一个个连串的脚印仿若昨日新印。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也在积极地分享着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趣事。小小的教室里洋溢着满满的欢乐和幸福。

紧接着的是精选照片分享环节。和山的景美自然不必赘述——照片中苍翠欲滴的老树,流淌着的溪水和澄澈的天空就这样再一次清新了同学们的呼吸。人像照片展示自然是整个班会的重头戏——一张通红的脸上晶莹的汗水,倒映出手挽手大声唱着山歌的同学们的影子,还有那无数做鬼脸的照片也被做成了风趣幽默的“表情包”,逗得同学们一个个忍俊不禁。

时间最终定格在被幻灯机放大的合照上班会在同学们或欣喜或兴奋的44张笑靥中结束,可是春游的故事并没有完结那满山春色映衬下的属于我们的故事带着我们的梦想和希望,才刚刚踏上一段新的征程。

                                        活动策划:夏茗漪 

组员:郎天玥 葛潇仪 傅晨

                                     撰稿:葛潇仪 夏茗漪

摄影:齐楚楚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记高一(6)班春游

难得天气转晴我们也终于迎来高中阶段唯一一次宝贵的春游

41日的早晨清朗而美好,小山已经适应了来临的春季。迎着和煦的风,高一各班以及剑桥高一的同学走上了前往小和山的路。早已习惯于看到光秃秃的树木,如今却看到满树的嫩芽和待放的花骨朵。

春,已经来了。

从先前的教师探路,到大预班同学的精心部署规划,再到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的周到安排,几场春雨过后,我们终于迎着清新料峭的风走在穿越小和山的刚被雨水冲刷过的路上。

一路上,同学们相互帮助,以极强的集体意识和通力协作的精神,走过了那一条条崎岖的山路。男生走在队伍最前面探路,提醒队伍后的同学小心路面湿滑;带照相机的同学则敬业地沿途抓拍着同学们的互动和初春山顶的风景;沿途大预班加油鼓劲的海报和精心设计的小游戏,也为旅途平添了一份趣味与轻松每一个人都全身心地沉浸在春日小和山的风景中,每一个人都全身心地享受着坚持带来的成就感,每一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集体活动中,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和热。集体,合作,坚持,欢乐……四月一日的早晨,我们为寂静的小和山平添了一份青春的灵动与喜悦

 

回程的旅途终究是疲累的,当精疲力竭的我们瘫坐在教室的座椅上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过,这场浩浩荡荡的长途跋涉,带给我们的,除了疲惫,是否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意义?未来的我们,在面对迷茫和困惑的时候,我们的面前,总会是那个聚集在一起的温馨的集体,总会是那一双双给予援助的双手,扶持着你,磨砺着你那颗坚强执着的心。

高一6班 陈雨桐 供稿 詹静芳 摄影

天気がいいから、春の遠足に行こう——记2017年APU班春游活动

终于到了四月。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或许连老天都高兴了起来,兴致勃勃地用半场小雨与大家开了个玩笑。而同学们也不负所望地、以高涨的热情挥舞着装饰精美的班旗回应着。

或许是大家都已明了这是高中生活最后一次的春游,因而点点滴滴的时光都弥加珍贵,更何况这还是唯一一次的坐车出行。兴奋的同学们连在车上的时间都不愿浪费,一上车就迫不及待放起了歌。偶尔在途中遇到了别的年级的车辆,还会卖力地为自己的车加油打气,试图远远将对方甩在身后。

在欢声笑语之中,恍若一瞬便到达了目的地——湘湖。晨雾朦胧中,是潋滟的水,透绿的山,欲放的花遍堤,古朴的春意满湖。其间或千或百,是同学们的清脆的笑声,和转角处大预班同学的“爱意”。不知不觉便走到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选取一块芳草鲜美的地盘作为大本营,同学们积极开展了预定好的活动。有结伴去探寻博物馆奥秘的,有环岛欣赏湖光山色顺便寻找大预班活动中的小精灵的,也有懒懒陷在草地里享受和煦暖阳的。直到老师又一遍的催促声响起,大家仍意犹未尽。

一雫/こぼして延びる/木の芽かな

斜风细雨枝头落,渐见新芽绿一分。

春天是青春的季节,带着青涩的光华;春天是柔软的季节,从心底开始蔓延的欢欣。踏着春光,向前行进的我们,沐浴在这春意盎然之中,也自然而然变得快乐又纯稚。也许下一次的踏青之旅,便会是在那樱花灿烂的APU了吧!

高三APU班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