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雨水怎样做到生态化利用?杭外学生搞了一项创新实验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419 发布时间:2017-02-16 01:11:00

编者按:我校高二韦家宝、许兴泽同学和高一解元同学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性学习课题“住宅小区初期雨水生态化利用技术”,近日受到媒体关注。3位同学结合所学知识,主动发现、认真分析并研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外界肯定与赞赏。

 

杭州日报报道:

 

雨水怎样做到生态化利用?

杭外学生搞了一项创新实验

 

 

本报讯(记者 张向瑜 实习生 周璐)这几天,杭州荆山翠谷小区的居民突然发现:小区水池里的水比原来更清澈了。水池边,还多了一套特别的装置。原来,这是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二学生韦家宝、许兴泽和高一学生解元正在进行的一项实验课题——“住宅小区初期雨水生态化利用技术”。

他们怎么想到做这个实验的?

住宅小区初期雨水是指降落在小区道路及绿地内形成一定量的初期时段的雨水。因为路面沉积物、垃圾、车辆排放的废气、轮胎磨损以及大气降尘等,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度较高,其指标大大高于我国现行的地表水三类水体标准。

为什么会想到做这个试验?韦家宝经过调查后发现,现行的城市规划和小区配套设施中,一般将雨水纳入市政雨水管网系统进入河道或就近接入周边水体,住宅小区缺乏对初期雨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利用的整套机制和工程。

在参加第十五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暨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中国地区选拔赛的调研中,三个学生了解到,住宅小区初期雨水是造成城市河道淤结和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于是他们自发组成小组,在校内外老师指导下,去年5月份开始并一步步实施课题。

困难重重但都被一一化解

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最难的一点就是雨水收集,因为实验样本需要初级雨水,需要在不同小区、不同地点收集积水,下雨时间和雨水量也有不确定性等。有时,学生们要在不同取水点上辗转,有时还要大半夜到点上去取水。再比如,实验装置中水生植物的培养,植物从种植到成活需要较长时间,微生物附着生长也需要特定温度。这些始料不及的问题一度让几个学生陷入迷茫。好在,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困难被一一化解。

当看到一池浑浊的深灰色雨水,经过水处理实验装置循环一周后变得清澈见底了,大家都很兴奋。“从外观上看,这些水几乎清澈到可以直接饮用。”那一瞬间,学生们都觉得,为了这个试验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做这个课题,学生们了解到物理、化学、生物、气象等多种方法对污水处理的实际效果,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记者了解到,这项发明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完善后有希望推广应用。杭外校长也很欣赏与支持他们,还希望把这个水处理技术应用在校园景观水池中。

 

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报道:

 

Get the Flash Player to see this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