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参加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校茶文化与健康联盟经验交流会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401 发布时间:2017-01-18 03:51:02
1月13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校茶文化与健康联盟经验交流会在杭州维景国际大酒店召开。浙江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天台县实验小学等院校及省内各地区茶文化研究会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阮忠训主持。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常务副会长孙忠焕、秘书长王小玲、学校茶文化与健康联盟主席黄书孟等领导出席会议。

会上,浙江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天台县实验小学等10余个学校代表依次发言,从各个不同角度和层面,回顾总结了两年多来茶文化进学校工作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新体会。我校教师李燕作为联盟学校的教师代表也在会上作了题为“用茗香茶韵润泽课堂涵养文化”的发言,介绍了几年来我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结合学校的育人目标开设“中学生茶艺”“茶艺茶文化”两门选修课情况,我校师生以选修课为平台,共同学习用一杯茶来涵养文化、传递中国文化精神内涵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所做的努力受到与会代表与领导的肯定。

在听取代表们交流发言后,周国富会长肯定了会议学习互鉴、增进共识、拓宽视野的积极作用,他指出:“两年多来,联盟成员学校精心设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打好组合拳,将中华茶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还积极投身茶文化茶产业实践,对营造‘茶为国饮’的浓厚氛围起到了助推作用。”最后他要求联盟成员学校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善作善成,书写茶文化进学校工作新篇章。

附发言稿:
用茗香茶韵润泽课堂涵养文化
杭州外国语学校
中国国际茶文化学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联盟学校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们杭州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六年一贯制的省重点中学,因为有着鲜明的外语特色,于是便有了“浙江省特色示范学校”的称号。因为“外语”这个特色,我们的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他国文化,拥有了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多元文化的学习,使他们思想更开放更包容。我们希望他们在学习他国文化的过程中,首先了解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我们传承了数千年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DNA的文化。因此,我们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有一条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我们将此培养目标不仅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渗透到课外各类活动中。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学习、对民情风俗的了解都成为了学生乐为之事。我们通过教师开设选修课、聘请专家讲座为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提供了更多机会,学生也自发通过社团活动与课程学习交流诸如历史、书法、绘画、戏曲、武术等中华民族文化之精粹,并将中国文化运用到与国际学生互访活动中。“民族的才是国际的”理念成了师生的共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在我们学校成了大家自觉的行为。但茶文化进入我校课堂与活动的时间,远比其它的文化形式迟得多。
记得那是2012年下半年开学初的一天,我们学校学生精品社团——“国学社”与“聚贤庄”两个社团的社长到老师中间寻找指导教师,他们希望喜欢中国茶的李燕老师能成为他们两个社团一学期的指导教师,那个学期他们社团课程中学习交流的主题是中国茶文化。茶文化就是在那个时候由我们的学生将它带进了我们学校的社团精品课中。没有现成的教材和固定的教与学的模式,李老师把在中级茶艺师课程上学到的东西以及阅读过的关于茶与茶文化的书籍介绍给学生,师生共同学习研讨,大家兴趣盎然。在学习与活动中,学生学习茶艺了解茶知识,追寻一片树叶背后的故事,理解茶艺程式中的礼仪文化,进而更深刻地领会“礼为用”、“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等这些古文化思想的内涵。学生们对茶、茶艺与茶文化的兴趣令老师惊奇亦惊喜。我们开始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喜欢喝中国茶,学会泡一杯好喝的中国茶,真正了解我们的茶文化内涵,从而成为普及传播中国茶文化的使者。
恰好在2012年的下半年新一轮课改开始实施,选修课正式进入中学课堂。那一学期结束时,《中学生茶艺》与《中国茶知识与茶文化》分别以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校本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学校教务处的选修课申报单上。茶艺、茶文化借着新课改的契机进入了我们学校的选修课抢课平台,那是2013年的上半年。我们学校的杨敏、傅燕君、李燕三位教师成为了这两门选修课的任课教师,这三位教师喜爱中国茶,在前期都已自费参加了校外专业的茶艺茶文化培训。杨敏、傅燕君老师先后获得了中、高级茶艺师的资格证书,她们合作开设了《中学生茶艺》课程,李燕老师在社团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中国茶知识与茶文化》。课程开设之初没有专用教室,我们动手改造了英语小教室和学生活动室,因陋就简,我们把英语小教室的双人课桌用一张塑料茶布覆盖后当成茶桌,我们和学生一起在校后勤服务公司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挑选购置了简单且价廉的茶具茶器,许多茶叶以及部分茶器甚至是老师与学生从家里拿来贡献给大家的。条件虽然简陋,但是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不减。一学期下来,“中学生茶艺”的选修学生学会了辨析六大类茶中的特色名茶以及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的不同冲泡技艺;“中国茶知识与茶文化”的选修学生,学习中国茶的分布、种类、特性、茶与健康的关系等知识,学会红茶、绿茶不同的冲泡技艺,了解茶的栽种、饮用、商贸发展的历史,理解与儒释道哲学思想交融形成的独特的中国茶道精神以及茶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与影响……第一个学期结束考试时,茶艺班学生有模有样的茶艺表演场景,茶文化班学生“我与茶的故事”交流情形,至今都留在我们教师的记忆里,感动着我们。
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效果给了我们教师完善课程内容与改进教学方式的信心与动力。2014年开始,傅燕君老师和杨敏老师合开的《中学生茶艺》在原来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擂茶、青豆茶等民间特色茶的介绍;《中国茶知识与茶文化》课程中增加了乌龙茶与花茶的冲泡技艺的学习,课程改名为《茶艺与茶文化》,由杨敏老师和李燕老师合作开设。教师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课程讲义,使课程的目标更加明确,课程内容设置更加合理,根据实际情况减少了教师讲解、操作时间增加了学生练习、交流时间,课内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有关茶文化相关书籍,进一步理解茶艺的程式与茶文化内涵间的关系,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所思,课程的评价体系也得到了学生的首肯。
几年来,这两门课在学校选修课的抢课平台上一直是高一高二学生争选的热门选修课,先后有两百余名学生参加了其中一门课的学习,他们不仅拿到了2个选修学分,而且通过茶艺课茶文化课的学习,很多人爱上了喝茶,爱上了一片树叶的故事。就像高一4班的江南同学在交流中说的那样:“其实很感激茶艺与茶文化这门选修课,以前对茶的印象只是浮于表面,它很香,很好闻,喝起来有韵味。没想到它有这么深的比它的香味更加厚郁的内涵——它所传承的文化”。对茶艺茶文化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们的学生甚至自己联系邀请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王旭烽来讲“茶的故事”,邀请了韩美林艺术馆副馆长陈云飞女士来介绍“西湖茶文化”。他们了解并认可许嘉璐先生所说的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播之一‘翼’”的观点,所以在与国外姐妹学校师生的文化交流中我们便看到了茶文化交流的场景。
去年,我们学校加入了“学校茶文化与健康联盟”,“茶文化进校园”的倡导,进一步推动了我们学校的茶艺茶文化教学发展。学校领导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由于学校搬迁面积减小,在教室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校长亲自与工会协调,将教工活动室改成茶艺茶文化专用教室,虽然与其它学校的茶艺教室相比,我们的教师还是简陋的,但这教室经过我们任课教师的改造布置,也有其独特的味道。
我们继续致力完善我们的茶艺茶文化的教学,让学生多了解一点中国茶知识,通过茶艺程式化表演技巧的学习练习,进一步理解那一招一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希望学生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健康饮茶,以茶交友,以茶雅志。希望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我们的师生能以茶来弘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以茶来传递中国文化精神内涵。希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得到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领导专家以及联盟学校的专家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谢谢大家!
2017年1月13日
附部分PPT图片
















我们做一点点,一点点地做,用一杯茶涵养文化,传递中国文化精神内涵。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