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华老师荣获省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评比第一名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645 发布时间:2016-11-30 02:34:08
2016年浙江省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评比于11月15日至17日在海盐高级中学进行。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嘉兴教育学院协办,海盐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和海盐高级中学承办。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全省普通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三年举办一次。本次比赛的主题是“围绕音乐素养,构建多元课堂”,同时为了体现高中音乐课程的多样性与选择性,教学内容由选手自主从六大模块中选取一个模块的其中一课时展开教学。来自全省各地的12名位选手参加了比赛,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我校教师陈若华凭借扎实的基本功,以优异的表现在参评教师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在此,我们向陈若华老师和艺术组全体老师致以由衷的祝贺!
浙江教研网报道链接:http://jys.zjer.cn/xwdt/4989.htm
(教务处 供稿)

陈若华老师参赛感受:
11月15日至17日,为期三天的浙江省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评比在海盐高级中学进行。参赛选手均是来自各地市教学评比第一名的老师,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比赛。
接到参赛任务是在比赛前的半个月,杭州市教研室音乐教研员罗老师让我代表杭州市参加省里的课堂教学评比,内容为人音版高一鉴赏第五单元中的内容《印度音乐》。印度音乐是有着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音乐的独具风格的艺术魅力,它极其复杂、神秘同时又极富宗教性。因此,如何让学生能在简短的一节课内有效地感受并了解印度音乐便成为我设计这堂课的主要目标。准备参赛的半个月,从构思到设计,从收集资料到剪接音乐、制作课件,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多次修改,回顾整个过程,很辛苦,但收获颇多!
一、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印度音乐》对我来说已相对成熟,也是我最近一直在研究的课程内容。最初的设计来源于一部印度电影音乐,内容也是以电影音乐为主线,但是要参加省里比赛,必须得基于教材,所以一接到任务,教研员首先提醒我要根据教材内容重新进行设计。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是印度民间器乐曲《欢迎》,所提供的音响资料仅有作品的音频资料,教师参考书中能提供的信息是也仅仅印度音乐的基本特征,而对于印度音乐为何有如此鲜明的风格特征没有提及。因此,研究复杂的印度音乐中有别于世界其他音乐理论体系的节奏和旋律特征以及其中渗透着的宗教文化思想成为我这课要深入探究的方向,而如何让学生更加容易地获得知识并有兴趣的参与课堂成为我要思考和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从图书馆和网络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咨询了音乐学院研究民族民间音乐方面的专家,最终决定以教材内容《欢迎》为主线,以印度歌舞为拓展内容,从印度民间乐曲、歌、舞三个维度进行设计,通过作品的鉴赏,引导学生感受印度传统音乐文化独特的风格魅力,理解构成其独特的音乐文化特征背后深刻的人文历史和精神内涵,通过感受、体验、感悟,使学生的欣赏获得从感性到理性高度的上升,同时希望通过一课时的教学,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印度音乐的相关信息,从长远的角度培养其欣赏更多的印度音乐及其他民族音乐的能力。
二、“深入”,更要“浅出”
印度是世界上人种、宗教、文化和音乐方面种类最为繁杂的地区之一,在历史上受到波斯、阿拉伯、希腊等文化的影响,复杂的多种语境和共同的文化背景,使得印度音乐独特、复杂、神秘而又具多样化。以前也曾听过很多老师上过印度音乐,但能深入挖掘其音乐历史文化及其形成原因的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对于高一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和研究音乐文化的能力,而非仅仅停留在初步感受其音乐特征的层面。所以,我把课程的目标定位在了通过作品的欣赏深入探究其形成音乐特征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成因。然而,高一学生虽具有一定的欣赏理解能力,但毕竟非音乐专业学习者,所以需要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作品了解其音乐方面的知识点及其形成原因背后的悠久的音乐理论体系和宗教背景,做到“深入”挖掘,更需要有效“浅出”。我设计了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在欣赏的过程中采用实践活动、小组研讨等方式,用对比欣赏,图谱案例、节奏练习、集体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直观清晰地感受和了解印度音乐的独特风格及形成原因,让课堂各个环节流畅自然,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水到渠成。
三 、一次赛课,一次成长
音乐课是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什么,知识点的掌握是在课堂过程中自然地完成的,作为老师,我要明白一节课能给予学生什么。这次的赛课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看到了不足。如:由于准备的时间较为仓促,很多细节方面无法做到精致;赛课前又逢学校期中考试,没有充分的试讲课,在接到任务后的第三天,市教研员罗老师来听了一次试讲,给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对我帮助很大,从最初剪不断理还乱后的思绪,到后来清晰的设计思路,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多次修改。赛前,我又对课堂各个环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充分的预设,对每个活动内容的时间做了合理的设计。虽首次奔赴省赛场,但能做到胸有成竹。
经历一次,成长一次!在每一次的成功或失败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也找到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做一个教学中的有心人,积极向上,不断学习,虚心进取,就一定能够在教学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足迹!
最后,向所有给予我指导、支持和帮助的领导、老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