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劳动创造幸福——杭外高中学生学农记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531 发布时间:2016-10-21 01:55:04

1018-19日,杭外本部高二年级、剑桥高一年级全体学生来到学校后勤公司农场——良渚金穗生态农业园,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学农劳动。

18日早上7:10,同学们精神饱满,分乘8辆大巴从学校出发,一路上欢歌笑语,很快就抵达了农场。由于之前每个班级的学生已被分为务农组与炊事组,分工明确,所以一到农场,同学们便有序分成了两拨人马,炊事组人员在各自下班技术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指定地点领取相应的食材、餐具,来到各自的土灶前开始生火做饭,因为他们身上肩负着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全班同学的中饭能不能吃得上,就要看他们的本事儿了;而各班务农组第一天上午的任务也不轻松,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采茶叶、清理老南瓜地、茄子棚、黄瓜地、长瓜地、冬瓜地。同学们拿起工具来到各自区域,一会儿工夫已是人头攒动,一眼望去,那家伙,那场面,那是相当壮观!只见采茶区的同学们一组一个竹娄,在茶叶丛中穿进穿出,他们的目标就是“两叶一芯”,由于季节原因,很难采摘到,但同学们还是很仔细地寻找着、采摘着,还时不时地从各个老师手中搜集,若发现竹娄里的茶叶有一点累积了,就会向其他组的同学炫耀一番:“看,我们组采的!”同时,还不忘拍照留念一下这美好的瞬间。再来看杂草与南瓜互长的南瓜地,在同学们摘取了隐藏于杂草丛中的老南瓜后,高二(1)班的暖男张老师,首先拿起锄头,带着班里的学生开始除草,同学们看着他的样子,也都像模像样地开始锄起草来。班主任楼老师绝对是个女汉子,干劲儿十足,带领女同学们将摘下来的南瓜一个个放进竹筐内,并把除下来的草堆放在一起,原本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景象,经过同学们的努力,终于将它夷为平地。清理茄子棚看似简单,实则也不易。首先清理工作是在两个大棚区里进行,棚里的温度比室外要高好多度,而且闷热;其次,茄子需整株拔起,不用力还不行,一会儿工夫就汗如雨下。但同学们毫不退缩,一鼓作气放到了棚里所有的茄子,摘下了整整三大袋茄子。黄瓜、长瓜和冬瓜地又是另一番劳动景象,因为这三种农作物都是生长在架子上,需要同学们先把架子拆了,按要求捆扎好,再开始清理藤蔓和摘取果实,相对来说工序复杂些。但同学们分工协作,拆的拆、扎的扎、摘的摘、清理的清理,有条不紊,体现了杭外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更为热闹的是用翻斗车清运冬瓜,看似简单,但要掌握要领还真不容易,你看,刚还在看同学翻车笑话,一不小心自己的车也翻了,搞得通道上到处是翻滚着的冬瓜。

上午务农组的任务大部分在10点半左右结束,经过一上午的农活,同学们的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那炊事组的同学们进行得怎么样了呢?我们来看看炊事组的工作成效,两锅香喷喷的米饭都已出锅,有几组正烧着飘着浓郁肉香味的红烧肉,掀开锅,还会听见咕噜咕噜的声音,同学们闻到这诱人的味道,都开始咽口水了;有几组在为接下来的韭菜炒蛋正认真地准备着,原材料现摘现烧,非常的新鲜;有几组的锅内正炒着绿油油的青菜和丝瓜。不一会儿功夫,四盆菜肴全部出锅,而此时,同学们也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了餐盘和筷子,准备开吃。“开饭咯,开饭咯!大家排好队!” 炊事组同学自豪地吆喝着。两块红烧肉、一勺青菜、一勺丝瓜、一勺韭菜炒蛋、一大勺米饭,同学们手捧餐盘,一脸幸福。他们席地而坐,吃着班里同学亲自烹饪的饭菜,觉得格外的香甜。

午餐刚一结束,新的炊事组人员马上进入到晚餐准备模式,另一边务农组人员在稍作休息后,也开始忙下午的农活了。下午务农组的主要工作是挖茨菇和“干塘”。挖茨菇需要同学们卷起裤腿儿,赤脚进入泥地,特别是女孩子,刚开始还犹豫不决,到底要不要下去,在看到一个个同学相继进入后,那些犹豫的学生也都豪迈地踏进了泥地,毕竟这是一个集体活动,不想自己拖集体的后腿。想要把茨菇连根拔起,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这个时候就到了考验同学们团结协作意识的时候了,果然,他们三三两两一组,在泥地里和茨菇作着斗争,挖到茨菇后的同学就会很开心地喊着:“耶,我挖到了!”。“老师,这个是不是茨菇,”在这过程中,他们已全然忘记了泥地的脏、臭以及满身的泥土。而“干塘”却是另一番景象,所谓干塘就是把鱼塘的水放干,然后捉完鱼,再清淤以备来年再养鱼。

其实,在挖茨菇时,有些同学的心早已飞到了鱼塘,因为他们晚餐的大荤就是鱼塘里的鱼儿们,能不能吃上就要看他们的本领了,反正下午他们就是跟泥地杠上了。来到鱼塘岸边,看到水已经快放干的鱼塘里穿来穿去的鱼儿,心急的一部分同学来不及脱掉鞋子就跳进了鱼塘开始抓鱼,鱼塘里的品种还不少:鲫鱼、草鱼、包头鱼、汪刺鱼,有抓住鱼又滑掉,搞得一身泥的,有为了抓一条大鱼互相拼抢的。呐喊声、哄笑声此起彼伏,忘却了疲惫,忘却了浑身的泥浆,有的只是幸福的欢笑和丰收的喜悦。

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同学们赶紧在炊事区撑起大伞、穿上雨衣,继续炊事任务,虽然天空下着雨,却丝毫不减兴致,倒是别有一番风味。抓上来的鱼成为了晚餐的主要食材,有红烧鱼块的,有炒鱼片的,也有一鱼二吃的:红烧鱼和酸菜鱼,光看着就很有食欲。

经过第一天的学农,同学们已经熟悉和掌握了一些农活技术,那第二天会有怎样的任务在等着他们呢?他们将挑战拨毛豆、摘毛豆、挖番薯、瓣玉米和清理玉米地的任务,同第一天一样,炊事组和务农组分工合作,但第二天天空不作美,到达农场不久就开始下起雨来,但这丝毫影响不了同学们务农的热情,瓣玉米的瓣玉米、摘毛豆的摘毛豆、挖番薯的挖番薯,干得热火朝天,一眼望去,穿着五颜六色雨衣的同学和绿油油庄稼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两天的学农生活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拓展了视野,体验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人生哲理,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懂得了劳动的幸福。正如意大利著名作家乔万尼奥里所说:劳动是产生一切的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

(后勤公司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