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田野间的磨砺与感悟——高中学农日记第二天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487 发布时间:2016-10-21 08:24:06

高二(1)班

1019日早晨秋雨绵绵,天空阴蒙蒙的,但这丝毫没有浇灭同学们对新一天学农的热情。到达农场后,有第一天经验的我们有条不紊地开始了新一天的劳动。

劳动组今天的任务是挖番薯和摘毛豆。相比较昨天下午的挖茨菇和抓鱼而言,这两项任务趣味性减少但更需要精工细活,若是鲁莽地一锄头下去,土中深埋着的番薯便被直接“腰斩”,失去了它的价值。由于秋雨不断,番薯地的土壤异常泥泞以至于我们落脚点时常不稳,为挖掘工作带来了不少挑战。经过最初的摸索,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先进行初步松土,尝试能否直接拔出一串番薯。若尝试失败(意味着番薯长得比较深),就顺着根往下松土,周围一圈松土完成后,再尝试掰出来。

随着同学们的技巧逐渐老练,后来的挖掘过程非常顺利。大家两两合作,互相配合,加快了速度。最大番薯的记录不断被刷新,惊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尽管雨下得越来越大,任务困难程度增加,同学们依旧开心地喊着“劳动最光荣”的口号,为各自打气加油。抬起头来,抹一把脸上的雨水,露出的微笑是这田地上最美好的风景。

一袋袋番薯被运回班级据点,炊事组的同学马上接过手进行清洗,开始为辛勤劳动的同学们准备烤番薯。

挖完番薯后,同学们前往了下一个劳动地点开始摘毛豆。毛豆的根茎上长着小刺,摘的时候需要务必小心。大家进行了简单的分工:男生拔出毛豆茎来,女生摘下毛豆放到盆里。尽管任务单调,斜风细雨中却有身边的小伙伴们说说笑笑,这简单的摘毛豆也是趣味横生。同学们特邀十佳歌手甘昕为我们歌唱一曲,伴着歌声,就像来到了那个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年代:农田、号子、插秧播种……

午饭后,同学们品尝到自己亲手挖出的番薯的香甜后,脸颊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短短的两天学农很快结束了,但这甜甜的滋味夹杂着劳动完成的喜悦想必会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难以忘却,未曾有如此经历的我们在这样一次珍贵的田间劳作中受益颇多。

高二(2)班

学农的最后一天,连绵的阴雨裹挟着泥土的潮腥气息,成为了我们一天行程的背景色。

田埂上湿滑异常,同学们还来不及为自己的裤脚和球鞋哀叹惋惜,就接到了挖番薯的任务。番薯并不难寻找,只需顺着藤蔓的走向,它们往往就深藏在藤蔓末端的泥土之中;只是它们常常一整窝一整窝地出现,且埋藏得深,表面与黏软的土壤无缝隙贴合,这加大了挖出它们的难度。锄松地面后,小心地将番薯四周的土壤扒开,如此重复几次,直到番薯的大半部分已露出土面、它连带着的一窝小番薯的分布也逐渐清晰,这时就只需凭借超凡的忍耐力,直接用手将它们逐个刨出。

雨势逐渐加大。同学们冒雨劳作,在挖完番薯之后,紧接着又前往采摘了两大筐毛豆。同学们辛勤的劳动理应换来一顿丰盛的午饭,而今日由李老师带领的炊事班,注定不会令大家失望。切这里是吧?好!”“切一刀?一刀就一刀!对着案板上的鸡肉每下一刀,李老师威严无比的喊声就响彻四方,令人由衷敬佩他中年的身躯之中潜藏不倒的铮铮铁骨。看到李老师中气十足的样子,同学们对午饭的幻想又不禁美好了几分。在万众瞩目之下,红烧鸡块、鲜炒青菜、冬瓜浓汤、韭香蛋炒饭等菜肴陆续出炉,它们色味俱佳,鸡肉、冬瓜等鲜嫩多汁,令同学们大饱口福。

为期一天半的学农活动到此落下了帷幕,我们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们也许永远都不属于这一片农场沃土,我们也许只是一群拙劣的模仿者,但这又何妨?在土地上劳作是我们改变这个世界最为温和的方式,它让我们偶尔低头看看自己立足的地方,方寸之间、棕黑之下,也依然潜藏着一份生命的本真。

高二(3)班

早晨秋高气爽的天气让同学们着实开心了一把,本以为今天当是适合农作的天气。然而正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下到番薯地里挖番薯时,天上却飘下了几滴小雨,所谓天公不作美。但是同学们依旧兴致满满,干农活的同学披上了雨衣,依旧辛勤地忙碌在农田里;炊事班的同学们则撑上了雨伞,一边护着灶子一边切着白菜。“忙活了一整天,就为了这一口”,又何尝不是一种安逸与幸福呢?

这次学农活动虽然有诸多困难,但是也让我们学会了劳作的快乐和生存的意义。所谓幸福就是自己的劳动得到回报,看着白气腾腾的锅盖开启的那一瞬间,是满足的快乐。所谓生存的意义就是明白自己作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明白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生灵。在平时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之余,腾出时间来农场体验一把生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一把,着实令人感到幸福。

同学,想要来一碗雨汤吗?混着汗与泪,夹杂着笑与快乐,是同学们最真实的感情。

P.S. 特别感谢几位跟班老师!几位老师非常辛勤地与同学们一起忙碌在农田和炊事班里,还有几位指导劳作的农场老师,他们给予了我们非常有用的建议,帮助我们熟悉农场的工作。感谢这几天帮助我们的老师们,也感谢全体同学们的辛勤劳作!大家辛苦了!

高二(4)班

学农的第二天,也是最后半天,依然飘着雨。

原本是无水的旱地也变得泥泞,在其中行走得多了,无可避免的,会发觉自己脚下已经被泥土裹得严严实实。

首先我们的工作是挖番薯。因为没有手套,只能空手来掏。满手泥便成为了寻常事,湿润的泥土也很轻易就能钻入指甲缝中。不过回报颇丰,最后也在午饭后吃到了烤番薯。

然后是清理玉米地。掰完了,拔完了一边又去另一边,确实挺累人的,特别是一些玉米杆子根系粗壮,任凭怎么使劲也难以将其连根拔起。

最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午饭,是今昨两天,一共三顿饭里最好吃的一次。番茄炒蛋中加入了火腿肉,白米饭也同少许玉米粒混在一起煮熟。这些都是同学们小小的心意,是真的用了心,也因此在享用午餐时带来了许多惊喜。

再然后学农就结束了,乘返程的大巴回校。一天半时光转瞬即逝。洗完一个热水澡,洗去了身上的污秽,一切好像不留痕迹,又好像无法忘怀。

之前我总以为,学农只有一天半实在不够过瘾,但经历过后才知道,这一天半的时间真的足够了。先不说累不累,身体受不受得了,就是每天要把自己全身上下弄脏,外加淋长时间的雨,也绝非轻巧之事。不过还好,也许因为早就有过心理准备,务农这样的事城里人一生也就最多经历一次两次,所以早就放宽心态,对到来的艰辛也好,磨砺也好,接受起来就能以平常心来看待。所以才少有同学抱怨,所以才能积极地参加这次活动。

高二(5)班

清早起床天上的雨就淅淅沥沥地下着,不过学农活动还是照常进行。虽说是雨天,一路上大家还是唱着歌,气氛十分融洽,一个小时的路程一会儿就晃过去了。

因为天气的关系,路变得十分泥泞,深一脚浅一脚,行军速度十分缓慢。

今天的第一项任务是摘玉米,有了昨天一天的经验,大伙已是轻车熟路。

谁知道这游戏还有炼狱难度。掰完玉米后上级传来消息说向番薯地进军,面对藤蔓满布的田,拿着小锄头的我们有点不知所措。经过倪老师和老师傅的指导之后,大家开始了工作,渐渐的,脚底积起一层厚厚的泥垫,足足有五双鞋的重量。在挖番薯的过程中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因为这就像我们已经深深的扎根在土里了。

今天的午餐是雨水拌饭,不过是最丰盛、最好吃的一次,每道菜的火候都把握得刚刚好,而且还有鲜美的鸡汤。

沿着泥泞的小路,大家都拖着疲倦的双腿,但眼里还遗留着没有烧尽的余灰。这一次,真的终生难忘。

高二(6)班

六点钟的连绵秋雨并没有阻挡大家学农的脚步,十月十九号上午七点全体同学准时坐上大巴前往基地。农场附近被细雨浸透的黄泥染上了大家的球鞋和裤子,同学们一脚深一脚浅地踩在乡间小道上,就这样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

在其他小伙伴挖番薯摘玉米的同时,炊事班的同学们同样有繁重的任务,我和几个女生需要清洗一大筐的青菜,菜叶相当原生态,上面有不少虫啃过的洞和黑蓝色的小瓢虫,另外几个人则开始淘米,乳白色的淘米水又被用来洗菜,当大箩筐终于见底的时候我们也总算能停下手中机械化的工作了。大家花了很长的时间把一整只鸡剁碎、洗净,裹上盐粒和酱油,此时负责生火的同学也成功了,一点白烟袅袅升起在烟雨疏林里,别有一番“迟迟朝日上,炊烟出林梢”的韵味。油锅炸开后,红烧鸡肉开始呈现出一种好看的色泽,锅面上浮起一层冒着热气的油。紧接着韭菜炒蛋、红烧冬瓜都出锅了,同学们摘来的甜玉米和番薯也煮好了,大家不顾食物的滚烫迫不及待地品尝了起来,清甜的玉米味让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吃饱喝足以后,同学们踏上了回程的路,虽然大家眉眼间都透着疲倦,但胃里温暖的食物还是带了强烈的幸福感。大棚依旧安静地卧在斜风细雨里,秋季田埂上嫩绿的新苗仍在静默生长,一切都美得很自然,发生在秋天的故事,也刚刚好。

剑高一A

学农第二天,我们甚至不知道是否有第二天的学农。我们愉悦地上了车。基地的路依旧泥泞不堪。我们今天的任务是采摘毛豆以及挖红薯。我们采用流水线的方式,就如联合收割机合作采摘。第一组男生负责将大株的毛豆连根拔起,然后整理成堆,转交于第二组的女生,他们负责将整株的毛豆分拣成带有毛豆的枝干。再由第三组女生将毛豆荚手工摘下。送入筐中。就在我们高效地工作时,可是风云突变 雨越下越大。同学们都忙着防雨,有的去给书包撑伞,有的急切地去拿雨衣。但这也阻止不了我们的兴奋和热情。我们在雨中继续奋斗,最后完成了所有工作。

当我们从毛豆地里艰难的爬出后,我们就投入水深有坑的番薯地中,我们领取了各自的装备,一把小锄头和手套。就投入了对番薯的战斗中。我们两人一组,将番薯从土中搜出。然而这场战役打得十分艰难,每一锄下去我们不知到下面的是土还是番薯。一开始,一锄下去番薯们就被我们斩首了,露出了雪白的肉。随着经验的积累,潘锦豪找到了新方法,我们渐渐的懂得了如何活捉番薯。我们顺藤摸瓜找出位置后再掏松土,最后再利用锄头作为杠杆,将番薯翘出。凭借这绝妙的方法我们很快地完成了任务。这让我们学到了怎样高效地做事。

剑高一B

炊事班的用具。初次上任的小厨师们也拥有着职业水准。也正是炊事班的劳动让忙活了一天的大家有了饭吃。

任务成功!胜利的手势。对于农活都是陌生的大家,熟能生巧,利索应对。

筑起火堆,烤起了自己采摘的玉米,自己亲手摘亲手烤的玉米,是不是分外好吃呢?

这次别开生面的学农活动,确确实实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正如一位同学所讲的:没有人无所事事,无论是炊事班还是干农活儿的同学们,这是一次非常快乐,非常别开生面的活动。

剑高一C

在第二天,剑高一C班的同学再一次面对农场的瓜地,然而此时的瓜种换成了南瓜。本以为有了前一天清理冬瓜地的经验,今天想必会轻松不少。可事与愿违,昨夜那下了一晚上的朦胧细雨,带给同学们的不是以往的丝丝清凉与柔情,而是那泥泞的土壤和湿滑的道路。更加糟糕的是,此时的南瓜大多数还是绿色的,隐藏在那匍匐于地面的宽大南瓜叶下,就如隐匿于雪地中的白狐一般,难以被察觉。好在众人的热情并没有被那淅淅沥沥的小雨所扑灭,在接收到任务时皆是跃跃欲试,在来到南瓜地后,更是无论男女都全身心地投入在清理活动中。劳动中可见得,众人昨日毕竟是高效率地完成清理冬瓜地的任务,在揭地膜和清理藤蔓时,皆是得心应手之态,努力没有白费呢。昨日略显矜持的女同学,今日竟是显示出之前未有的热情,不时向男生们要求让她们也用一下锄头,体验一下除草。这番行动可谓是大大地提升了劳动的效率,因为男生可以得到机会轮番休息,在田垄边稍作歇息,便再是提起精神,讨来锄头又一次投入劳动。其他没分到锄头的同学似乎没有闲着,戴着手套就开始帮忙拔草,还不忘拿起自己找到的“漏网之鱼”来张合照。再说起推车的同学,在前一天拉过数车冬瓜的经验下,加之对道路的理解加深,泥泞的道路并不能阻挡我们的old driver金晨曦的脚步。他宛如一道清风,快速地将我们采摘好的南瓜送入了仓库。

就在缕缕炊烟飘荡在各班炊事班的营地处时,那雨,却悄声无息的加快了来的步伐,豆粒大的雨点拍在脸上有些生疼,若没有提前挂在炉灶上方的竹架上的雨衣,怕是也要炊事班手忙脚乱一阵。今日炊事班的效率更有甚于昨日,当同学们从天地中赶回来时,等待我们的已经是冒着热气的肉菜了。万分幸运,我们班虽然没有水龙头而导致做饭效率稍有减缓,但却得天独厚地拥有了一座可供我们遮风挡雨的空大棚。在几位男生的帮助下,菜品们被一一转移到大棚中。风雨交加的农场之中,身居温暖的大棚之内,手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与同学们谈笑着交流今日的辛苦与快乐,在多年以后回溯,必是难以忘怀的温馨回忆。

在短暂的间歇后,我们便在豆大的雨中,踏着泥泞的土地向那片还未被探索过的番薯地进军。面对那片大雨冲刷下略显青翠的番薯田,和从未使用过的小锄头,我们是兴奋的却也带着对未知的紧张。披上超薄型的雨披,踩着高至膝盖的雨靴,我们迈入了一坑一洼的番薯地中,开始了新的征程。虽然早已被告知挖番薯的正确方式,可是实际操作总是不同于单纯的理论,新手菜鸟们面对着纵横交错在地面的藤蔓,或是不知所措,或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通乱挖,因被砍断在土中而夭折的番薯不在少数。但也总有那么一些人能在番薯地里大展手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从中汲取经验,将深藏在土中的番薯们完好无损的带出土壤。说实话,挖番薯在某种意义上还是极其容易的,只要把隆起土地部分上的番薯茎刨掉,再顺着根向下挖便能挖出二到四个又大又红的番薯。再加之番薯只埋在地表浅层,种植密度有相当之大,只要随便挖掘便能发现埋藏在底下的“财宝”。只不过我们新手初来乍到,对这一切都不甚熟悉,才会那么手忙脚乱。

收获总是伴随着喜悦,当看到堆了满满几个麻袋的番薯,满手污泥的我们不由得露出欣慰的笑容,早已忘却那因长蹲不起而麻木的双腿以及湿透了的紧紧贴附在脸上的发丝。

今天的狼狈样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的,我们曾一度以为学农只是听听种植技巧,同学之间嘻嘻笑笑,这种与想象天差地别的学农经历是我们震撼。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嫌弃过农民的天真时候,我们真是错的离谱,他们指甲间的泥土为什么永远洗不干净,他们身上为什总会有股泥土的气息?这些都只有亲身体验了才知道,我们只有经过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我们才能体验到农民的伟大与神圣。我们以前甚至会觉得农民都是些毫无知识的为了生计担忧的人,现在我们才意识到哪怕只是锄地摘作物也有着大学问,农民伯伯们都是一群值得我们歌颂和学习的人。

剑高一D

今天是学农的第二天,经过昨天一天的劳作,大家的兴奋劲都收敛了许多。出校门的时候天气有点阴,一路上大家也都很安静,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今天的第一个任务是清理茄子棚,女生摘茄子,男生清理杆子。茄子棚是一个很大的半透明白色塑料棚,大家刚一走进去就碰上很多聚成一团一团乱飞的小虫子,一些同学有些望而却步,但大部分同学选择迎难而上,首先开始了清理任务。看着他们努力的劳动和令人艳羡的成果,渐渐带动了剩余的同学克服心理障碍,尝试起来,加入了清理大军,慢慢熟悉了彼此的节奏,慢慢变得默契,装茄子的箱子也满了上来。脚下微湿的泥土混入雨点打在篷子上的轻响,配上男生稀疏的清理杆子的口号和茄子的清香。终于在大家的团结合作下我们很快就顺利完成了这个任务。

下一个任务是挖番薯,这时雨渐渐大了起来,而番薯地全部露天,泥土也从开始的微湿变得泥泞。可能渐渐熟悉了学农的节奏,同学们没有过多的抱怨,穿上雨披,拿起锄头,很快进入了角色。然而挖番薯并没有字面上看的那么简单,因为你可能并不能找到番薯。“顺藤摸瓜”这个词用在这个场景也是再恰当不过了,先找到番薯藤并拔出来,再把刚刚藤所在位置附近的泥土用锄头锄开,而此时又不能心急,因为很容易就会把番薯锄破。当番薯露出一个头后,把周围的泥土挖松一点,就可以很轻松地把它们拿出来了。注意千万不能直接拔,因为一些较长的番薯很容易被直接拔断。经过最初的尝试,大家都熟悉了流程,也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挖取方法,速度提高的同时还大大减少了番薯的损失量。雨越下越大,旁边的班陆陆续续都开始收了工,我们班却热情不减,一直往后挖去。大家不顾指甲缝中塞满了泥,脸上汗和雨水混在一起,鞋子深深陷入杂草和土地,雨披也在劳作中被踩破,大家都在这项活动中找到了合作的快乐。

当班里4个男生合力拎着两大袋番薯走回场地时,炊事班早已烧好了中餐。经过前一天的训练,大家显然都有了经验,火候掌握得很好,菜也比之前入味,更赞的是炊事班很细心地在菜式上作了一些改变,青菜汤里多了香肠,鸡肉里也加了很多调料......为劳累了一天的同学补充了体力,也为两天的学农活动做了一个完美的收尾。

这次的学农活动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地参与了进来,都相互合作为最后的成果出了一份力。学农过程中同学们加深了对学农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生活中有用的技能,尽管天气情况不尽如人意,大家都少了一分抱怨,多了一分理解,希望这种凝聚力能够一直保持下去,体现在不仅仅是学农活动当中。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加油吧,D班!

(学生处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