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我校举办高中数学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班暨数学学术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786 发布时间:2015-12-01 09:44:41

1124日至27日,高中数学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班暨杭外数学学术周在我校顺利举行。本期培训班立足于杭外数学组学术周,同时又向全省辐射,共有30余位校内外教师参加了培训班。

虽然只是30学时的集中培训,但整个培训课程体现了以“培训学员为主体、以自我反思和案例分析为主线、以教学实践为主导”的培训理念。在为期四天的培训中,共开出四场专家讲座,三场特色课程介绍,两节研讨展示课,一场学员论坛,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培训促教研组建设,活跃了学术氛围,达到了培训的预期效果。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数学教研员、省特级教师张金良作《高观点下的高中数学经典课型教学设计》讲座;杭州高级中学校长、省特级教师尚可作《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认识与实践》讲座;杭州十一中校长、省特级教师蔡小雄作《命题与创意》讲座。三位专家就老师们最关心的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命题和数学教学改革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层层解剖,深入浅出地为一线教师教研能力提升指明了方向。同时,我校高中数学教研组长张传鹏作了《习题教学与教研能力提升》讲座,结合教学案例,分享个人心得,引起了培训学员的共鸣。

培训期间,我校副校长吴锋刃、高三年级组长蒋瑞龙分别开出研讨展示课。课程内容新颖,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教育技术的运用,富有启发性,获得全体学员好评。期间,还举行了高中数学选修课特色课程介绍会,我校教师潘俊、卢东波、邹海连分别作了“谈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指导”、“MATLAB软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图形计算器的应用与选修课开设”等三场高中数学选修课特色课程介绍会,充分展示了我校数学组开拓创新的精神,也是我校特色课程的最好脚本。

本次培训还举行了学员论坛,浙江省长兴金陵高级中学周家国、浙江省文成中学赵博宇和杭州市东方中学胡佳利分别发言,三位老师都对本次培训的课程安排等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杭外教师的公开课和特色课程介绍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收获颇丰。

本期培训班结合我校数学学术周举行,共同研讨一线数学教师教研能力提升、课堂模式、校本课程的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等多方面问题,旨在通过培训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认真投入,做教育的有心人。做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让研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研究可以让数学更精彩。无论课程怎么变,教学研究是不会变的。可以说,本期培训班为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培训基地、高中数学组 供稿)

 

附部分学员体会:

此次来杭州参加“高中数学教研能力提升班”受益匪浅,不虚此行。这几天的学习最大的体会就是压力大,当一名好的数学老师真很难。在第一天的培训中张传鹏老师就提到“你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程度决定了你的教学水平,你的教研水平决定了你教学的高度”,平时听教师评课时经常有老师说这样的话“这节课高度不够”、“这节课数学味道不浓”,那么怎样才算是“高度够”、“味道浓”呢?听了张传鹏老师和蔡小雄老师仔细讲了一些对课堂上学生的想法的处理,和对题目的的处理,让我明白好的数学课需要教师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对数学问题深入的研究。当蔡老师说道“当年开始指导学生数学竞赛的时候,头发很多都白了”,我确实被感动到了,如果没有对数学的执著,没有毅力,没有勤奋,又怎么实现对数学的深入研究,拥有高的数学素养呢?

在第一天下午的培训中,有三位老师为我们做了讲座,都有用到数学软件,在第二天吴校长的公开课上学生也是直接用计算机数学软件做正弦函数的图像,最近两年浙江省也在进行优课评比,这些都让我感觉到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已经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数学老师,只研究数学是不够的,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接受和尝试新的先进的东西,改进教学的方式。最近推出的一些网络上的学生学习的App,也都非常不错,在不久后学生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会更加普及,我们年轻的数学教师如果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恐怕只会被淘汰。

这次学习我们非常幸运的听到了省教研室的张金良老师的讲座,主要内容是数学概念、数学命题和习题课该怎么上,特别是以最近的省优质课为例,谈一些观点。我自己也参加了温州市的优质课评比,通过张老师的详细分析,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次比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以改进。回去之后还要多读书, 争取在N年以后也可以和尚可老师一样侃侃而谈。

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以后会做得更好。

(浙江文成中学 赵博宇

 

培训前一天,QQ群上收到张传鹏老师会议室座位布置的照片,第一感觉,很认真用心。由于本人还在产假中,这次来杭外的培训带着宝宝和妈妈,主办方的林老师给宝宝和妈妈单独开了一间会议室,让她们在那休息,感谢照顾。张老师也提出去他办公室休息的邀请。在此表示感谢!

培训第一天简短又隆重的开班仪式后,张老师分享了他关于习题教学与教研能力提升的一些个人心得,挺有共鸣的。第一感觉,他挺适合当数学老师的,心中有人!下午杭外三位各有所长的老师分享他们在杭外的教学特色。以前教研时也来过杭外,了解杭外数学文化比较浓的,有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指导与参与,还有图形计计算器的应用。挺有意思的是,邹海连老师的一些做法自己也在做,好像前不久还在BBC记录片上看到他,那时一眼就认出了,我说,这是杭外的一个数学老师。所以再次相见,感觉很熟了。他第三个发言,早早坐在会议室后面准备了,我觉得,杭外的数学老师挺认真,挺好!下午,除了温故还有知新,卢东波老师讲MATLAB软件及Mathematics,具体内容记不清,但是他讲他是怎么学的,对我很有触动。我觉得,杭外的数学老师都在做自己,可以发挥各自兴趣的和所长的,挺好!

周三下午,听了两节课。挺有感触。高三蒋瑞龙老师的课,给人的感觉,简洁高效,一题多解,有启发有引导有总结,虽然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一问一答的互动模式,不过还是蛮高效的!高一吴锋刃老师的课,给人感觉,特别注重实际背景的引导,特别亮的是手机进数学课堂,数学软件的应用,绘函数图像,动态直观,移动数学实验室,很fashion!对学生手机的使用,提供了一个积极的方向。

周四,两场报告,是两个牛人来做。呵呵,张金良老师,总是那么高深,补补理论,也是必要的。他看的东西比我们多,见识广泛,听听他讲讲,受益良多!

尚可老师,已经八年未见。在2007新教师上岗培训时,聆听过他的教诲,很喜欢!八年后,再次聆听,温故知新吧!最后,谢谢大家,也谢谢我的家人的支持!

(杭州市东方中学 胡佳利)

 

刚刚参加的1123-27日为期5天的数学教研能力培训已圆满结束,本次培训给我所带来的教学观念上的洗礼,这么多专家和名教师,他们的解题分析都是结合教学实践,来自于课本,源于学生在解题实践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他们的报告都是真金白银,他们精彩的解题分析给我们参加培训的老师深深的启迪。本次培训,是一次教学观念的洗脑,培训虽然已经结束,但带给我很多感想。

专家和名教师的共同点都是对数学研究充满激情,他们爱数学,喜欢研究习题。即使是一道很普通的习题,也可以研究到极致,他们通过对习题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做一题从而达到会一片的目的,减轻学生的解题负担,让学生跳出题海。杭外有较为先进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老师都能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要减轻学生解题负担,教师要加强对习题的研究,通过对习题的研究归类,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多解归一的科学指导,从而通过典型性一定量习题的训练,就可以达成学生轻负高质的教学效果。

我想要做到学生的轻负高质,首先教师自身的工作状态要做到轻负高质,就是研究、研究、再研究。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很轻松了,工作状态真的就轻负高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么精彩的解题分析,我想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加以领会运用,杭外之行,收益颇丰。

(浙江义乌电大 何金如)

 

有幸到杭外参加“高中数学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班”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受益良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当今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的知识来源渠道广阔、时间迅速,教师如果不拓展学习的渠道,不间断地加强学习,难以跟上学生的需求;现代教育方法与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一个现代教师,必须得具备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本领。

二、让我学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作为现代教师,应该是有文化、有思想的教师,正如平时常说的“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要有一桶水”,我们必须从教学工具向“文化传播者”转变,必须丰富我们的知识结构。教师知识的丰富与更新方法与途径是多样的,可以是通过读书、网路学习、进修、培训获得,也可通过听取专家讲座、教研活动、论坛研讨等获得。时时、处处都有知识更新的资源,一个创新性的教师,随时不忘知识的更新。要成为一名骨干教师,必须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学习,坚持不懈;要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全面学习,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甄别真伪,识别科学有效的方法;要不断创新的勇气,敢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其实,培训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培训学习是短暂的,但是给我的记忆和思考却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把培训学到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思想应用到自己实际教学中去。

(江山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 蔡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