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体育运动的自我保护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305 发布时间:2015-09-15 04:02:13

体育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同学们的耐力和毅力。但如果在体育锻炼中不注意保护自己,忽视预防工作,就容易出现运动伤害。

一、运动前的准备(合适的服装、场地、时间)

1.做运动前先学习相关知识,了解该运动的特点,以及可能造成的损伤。

2.佩戴专业的运动护具。

3.找训练伙伴一起运动,相互保护。

4.运动之前应进行充分热身,使肌肉彻底放松。

5.不要做超过自己能力的尝试,应该循序渐进,让身体有时间调节和适应,避免受伤。

6.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不要忽视各种疼痛。不要带伤运动。

7.尽量不要在条件很差的运动场地上运动。

二、运动中和运动后

在确定有能力的情况下训练,不要超负荷训练。做器械锻炼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做相对自己能承受的重量,逐渐增加组数。

在长时间的运动锻炼中,特别是在夏天,或在湿热的环境中运动,更要注意饮水。运动中和运动前后,均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补水的方法是少量多次。运动时出汗多,可以饮用淡盐水或含盐饮料;不喝碳酸饮料;不喝过冷的水,凉水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血管突然收缩,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喝大量冰镇饮料还可使心脏血管收缩,引发心肌梗塞。

天气寒冷时运动后要及时穿上外套,以免着凉。夏季运动出汗后不要用凉水直接洗头或洗澡。

三、引起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

1.准备活动不充分、不合理。

2.运动项目及运动量的选择与自身运动水平不匹配。

3.运动技术动作错误。

4.运动时生理状态不良。

5.运动场地、器材设备、服装不符合要求。

6.运动时气候不佳等。

四、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碘伏即可自愈。

2.出现内伤如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滑囊炎、腱鞘炎等,应该停止运动,24小时内一般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受伤的肢体等方法,尽可能减少受伤部位出血,避免损伤加重。

3.出现肌肉痉挛(抽筋),常见的缓解法是拉长痉挛的肌肉,同时配合局部按摩和点压穴位等方法促进缓解。

4.在剧烈的赛跑中,如果停止跑动,甚至停下来,就可能出现腿酸软,脸色苍白,眼前发黑,耳鸣等现象,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昏厥等现象,这种症状称为动力性休克。可通过慢走、活动关节、牵拉、抖动和按摩等放松整理。

5.如果运动中出现损伤或可能损伤,应立即报告老师进行处理,或送医院救治。

(医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