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冬天的故事”——记杭外2015寒假莎士比亚英语戏剧工作坊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3640 发布时间:2015-03-12 10:41:01

开学前的五天(3月4日-3月8日),阴雨绵绵,校园冷冷清清,可是行政楼1312会议室却灯火通明——莎士比亚英语戏剧工作坊正在进行时:一群热爱戏剧的学生正诉说着冬天的故事,这五天不一样的体验使他们改变了原本对戏剧表演的认识。
戏剧是一门涵盖文学、音乐、美术、表演、宣传、推销、公关等的综合艺术。事实上,许多教育发达的国家都把戏剧表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美国和法国甚至以立法的方式确保戏剧在教育中的地位。戏剧教育是一种学习和认知方式:除了戏剧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参加戏剧时间的学生毕业后并不以戏剧为业,但他们从这些实践活动中领悟的道理、锻炼的能力将伴随终生。
把英语教育与戏剧教育相融合对语言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把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走入戏剧世界的途径,把戏剧教育作为一种认识并掌握英语的途径,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是一个新的突破。即“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learning theater and learning theater through learning English”。所以在夏谷鸣副校长的指导下,高中外文组在建构外文校本课程体系时,把英文戏剧设计为其中的一门学生社团型的选修课,以学生社团为基础,开设了外文校本课程《英语戏剧与表演》,通过学生对戏剧的欣赏和表演进行实践、参与、体验、交流和合作,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锻炼口语及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对周围环境的辨别能力和想象力。
杭外有着优秀的英语戏剧表演的传统,每年外文文化节的戏剧之夜总能涌现出诸多经典剧目和优秀的演职人员。然而,以发展的眼光和杭外人精益求精的态度来看,我们也发现学生的表演遇到了瓶颈:如大多数的学生表演以模仿电影片段为主;台词都是事先录好,违背了戏剧的现场感;许多剧目穿插丰富的歌舞,热闹有余,语言却不突出。夏校长也几次提出戏剧之夜的表演应精简布景及服装,让戏剧表演突出语言功底,回归表演本色,不能一味追求热闹的歌舞,而弱化了英语语言本身的魅力。他也希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能利用好杭外戏剧表演的优质胚土,通过外文校本课程这一社团活动型的戏剧选修课,把传统的戏剧节做得更精细、更专业。这样一来,引进校外优质资源、让学生接受专业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巧合的是,毕业于杭外初中、剑桥高中、后就读于剑桥大学的吕雨舟正致力于剧场表演,她十分想重返母校,面向学生做一期戏剧工作坊,做戏剧教育的推广。夏校长、教务处李力老师几次约谈工作坊主创人员,讨论并确定了工作坊的课程内容和其它相关细节。
此次的莎士比亚英语戏剧工作坊全部采用戏剧集体创作模式(ensemble theatre),由英文导演吕雨舟和中文导演——著名小剧场导演任明炀穿插引导,将戏剧素养和语言能力培养充分糅合,引导学生对戏剧的语言、情节、表演、空间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自我尝试。
五天的课程内容多,强度大(从早上8:30到晚上9:30)——涵盖了莎剧文本的初读和不同剧场的形式初识;演员基础训练如强调发声、发音,表达立意;探索肢体与声音的关系、情境模拟和情绪触发;人物塑造和视角转换剧场空间调度和结构编排等。
第一天晚上,学生围坐夜读莎士比亚“The Winter’s Tale”(冬天的故事) 片段。行政楼的1312仿佛已成为《死亡诗社》中的洞穴,莎翁动听的五步抑扬格使在场的每位学生都成为一位诗人,他们尽情的释放着对戏剧的热爱。

戏剧工作坊各式各样的热身活动,伴着任导悠扬的口琴声,使学生们从拘谨到放空,越来越进入表演的状态。

戏剧老师慢慢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会,耐心的等待一颗颗种子发芽。每到学生轮流分享的时候总能出现令人惊艳的评论。学生的潜力是不可限量的,而友爱投入的氛围又促使每个人更放得开,表现越来越好。

在最后一天的汇报演出中,三个组每位学员已被这些天的戏剧表演训练充分调动起脑细胞,演出各有侧重:有的组创设了同一场景中莎翁剧中人物不同的性格演绎;有的剧组尝试演绎原著剧本;有的剧组用新颖的方式重新解构剧中人物。最大的亮点是一气呵成,看似三个完全不同组的演绎却自然的连在一起,成为一台相对完整的戏。

短短五天的莎翁戏剧工作坊已经结束,但是来自三个年级的工作坊学员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想把这份对戏剧的热情和感悟继续下去。
师生感想:
大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毫不夸张的说,你们绝对是同年龄段非常优秀的群体。大家的接受能力很强。希望大家继续学习探究,戏剧不仅是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希望她能陪你一辈子。
——导演 任明炀
很高兴在Gap Year 回到母校,通过这个workshop 让我感到我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我要谢谢大家。希望大家能继续感悟,增强演员的意识。
——戏剧老师 吕雨舟
在工作坊陪伴学生的五天,不仅让我收获颇多,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他们是谦卑的学习者,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去做着可能一开始并不是很明白的意图的warm-up,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能体会到更多。我也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阳光和时间,耐心的等待一颗颗种子发芽。
——指导老师 陆旻
表演在杭外是常有的事,无论是课堂还是体育馆的舞台。我一直认为表演就是说台词给观众听,做动作给观众看,可是经过寒假五天Theatre Workshop的体验,让我对戏剧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Selena老师对我们说过:“当我们在表演的时候,角色是从你身体里长出来,而不是你被塞进这个角色里。” 在之后的练习小品,汇报演出中我就真实的体验到了这一点。当角色在我身体里长出来的时候,所有的动作包括说话时的语气就会自然的变成了它的而不是你的了。我本身是一个比较害羞,不愿意主动与陌生人去交流的人,但是在workshop中,我感到表演很自然,学习的氛围很温暖。Selena 老师扮演的并不是一个老师的角色而是group leader的角色,带着我在一次一次的集体创作中,让我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大的生命体,而不是独立的个体,体会到一种默契——一种非常充实而且愉快的戏剧体验。这样的体验对我来说是难得的也是独一无二的。
——初三3 贺彤
刚开始听说这个英语戏剧的Workshop,第一反应就是可能每天都是讲一些睡倒一大片人的讲座和会让人脚软嗓子疼的发声练习。但是,真正去参加以后,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这五天的时间过的特别开心、充实。Selena老师很耐心,会在课余的时间进行单人的辅导。如果没有Yang的口琴和口风琴伴奏,五天的恐怕也会少掉不少乐趣。 我们简单的学习了一下戏剧的种类和发展,稍微了解了一下莎翁,其余的时间一直都是在“发疯”。不断地练习用各种姿势、扮演不同的人和物走路,重温了一本正经说着自己自创语言的童年回忆而且是和Partner对话,以及临场发挥的表演,都是我以前很少,或是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这次的Workshop是以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作为素材,在最后一天,我们排了一个Mini Play 作为娱乐,也是作为对自己五天下来的收获做出体现。一开始觉得五天时间是如此的漫长,但是这次感觉一眨眼就过去了。收获了很多东西,增加了对戏剧的了解和认识,并且认识了不少有名的学长学姐。感觉很荣幸可以参加这次英语戏剧的Workshop。这是一个学习并且娱乐的过程,也是可以提升自己水平的大好机会。
——初三 5 张可意
衷心想说的是,工作坊很梦幻,好像一转即逝,五天一晃便过去了。我不再清楚时间怎样前进,在深刻记忆的边角,或许会跳接我不明白的五天,像一部时间线紊乱的电影剪辑。因为一切所体会的,所经历的,都永远地留在了那里,融化在每一个骨头里,每一根血管中,每一滴汩汩的血液里。所以将感情投入在“演出”中,体会到了与饰演的角色的心境和同伴的意志。这样就忘记不了戏剧了。
——高一3 叶加远
剧场中,尤为简单的自然二字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是最高的要求。我们不停放开胆子打开脑洞去尝试不可思议的事物,聆听种子发芽的声音,想象森林旁波涛翻滚的海洋。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生活完全不一样的一面,纯净,开放并携带着强烈的情感。面无表情不一定是呆滞,开怀大笑也不一定很快乐。我们尝试演绎大喜大悲小打小闹,忠诚、狡猾、窃喜、无助、关切、傲娇、疯狂……哦,还有感动。这段时间是快乐的,很少能得到这样一个机会静下心来,如此投入。心中满怀感激,我们学到的不是怎么演戏,而是怎么体验生活。真正的戏剧是演绎生活,因为生活就是一场戏。
——高一 3黄艺璇
我很喜欢很喜欢这个workshop,这是我唯一能用语言表达出的情感。这个workshop让我跳出了对戏剧的认知局限,感受到了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像是在黑暗里开了一扇天窗。特别是做situation的时候,当你撇去语言所感受到的共鸣会是你从未想象过的。
——高一 4 曾姝瑞
这个workshop 让我学到了很多,使我认识到戏剧其实是一个包含了声音、动作、情绪、场景的东西。前几天的一些体验对我来说有一些挑战性,又很inspiring。比如不用语言传达自己的情感、模拟迷宫、自己设定任务属性。我之前一直觉得语言在戏剧中是一个核心,你说的内容决定这部戏的走向。这次体验让我看到了“无声的力量”,任务真正的情感交流、触发。一旦有了一个声音,就会有更多声音。其实没有人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也没有人知道自己在对谁说,但仍旧有一种沟通、融入的感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高一5 陈雨琳
我觉得五天时间过得太快了,我不能接受它居然这么快就结束了?!那些在1312说过的话、练习过的动作、扮演过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耳边仿佛还回响着莎士比亚的text,我就像被那些东西魔障了一般,只是因为这个workshop真的太有趣了。原本我是一个不太外向、不太感性的人,但经过这些天这么多的practice和game以后,我发现原来我也是可以有很丰富的情感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练习都可以让我有新的idea。Workshop给了我一种全新的体会,那种感觉很微妙,甚至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每次练习做完后我都很享受sharing comments的环节。它不仅是让我有机会把我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更是让所有人在分享个人体会的过程中变得more connected。短短五天,经过各式各样的练习,原本完全不熟悉的、workshop的所有人都建立了较为深厚的情感联系,可以说它让我交到了更多的朋友吧,它让我体会到不论远近,人与人之间都是有connection的。如果可以的话,真的不希望这次workshop这么快结束。它让我学到了很多。虽然这次theatre的培训结束了,但就像Selena最后跟我们说过的一样:“It goes on.”并且它会一直goes on。
——高一5 陆遥
气氛或者说氛围,对于我们人的行为当真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这五天的工作坊的练习中,有一个warming up是每天例行的,即moving(要求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漫无目的的行走)。在最早的moving中,纵然Selena在努力通过自己的古灵精怪行走方式影响到我们,希望我们可以放的开,但由于当时拘谨的气氛的约束,没人放得开。但最后放得开的人越来越多,知道大部分人都放开的时候,就算你不想放开,满场的气氛也会促使你,甚至说比你放开。 “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直到经历了这个工作坊以后,我才真正发自内心的体会到氛围对于行为的影响性。这种影响不仅仅发生在工作坊中,也发生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高二3 孟昕仪
如果多年以后我仍无法放下自己的戏剧情节,或多或少地参与戏剧演出(不论是创作还是欣赏), 我一定会感谢这五天里的所有人和所有事,将我领向一个如此美好的世界。
每次走上模拟的舞台,看着身边的人不刻意安排地随处乱走,看似杂乱的场面真的让人格外的心静。我会感叹体验和感受的力量,也会羞于发现之前自己对戏剧认识的浅薄。 在开始之前,我曾简单地写过戏剧是什么,戏剧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站在一个被迫要离开舞台的时间节点上,我回过头来再看这几个问题,发现答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戏剧绝非如我们看到的Drama Night剧目那般光鲜华丽,也绝非只是扯着嗓子嘶吼,或是对着台词朗读。 它很简单很平实,源于生活体现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通过一系列的感受,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平时的情绪可以如此的多变而难以捉摸。而当一个表演能抓住一秒钟心头划过的失意, 转瞬即逝的喜悦或者一下涌上心间的不甘,通过艺术的加工和舞台的符号语言完美再现时,给人的触动绝对是无限的。 那是一种能叫人沉默的震慑力,而这五天,不论是为自己的发现还是为队伍中的同学的情感流露,我总是将自己埋进沉默里。这种感觉前所未有,那是前所未有的叫人向往叫人心安。
在工作坊中我们尝试着与一间教室建立各种联系,用身体去探索,用心去感知。1312应该充满了我们的脚印和心事。那里出现过森林,大海,皇宫战场,那里我不完全是我,而是比我更接近本真的我的别人。我们可以用不知来自于哪里的声响组成一个合唱。这激发我们去聆听彼此情绪的起伏,并以最直觉,最自然的反应回复。这大概就是灵魂的对话,不需要语言,只是用来自于莎剧的只言片语或是自创的怪声,甚至用无声的对视,我们一样可以交换情感。任直觉放纵其行,不用计划地flow(流转)下去。
Selena和Young,以Group Leader的身份,给我们依靠,却不拴住我们想象的思绪。很喜欢每次闭眼时耳边传来的Selena的声音,带我们走向一次次高潮迭起的旅行,有这样的leader,真好。十几个小伙伴,从陌生的戒备,到一起拉手喊着大家的名字,再到最后的默契和共同的创作。 It's always the progress that matters most. 我想,每个人都享受在一起表演的过程,这对我们来说已是满足。 "Too hot, too hot", "Aye, to tell the winter's tale",还有"chox of bocolate",五天最棒的创作就是我们分享情感以及他做的时光。有这样的小伙伴,真好。
从没有一个workshop让我觉得可以这样轻松地抛开其他而全情投入,也从没有这样一段时间让我放空大脑,唯一的任务是了解自己。我像是一个被刷新的人,突然学会抓住自己模糊的影子,留出广阔的空间,让戏剧中的"别人",从我的身体里长出来。 一切神奇的联系一旦建立再也剪不断,我就这样带着它们,更确信地走上舞台,走上漫长的路。
——高二4 倪梓璇
这个训练营里我们做了所有孩童时禁止的事:无所事事地走,躺在地上和虚拟游戏。有趣的是它们已教会我们戏剧艺术独属【进行时】的魅力,舞台上全神贯注时人人间强烈的联系,莎士比亚美妙的语言。
——高二4 张亘宇
过程,而不是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能产生美的东西——这是我从这次workshop里得到的最核心的东西。在这过程中,和每一位同学的合作以及每一次静下来的思考又或是那些神奇却又生动的练习,不仅带来了我与剧场的亲密接触,更挑起了我对表演本身的兴趣。
——高二5 孔乐成
在Workshop的余温下,杭外英语戏剧社团招新暨2015年戏剧之夜“The Winter’s Tale”演职人员报名和面试已经开始,学生们都有信心做出些不一样的成果来,冬天的故事在继续。
附件:指导老师介绍

吕雨舟,剑桥大学PPS荣誉学士,伦敦东15戏剧学院戏剧导演艺术研究生在读。剧场实践者,戏剧英语学习探索者。导演、参演英文舞台剧《东方快车》、《麦克白选段》、《建筑大师选段》等,集体创作作品儿童剧“Thing with feathers”等。长期关注环境戏剧和社会戏剧,与流浪者团体尝试创作《四川好人》、《终局》等,与Wysing艺术中心合作创作女性装置戏剧《经痛独白》等,参与英国艺术治疗协会戏剧治疗课程等。

任明炀,生于 1982 年,作家、舞台剧导演、电影作者、创作歌手。16 岁开始文学和音乐创作,22 岁开始剧场创作,近年来亦涉足电影创作。自《昨夜的双拥路》2007 年底在上海首演以来,他的一系列剧场作品: 《倪焕之的故事》、 《东海暴风雨》、 《您的口音》、《蓦然回首》、《明年的这个时候》、《乐游原》等,一戏一格,不落窠臼,引起了话剧界的广泛关注。网站:www.renmingyoung.com
(高中外文组 报道)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