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开学“深化课程改革”培训报道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385 发布时间:2014-08-31 02:15:10
8月28日下午和29日一整天,杭外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主题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培训,28日下午全体教师收看了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邀请的浙师大课程专家王国均博士的讲座,他主讲的内容是“解读学习力”。学校还邀请了来自浙江省教研室课程评价部的钱万军老师和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剑平教授,他们分别作了题为“深化普通高中课改的实践与思考”、“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与K12教学变革”的精彩讲座。
王国均教授深入剖析了“学习力”的各种维度,结合各种生动的案例,为我们创建自主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观察角度。
钱万军老师多次前来我校分享他对深化课程改革的理念、策略、存在问题等的深度思考,他分析了浙江省课改的目标、重点与现状,对学校办学定位、课程特色、实施策略等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选修课程的选课走班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学生对此次改革是欢迎的,他细致分析了目前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例如过分倚重兴趣特长类,忽视知识拓展类课程,课程间联系不够紧密,缺少课程群建设等,并提出了解决策略。他列举了一些学校的经典案例,对于我们开发开设选修课程,有很好的启发。钱老师对浙江省正在进行的“必修课走班”改革进行了全面的透视和分析,他还结合高考改革的方向,对课程改革进行了展望。钱万军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深刻领会了课程改革的必然性以及迫切性,我们了解了不少能够迁移操作的实践案例,对于正在准备开展必修课走班改革的我校而言,是一次宝贵的传经送宝。
张剑平教授是国内顶级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方面的专家,他从“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与影响”、“基于开放资源的教学模式变革”、“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几个角度,向全体老师介绍了大量“大规模在线课程”、“小规模限制课程”等互联网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案例,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慕课”、“微课”等新名词以及其蕴藏着的崭新的教育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张教授强调信息技术对课程改革的意义,但他也主张混合课程,而非单一化的课程体系,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非常清醒的认知。张教授的讲课,对于正在实施国际连线课程、部分教师利用ipad进行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等现代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实验,的确很有启发意义。
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的教育教学模式几乎每十年甚至更短时间就会发生一轮变革,教育在自我更新和自我变革的道路上越来越接近教学、学习乃至人性的本质。开学培训既是“充电”,也是一种态度,在教育教学的漫漫路途中,我们永远在路上。变革和创新,是教育的永恒命题。
(教务处 倪江撰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