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和平友好使者周恩来——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图片展”在杭外开展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840 发布时间:2024-08-26 15:30:23

       杭州外国语学校是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下于1964年创办的,今年是杭外建校60周年。

周总理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为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在外交工作方面,他首次代表中国政府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为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发表70周年,8月23日,由周恩来纪念馆主办、杭外承办的“和平友好使者周恩来——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图片展”在杭外周恩来广场举行揭幕仪式。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周恩来总理侄女,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周秉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处处长赵宇,浙江省教育厅总督学陈仁坚,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局长、周恩来纪念馆馆长祁素娟,杭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华琪共同为图片展揭幕。

周秉建女士在揭幕仪式上致辞。她首先对图片展的主办方周恩来纪念馆与承办方杭州外国语学校表示感谢。她指出,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她希望杭外学子从图片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牢记总理嘱托,“为祖国而学习、为未来作准备”,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深厚素养的新时代和平小使者,为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理解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加“新时代外国语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方略与新路径”研讨会的领导、嘉宾及杭外干部师生代表参加揭幕仪式,并在周恩来纪念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图片展。

 

图片展结束后,周秉建老师为杭外的高一新生作了题为《敬仰的伯父,爱戴的总理——学习、继承、弘扬周恩来精神》的讲座,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周秉建老师结合与伯父相处的经历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在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言传身教。周总理教育晚辈要生活朴素,向工农兵看齐。“知青下乡,就要到基层去,做一名普通劳动者。”在伯父的影响下,知青时期的周秉建老师去内蒙古插队,住蒙古包。回想起在牧区的七年,周老师笑着说:“那时候为了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喝田地里的水,劳动时唱着红军过雪山草地的歌曲。”在全心全意投身工作后,她逐渐与内蒙古人民亲如一家,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知青身份。1975年,身患癌症的周总理已经住进了医院。但当总理得知周老师有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想法时,在病床上与她通了电话,鼓励她学好蒙古语。多年来,她始终将周总理的公仆意识和行为准则牢记在心,认真勤奋工作,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杭外学子孙玉婷、董芯汝向周秉建老师介绍了杭外开展的“周恩来团支部”评选、“周恩来杯”英语演讲比赛两项特色活动。

 

活动最后,学生代表向周秉建老师献花。全体师生与周老师合影留念。

(图文 办公室  高一年级组)

 

附:学生活动感言

“一切为了人民,要将自己融入百姓大众中去。”周秉建老师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承诺。周老师在蒙古牧民前毫无架子,真心实意为人民着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促进民族和谐相处。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出生优越并不意味着可以坐享其成,她自身并未因为是周总理的侄女而高人一等,借助伯伯之名平步青云。相反,她依旧是普通的插队青年,凭借自己的努力与谦逊的品格成就了她的现在。长期下来作为榜样的周总理也在无时无刻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并在关键时刻为她做出指导。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学习、继承、弘扬周恩来精神,在新时代浪潮中成就更好的自我。    

——高一1  江钰烨

 

跟随着周老师娓娓道来的回忆,看着大屏幕上一张张老照片,从黑白到彩色,我的思绪飘到上个世纪,那个中华民族正急切寻求飞速发展的年代。在那个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的年代,我们的前辈们不懈努力,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今天的盛世,如他们所愿。通过周老师印象深刻的报告,我对党的第一代革命家“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行为意识。作为新时代的杭外人,我们应该深追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伟大革命精神,发挥浙江特有的“弄潮儿精神”,传承时代精神,立足当下,勇立潮头。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倾听中国声音,在不忘周总理嘱托的同时保持一颗平常心,争做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深厚素养的新青年,“为祖国而学习,为未来作准备”,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杭外力量! 

——高一2  毛傅博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6周年,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我们有幸聆听了周秉建老师的《敬仰的伯父,爱戴的总理——学习、继承、弘扬周恩来精神”的主题讲座。讲座中,周老师为大家讲述了自己下乡插队、参军、牧区的成长经历以及她与伯父的故事。周总理一直教育她要做一个勤奋的人,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不搞特殊化;教导她时刻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在困难面前不动摇,在实践中学习,努力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周老师的亲切讲述,我深刻感受到周总理对后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严于律己的人格榜样,以及他对广大青年“勤奋、认真、仔细”的严格要求,深刻理解了“周恩来精神”,它将永远激励我们坚守信念、不断向前!    

——高一3  丰菡莛

 

周秉建老师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述出两代人为祖国光辉未来而奋斗的历程。“知青下乡”从一个历史名词变成了生动的往事,在她的娓娓道来里,我们仿佛听到了悠长高昂的蒙古长调徘徊在牧区人民的劳动生活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知识青年们唱着《长征组歌》从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走入乡野、走进工农,他们肩负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从毛主席、周总理那一辈先驱者手中接过了建设新中国的接力棒。而作为在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的殷切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杭外,我们的使命便已铭刻在校训当中——“为祖国而学习,为未来作准备。”时代的浪潮在呼唤我们投身祖国未来的建设,那捧足可燎原的星星之火将永不熄灭,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手中世代相传。

——高一5  江嘉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