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ze the Past,Forge the Future——我校举行2024年外文节戏剧之夜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965 发布时间:2024-06-05 14:55:35
5月23日晚,杭外体育艺术中心灯光璀璨,迎来了备受期待的年度盛事——外文节之“Drama Night”。这是一场展示杭外学子才华和创意的盛会,众多校友齐聚一堂,共同度过了这一精彩纷呈的戏剧之夜。
此次外文节以“Prize the past, Forge the future”(尊崇往昔,铸造未来)为主题,也为三大剧目的改编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方向。初三的《玛蒂尔达》、高一高二的《记忆传授人》以及高三大预班的《马戏之王》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对这一主题的深刻理解和诠释。在剧本制作上,各剧组都力求精良,从内容到形式都经过了精心打磨。此外,各剧组还设计了精美的海报,拍摄了原创预告片,展示了学生们的艺术才华。从剧本创作到整剧的排练和筹备,整个过程历时三个月。初三、高一、高二的剧组利用校本选修课的时间完成了主体内容的创作,同时也整合了课余的碎片时间,展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高三大预班的音乐剧是毕业大戏,最令人期待!
首先登场的是初三年级的“Matilda”。在这个改编版本中,巨人般的校长Miss Trunchbull成为了一个象征,她代表了那些只看重成绩和应试教育的权威。她不断施加体罚和压力,周围的人也不断灌输着“刷题是出路,数理化是未来”的观念。然而,Matilda和她的同伴们并没有屈服于这样的压力,他们勇敢地在生活的夹缝中追逐自己的梦想。
高一高二年级《记忆传授人》改编自年级整书阅读书目“The Giver”。主创团队通过一个反乌托邦的故事背景,探讨了记忆对于个体和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在追求一个所谓的“完美”社会时,我们可能会失去的宝贵东西。
在“The Giver”中,剧组在排练过程中对Jonas这个角色的自问进行反复的推敲,这是对原作精神的忠实传达,同时也是一次心灵触动。他们引导观众思考一系列深刻的问题:我们是应该追求社会的趋同,还是应该接受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我们是应该满足于现状,还是应该勇敢地追求自由和进步?我们是应该安于现状,还是应该勇于探索未知?无论如何,它让我们意识到,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应该在尊崇过去的同时,勇于铸造未来,去创造一个更加多元和进步的世界。
高三大预班的毕业大戏《马戏之王》编排三个月,在一夜之间如烟花绽放般!正如主创团队介绍——这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情感的释放。在这场盛会中,音乐的和谐固然关键,但演员们倾注的真诚情感才是灵魂所在;情节的流畅固然必要,但集体在舞台上的默契配合,展现出的团队之美和力量,才是核心;舞台的视觉效果固然吸引眼球,但能否在学弟学妹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才是最终的追求。
初一的两个歌舞节目《All for One》和《Barbie World》不仅在旋律和歌词上充满活力,而且体现了同学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夏日的校园之中,感受那份青春的热情和活力。
初二年级的日、德、法、西歌舞节目《Through the ages》用音乐和舞蹈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界限,将不同国家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呈现给了观众。无论是日本歌曲的清新旋律,还是德国歌曲的严谨节奏,无论是法语歌曲的浪漫情调,还是西班牙语歌曲的热情奔放,都让观众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志愿者们支持了每一场彩排和演出,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
演员感想:
同学们在Drama Night的演出中,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才艺,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感悟。以下是各剧组同学感言:
From初三Matilda剧组
@导演 初三4 洪煊晨
第一节选修课陆老师所说的一句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You come here to improve yourselves rather than prove yourselves.”随着导演工作的推行,我才真正领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演出前的最后几个礼拜,处处有难关,我们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然而,当我们一心投入进去之后,事情真正出现了转机。这次剧组的经历让我逐渐学会了如何承担更大的责任,如何合理地统筹安排。在剧组从陌生经由矛盾变得团结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收获颇丰。结束之后回到化妆室,我们在那里进行了一场狂欢。我发现每个人都经历了蜕变与成长,大家在一起,似乎已经惺惺相惜。相信这会成为我们所有人闪亮的美好回忆!
@导演 初三3 项可瑞
跨越将近80天,从固执地输出自己的想法再到头脑风暴、敲定一版最为精妙的故事线。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排练中也的确出现了不少问题,但一切也正如花絮采访中我们所设想的那样——“Our teachers are always here to help us and we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solve all the difficulties!”初三Matilda剧组杀青正是因为我们剧组的所有人也都有着同Matilda一样的勇气和魄力!
@编剧 初三3 张天韵
这次Matilda的前期讨论、剧本撰写、排练走台、正式演出以及杀青庆功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在我心里永远地留存。所有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欢愉和反抗,所有人都在和戏剧深入地交互,体会改编、语言以及舞台设计的多重艺术。作为一位极其稚嫩的编剧,我真切感受到了戏剧创作与演出领域的磅礴魅力。当写下的台词与演员灵动的诠释相汇,当做出的舞台编排与一束束流转不止的光线相碰,当剧本和舞台与观众的阵阵欢笑相交,我真正体会到了戏剧作为一种多维、现场性艺术载体的意义所在。
@演员 初三1 周伊
参加戏剧之夜初三年级的大戏是我从初一就开始梦想的事情,没有想到竟然能真的踏上这个舞台。虽说之前就参演过很多部戏,但Matilda绝对会永远刻在剧组的每一个人的脑海里。上台前紧张到拼命在楼梯间和后台里大叫,但当Revolting Children响起时,所剩的只有欢欣与喜悦。幕布拉上,听到已经毕业的学姐说到“后生可畏”,看到学长学姐朋友圈里对Matilda的种种夸赞,回到舞蹈房,整个剧组开始蛋糕狂欢,抑制不住的激动涌上心头,却发现这幻想中的一刻已成了过去式。但我们与Drama Night的故事绝不会结束,它会是现在时,更会是将来时。So let’s just prize the past and forge the future!
@演员+舞美 初三2 崔艺庭
很荣幸能在初三下这个节点上以Matilda剧组成员的身份参加戏剧之夜,我深切体会到这是一个能让每个人大放异彩的舞台。作为舞美设计,在参与戏剧编排的过程中,我见证了组里的大家一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我理想中的团队合作照进现实,也让我以Lavender的身份登上舞台,光荣完成在HFLS的首秀,真正在与“战友”们的合作与精进中体会到了“Life is about fighting”!
@演员 初三2 施然
这次的表演教会了我很多关于团队合作和戏剧表演的知识,整个剧的排练进度非常的紧凑但是我们最后还是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非常感谢Matilda剧组的大家,真的很荣幸能参与到这个剧组当中!
From高一高二The Giver剧组
@导演 高一6 李宁暄
今年组里的成员或多或少都带有点“grower”的属性,但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大家的飞速成长是令人惊喜的,这是我作为导演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一点。我们在尽己所能去improve这部大戏的质量的同时不被所谓的“完美”框定,留给演员和编剧发挥的空间、观众们在留白中思考和回味的余地……演出结束后听到学妹说看了我们的改编想去看看Giver的原著时我特别高兴,这是对我们的热情相当大的认可,也是我们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剧本,搬上舞台并传递给观众的意义所在。最后我想特别感谢Ms. Lu对节目的悉心指导,感谢剧组的朋友们和所有参与进来的同学——你们让我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是何其可贵,和大家一起成长的这段时间中真的收获了很多珍贵的欢笑和感动,我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一段时光。
@导演 高二8 陈罗鑫
像是星河下铺天绚丽的烟火,亦或是花园中独自盛开的花朵。这次的Drama Night真的带给了我别样的感受,从刚进剧组的欣喜,到面对众多群演戏的不知所措,以及最终演出结束时的感动落泪。非常感谢剧组的每一位成员,大家从相识到相熟,从相熟到相爱。大家都以都以自己的方式向全校上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而这份记忆也将成为人生中至关宝贵的一幕。人生如戏,过去的故事也变成了未来的序幕。也许Giver的故事已经结束了,但是这一段充满友情和爱的旅途仍在继续。生活因戏剧而充实,戏剧因生活而闪耀。
@编剧 高二3 郑希萌
多年后回想起这一个夜晚,忘不了的是悸动的眼泪,全心的忐忑,阴晴圆缺的月,夏夜的潮热,蚊虫的陪伴。The Giver剧组有全新的挑战——改编熟悉的书目,幸运的是,身处一个友爱有才的剧组,灵感并不缺乏。同一场戏,每一种视角是不同的体验。台下,以欣赏的眼光;后台,需审视的观察;台上,用沉浸的情感。体验着创作的多少次改版重来,塑造一个个人的雀跃,排演的焦虑,火箭飞速的进步,无穷潜力的配合。一场戏的全程是绝对的享受与终生的体验。
@演员 高一5 李易涵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我们飞速成长,一起讨论剧本立意,舞台布置,演绎效果。于我来说是非常充实且难忘的一段经历。非常享受在舞台演绎的过程,也很庆幸自己在演出的时候没有出现纰漏!最后一幕我站在幕后看的时候感觉被特别大的喜悦淹没了,甚至有想哭的冲动。高一高二学生组成的庞大剧组共同完成了这场很棒的演出,我们值得!团队真的是一个充满力量的词汇。真诚地感谢所有剧组成员,以及老师的付出和努力!!!
@演员 高一5 胡晨旭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擅长表演的人,当初也是抱着挑战自己试一试的想法去面试演员,出乎我的意料,我拿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在这段时间里,我好几次怀疑自己是否可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能否不负大家对我的期待。高一高二剧组是一个非常团结与温暖的大家庭,在整个剧的筹划与排练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我也从其他演员身上学到了很多,我不止一次被Fiona的情感爆发所惊艳,被Asher每个角色都要演一下的无处释放的表演激情所逗乐,正如陆老师所说“Life shines on life. People inspire each other”.很高兴,最后的结果没有辜负我们所有的努力。我将会一直怀念这段时光,因为我在这个剧组收获了一个新的自己。
From高三大预班The Greatest Showman剧组
@导演 傅芷祎
即使对DN的舞台再熟悉不过,面对毕业大戏也还是焦虑茫然。这是我们中学生涯的终点,幸运的话,也会是台下同学们憧憬的起点,因此不想辜负任何人的期待。
Charity赌Barnum能给她自由勇敢的幸福,Barnum赌freaks能在台上大放异彩,Phillip赌Barnum能再次带着爱与信任起家。而三个月前,我们赌马戏之王能够成功。——也不是没有自我怀疑的时候:做不到的杂技,剧情删改与衔接,目之所及都是挑战。但“Impossible comes true”, 我们也一天天蜕变了。舞蹈房是任意门通往的地方,有时尽情玩闹娱乐;有时早八晚十,全天无休。从毛衣排到短袖的我们,也见证它失去原有的空旷,被道具、歌舞和共同的回忆填满。
关于感想迟迟难以落笔,总觉得只要不写下结束,the greatest show就没有完结。投影离开白布,酒杯离开课桌,但我们都有一部分留在了高三下,永远离不开,永远也带不走了。
@导演&演员 李雨奇
耗时约三个月排成的剧,在一夜之间如烟花绽放般盛大落幕。演出时剪辑错误的最新一版片尾曲“The Greatest Show”像故障的老唱片一样多出了两句“Oh, this is the greatest show!”,我在幕后看着演员们早早摆好ending pose,依然没有这场演出已然结束的实感——于是一切都成为我们真真实实经历了这三个月的证明:每一次录制的舞蹈视频里的大家从稚嫩到游刃有余,每一次播放的原创曲从简陋到丰盈,第一次合排的混乱,最终变为完美推起的每一次灯光,丝滑完成的每一次的换场,又想起最最开始语音通话中主创们的犹豫:“如果选了马戏之王,我们一定会面临很多挑战。”
“是的,但是风险和收益成正比。” 这是我们当初的带着忐忑的豪言,也是现在带着不舍的慰藉。所以,让最后一句歌词再重复几遍吧,我还不想落幕。致一群理想主义者的成功,this IS the greatest show.
@导演 郁家桐
十年后可能有关The Greatest Showman的一切都变成碎片:洗澡时突然迸出重写星星白布投影的灵感、被抓进去的群演、永远最后一天补成的预告片、跨洋合作、被杀死的睡眠、在夜莺身后慌忙钻入幕布的大王……它属于所有人,一切给它提供帮助的人,一切看与被看者。酒会的背景乐是名为“the Hunt”的弦乐四重奏。P.T. Barnum盛大的狩猎,最终收获的是爱和友情。即使未来的我们步履匆匆,现在我愿意慢一些,停滞在这一刻的温暖与灿烂中。
@演员 蒋恺
马戏之王已经演完好几天了,最近在翻看当时排练时写下的一条条备忘录,演出前的紧张跃然纸上,焦虑感如同跗骨之蛆蔓延至全身,直至DN当日站在聚光灯之下时,我才最终释然。当数十年以后我重新翻开备忘录,回望过去的自我之时,我是否还会记得当初那个渴望着舞台,渴望着被他人认可的青年?当我将属于PT Barnum的手杖抛向天空时,我是否还会记得当初那个梦想在舞台中央触摸星辰的青年?回想起从最初选角开始时导演的争执,到最终成为各位口中充满期待与鼓励的“大王”,这是我这辈子都无法忘怀的半年,“Watching the show coming true,feel the passion taking over you”,这是属于我们渴望的一切,这是属于我们的青春,我超爱你们所有人。
@演员 王逸忱
回顾三个月大预班剧组生活,我想用剧中的一句话总结:“We’re going to the other side”。它与我们所经历了数十年的典型学生生活太不相同,就像活出了另一个自己。作为一个没有舞蹈基础,并且对于戏剧也并非精通的人,这样一出歌舞大戏的挑战让我一直欣喜于在这段时间中看到的我未来的可能,让我拥有了对更加丰富的大学生活的期待。生活的乐趣总是在于扩展自己的边界与可能,也许这就是大预班这半年对我最重要的意义所在。此外,剧组之间的深情厚谊,貌似是比奖项更重要的果实,就像Philip Carlyle在剧里说的:“All that’s left is friendship, love and work that I adore”。
(图文:外文组、办公室)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