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化学,创意实验——记我校化学教师参加杭州市高中化学实验调演评比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075 发布时间:2024-03-07 10:43:56
2024年1月11日,为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师教研能力,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搭建实验交流平台,在杭州第二中学钱江学校举行了杭州市第27届化学实验调演活动。我校陈贵新、刘晶、胡文礼三位老师参赛,展示了“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创新设计”,斩获一等奖!
本次大赛,三位老师针对“乙醇催化氧化”课本实验的以下不足之处:(1)未对乙醇的氧化产物乙醛做有效检验。通过闻气味的方法确定生成物是乙醛说服力不够强,无水乙醇的挥发会对乙醛的确定造成干扰;(2)乙醇(气体)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课本实验中并未体现。结合课堂实践探索,三位老师创造性地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装置。实验1:首先将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接着,将红热的铜丝伸入装有热酒精的锥形瓶中(铜丝未接触酒精液体,与酒精蒸气反应),铜丝由黑变红,即氧化铜被乙醇还原为铜单质,再将铜丝抽出至锥形瓶口,铜丝变黑,且继续红热,说明乙醇的催化氧化为放热反应。重复多次,铜丝出现黑、红交替变化。另外,为充分证明反应生成乙醛,将蘸有希夫试剂的试纸条靠近锥形瓶口,纸条变红,证明了乙醛的生成。实验2:将红热的铜丝插入锥形瓶中,塞紧塞子,用双球打气筒缓缓鼓入空气,可看到吸滤瓶中的铜丝不断进行红、黑交替变换,试管中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慢慢变黄绿色,加热后产生砖红色沉淀;若换成水浴加热的银氨溶液,可观察到光亮的银镜。
上述两个实验现象明显,科学性强,操作简便。实验中巧妙地将多个实验现象融合,完成了乙醇催化氧化和乙醛特征方法检验的教学目标,展现了化学实验的魅力,获在场评委和老师们一致好评。
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新课标也指出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老师和同学们“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创新之花无法开在陈旧僵化的教学土壤之上。面对新的教育诉求,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在实践中推陈出新。
高中化学组 报道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