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九一八:警钟长鸣·兴我中华!——杭外广播站特别节目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002 发布时间:2023-10-13 11:12:10

一、引言

透过历史的尘封,告慰先烈英灵。

莫忘国耻,警钟长鸣。

欢迎收听广播台“警钟长鸣·兴我中华”九一八事变92周年特别节目。我是来自高二8班的蒋诣涵。

又到“九一八”,或许有人会想起这熟悉的旋律:“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国破家亡的岁月,《松花江上》唱出了一个民族的血泪。大江南北,人们口口相传。如今,它不再是战火中的悲歌,而是警醒一代代国人,勿忘国耻、珍爱和平的壮歌。

918日中午,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杭外历史社副社长何梓萌同学,一起回顾历史,品味不同时代里的家国情怀。

二、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Q192年前的今天,19319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炸毁南满铁路铁轨,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是刻在中华民族心口上的一道伤疤。何同学,你能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过程吗?

A1: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与北伐战争的遏制。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

19276-7月,日本政府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讨论并确定了侵略中国的具体方案。

在中国,19286月,日本关东军发起皇姑屯事件,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日本希望借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借机占领东北。张学良进一步对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国民党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但内部派系林立,纷争不断,国民政府对南方各省的统治力度薄弱。19319月,广州国民政府出师讨蒋,蒋介石迅速调兵讨逆

而放眼当时的国际社会,英美正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顾及日本和中国。

于是在这众多因素的影响下, 19319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三、重审史实 认识价值

Q2:谢谢何同学。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除了在军事方面,九一八事变又给我国和世界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影响呢?

A2:首先是国内政治局面的改变。九一八事变让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九一八事变促进了中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国共从对立到合作推动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为后来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上,中国失去了东北这块富饶而重要的土地,也失去了大量的资源、工业和交通设施,给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日军在东北大肆掠夺各种物资,疯狂掠夺公私财产,开采矿藏森林资源。日本给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失和破坏是不可估计的。

文化上,九一八事变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抗争精神,推动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和创新。许多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发表政见和主张,呼吁全国人民彻底明了国难的真相!”“人人应视为与己有切肤之痛,以决死的精神,团结起来作积极的挣扎与苦斗,出现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化运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等。

在世界,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九一八事变打破了国际秩序和平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动荡;九一八事变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它揭示了法西斯主义和侵略主义的本质和危害,也展示了和平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力量和价值。它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和经济结构,也影响了世界的文化和思潮。

主持人:缅怀先辈,吾辈自强。从那时起,多少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一寸山河一寸血,为了吹响这胜利的号角,多少人牺牲在这片热土。栉风沐雨、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这是中华民族最悲壮的史诗。

四、不忘过去 展望未来

Q3: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上,我国北部战区现役飞行员张威和中国人名志愿军空军飞行员陶伟共同讲述了他们保家卫国、英勇奋斗的故事。其中,张威说:“(保卫祖国)过去有他们,现在有我们,未来有你们。”我们年轻一代应当如何担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呢?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理解?

A3:我想,首先作为当今新时代的青年,或者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认真了解历史,了解中国在过去200年间的屈辱史与抗争史,牢记历史,不忘国殇。九一八事变拉开了14年抗日战争的序幕,这其中有多少心怀民族大义的中国人为中国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才硬生生地为中国搏出了一条生路与未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我们只有了解历史,不断地反思和学习,才能更好地前行。我们应当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静下心来,去好好读一读历史,认真聆听历史课、研读历史书,去品悟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同时,我们要脚踏实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完善自我,树立远大志向,并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国际视野。有人会觉得这很难做到,但这其实也可以落实在日常小事中。也许只需要每天吃饭的时候多看一看食堂电视里播放的新闻,或是周末多关注一下时事,抑或是认真听一听同学们的时政演讲……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新时代的接力棒,牢记历史,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中国和世界而努力。

五、结语

感谢何同学的精彩发言。

青年是时代的奋斗者,我们勇往直前;青年是时代的担当者,我们肩负责任感和使命感。历史的书页翻开新的一篇,我们目睹着中国的崛起,也将用奋斗和担当书写新的时代华章。

92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苦难的岁月永不能忘。我们必须牢记来时的路,让历史不再重演。今天,我们致敬先辈,致敬那场伟大的胜利。更提醒你我: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收听。

图文/校学生会广播台 蒋诣涵、何梓萌、褚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