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的平行线——记第十届文化节“文明的对话”征文比赛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295 发布时间:2023-04-27 08:35:35
当孔子遇见苏格拉底,当关汉卿遇见莎士比亚,当李白遇见普希金,当良渚古城的村民遇见杭州亚运村的一位志愿者,当作为地球人的你遇见一个三体人,……不同文明的相遇会发生什么?是隔膜的加深还是偏见的消融?是观念的崩塌还是秩序的重建?
“文明的对话”这个话题引发了我们对文明的无穷想象与深沉思辨,以及对文明史的前瞻回首与后顾展望。
而我在看到这个主题的瞬间,几乎就决定了要写一篇科幻作品。一是致敬反复阅读了六年的刘慈欣,二是为自己具象化一个构思很久却从未完成的想象。“文明”是一个没有清晰边界感的主题,科幻更是将这种宏观放大到了极致。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叙写难度,或者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
受刘慈欣《三体》的影响,不少科幻作品中,高维文明与低维文明的对话已经被反复撰写;而我想表达的是,三维空间的两条平行线也能碰撞出熠熠光辉。如果一个低维文明与另一个低维文明由于命运倾斜而交错撞击,在彼此都心知肚明的无力感和被操控感的支配下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事实上灵感来源远不止于此,寒假中看过的电影《波斯语课》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为了活命,吉尔斯用2840个死去的犹太同胞的姓名生生编造了一门语言,这多么不可思议!他用这种方式记录历史、记录他们的时代。这部电影在我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并在这次的征文活动中发芽——与电影一样,我让文中的主角用几千个生活在他们时代的人的姓名去编曲,以此记录他们的文明。每颗音符的流出都是生和死的交流——我相信这样的毅力一定会打动一个贸然闯入的懵懂外人,一个属于不同文明的外人。
我还给自己的作品加入了古典音乐与“西西弗斯”等元素,我理解中的科幻作品不只是展现渺小的宏大、虚无的广阔与冷漠的瑰丽,还有浪漫与神话。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覆灭都只是宏大乐谱中划过一颗音符,广袤海水中消失一滴泪水,无边宇宙中熄灭一颗星星。可对于身处那个时期的个体来说却是掀起滔天巨浪。文明不停毁灭又被覆盖,可总有人会倔强地日日推动巨石。重复不是无效的,生命正是在重复中被慢慢重塑,我们会在重复中走向新的开始。文明也是同样。
(高二7班 濮思羽撰稿)
高一高二年级一等奖获奖同学合影
剑高一年级一等奖获奖同学合影
附:第十届文化节“文明的对话”征文比赛获奖名单
高一年级:
一等奖:
高一(1)杨云哲《文明的对话》
高一(4)陈宇曦《中西方的幽默》
高一(7)柴沁欣《洋楼》
高一(7)赵志远《文明的对话》
二等奖:
高一(1)沈若翎《文明的对话》
高一(1)鲍馨仪《巴别塔下》
高一(2)刘子轩《两个文明的对话》
高一(2)王悦然《与梅菲斯特的契约》
高一(4)龚雨田《一个故事:故乡鹰向阳而飞》
高一(7)李佳妍《文明之歌》
高一(7)侯佳惠《裂纹》
高一(7)李思涵《西西弗新话》
三等奖:
高一(1)施萌萌《死因不明》
高一(1)姜王皓《盲人》
高一(1)占放《历久望新》
高一(3)王晨昕《为什么不问问传声的空气在想什么》
高一(4)王雅钦《碑林》
高一(4)赵敏杉《人》
高一(6)吴佩纯《美丽人生》
高一(6)张言《文明之光》
高一(7)朱毅《尘落》
高一(7)黄思琦《企鹅帝国》
高一(8)金睿《冲突与逃避》
高一(8)郭晨露《舞台》
高二年级:
一等奖:
高二(3)张诗怡《漂流瓶》
高二(3)傅芷祎《沙画》
高二(5)张洛源《水和云的对话》
高二(7)濮思羽《琴曲》
二等奖:
高二(2)郁家桐《当诸子来到波斯国》
高二(2)王佑安《复活节》
高二(2)袁嘉仪《夏日审判》
高二(3)滕昱《幸运石》
高二(3)朱悠游《先驱》
高二(3)陈果《惊梦》
高二(7)余子萱《巴别塔的坍塌》
高二(8)孙涵《荒原是金色的》
高二(8)俞帆《一把刀》
三等奖:
高二(1)骆芷欣《鱼和鸟的信史》
高二(1)贾雨涵《元宇宙:东西文明对话之界》
高二(2)郑以诺《最后一天》
高二(3)徐之凡《在太平洋的两岸》
高二(4)周子玥《视角》
高二(5)鲍若涵《萤火》
高二(5)徐沈沁怡《半日谈》
高二(5)张可优《墙》
高二(6)蒋翌楠《梦回战国》
高二(6)陈佳妤《悟道》
高二(7)丁和《信仰新生》
高二(8)王逸忱《人生的终极是向内还是向外》
剑桥高中:
一等奖:
吴泽鑫 剑高Y1B 《飞跃伊甸园》
谢佳辰 剑高Y1C 《她与他的对话》
二等奖:
李天亿 剑高Y1A《丑恶的黄昏 伟大的黎明》√
侯范凡 剑高Y1B《无言》
金晗曦 剑高Y1D《文明之花当绽于坚守之地》
汪俊晗 剑高Y1D《文明的碰撞》√
三等奖:
胡超逸 剑高Y1D 《天堂与人间》
周航北 剑高Y1D 《文明的对话》
张一诺 剑高Y1D 《古今》
楼一江 剑高Y1D 《与历史的对话》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