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向皇皇巨著的一次凝望——校文化节高一年级《红楼梦》知识竞赛侧记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4257 发布时间:2023-04-27 08:31:20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红楼梦》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同时也是曹公对生命之美极致追求的展现。在两学期阅读的基础上,我校高一年级同学在年级语文老师的带领下继续认真研读这部经典作品,并陆续开展了评析、演讲、视频制作、项目制学习等一系列活动。

3月26日晚,高一年级进行了《红楼梦》知识竞赛暨项目化学习成果评比活动,以多样方式呈现阅读成果,领略文学魅力,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文明之光”。本次活动主要包括知识竞赛、跨媒介项目学习成果展示等部分,邀请到的评委有语文组高级教师苏云生老师、江晨曦老师及高三大预班李从心学长、周芸学姐。在预先举行的年级统一知识竞赛测试后,各班根据测试、推荐及自愿报名情况确定本班4位上场选手;每班组建2个团队,以短视频的形式演绎《红楼梦》经典场面。


在这蕊花纷飞、万物复苏的初春,高一同学在此共同迎接红楼盛会。孔安哲、郑希萌、汤凯希、章博皓四位主持人以华丽诗词开场,引出激烈的知识竞赛。

纵观《红楼梦》全书,荣宁二府中各色人物,又有谁的人生可用寥寥几笔写尽种种华采,鲜妍流芳,正如黛玉《咏菊》中写道:“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首先围绕人物题展开,八个班同学轮番上阵,对答如流。


《金刚经》有言:“以三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何为?是微众尘,宁多或否?” 第二轮是有关诗歌、环境和文化的题目。红楼世界,就是谱写的这碎为微尘的众生,来来去去,哭哭笑笑,爱憎嗔怒,怨亲纠葛,悲喜无常。

第三轮是激烈的情节抢答题,台上台下同学一起走进错综复杂的大观园,感悟其中的人情世故与世态炎凉。



在最后一轮精彩的抢答题环节中,每班派出了一名选手进行情节鉴赏、诗词联句或人物分析。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望今宵,浸楼台月明如水,踏瑶阶,笙歌频催暮云开。”接下来是杜思涵同学带来的戏剧表演。

令人沉浸其中的越剧表演结束,随后同样也是带来视觉享受的视频展播环节。此次演绎的目的和主题是“以影像唤醒沉默的文字”,各个作品演绎形式各具创意,用真人实景、现代穿越、皮影剪影、意识流等方式,演绎呈现了如宝钗扑蝶、湘黛联诗、黛玉葬花等经典场面。


视频播放结束后,为等待同学计算分数、书写奖状,林涵同学和陈景轩同学带来了一首歌曲《十年》。高一5班、高一3班、高一2班荣获知识竞赛冠、亚、季军。

最后颁奖环节,由江晨曦老师为各组获奖同学颁奖。

本次活动到此圆满结束。从赛前准备到台上展示,同学们在过程中品读红楼,感受文字意蕴,领略深藏于其中的文化传统,传承“文明之光”。

(高一3 闫戴忻悦 撰稿)

 

附:知识竞赛比赛感言

冠军团队:青春是什么?是落红成阵的良辰美景,是天真浪漫的梦境幻想。学校正是属于我们的青春世界。当这里的青春世界与百年前的青春乐园碰撞会发生什么?    我们与大观园里钟灵毓秀的少年人一样,呼吸着理想的春风,正是这样一阵清风,带着我们进入红楼遗梦,与十二钗同宝玉一起,注视着各人在命运的洪流中沉沉浮浮。从少年人的角度来看,我们很难完全触及到完整的悲剧内核,就像宝玉掩了卷册但改变不了姐妹们的命运,但这一次红楼梦竞赛,却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新思路。旁征博引,红楼寻踪,尾随散落在书内各处的碎片,我们再一次步入红楼世界,诗词字句,牌匾名姓,款款揭露了个人与时代的悲剧。这一次红楼竞赛,不仅台上,全年级同学一起再次细品红楼,用今人之情致去拨开云雾,再见红楼。    良夜景暄,我有书会。群才夜集,韶华盛极。    晴光摇院宇,赏罚无主宾。会文序仲昆,同窗皆争应。    入红楼之遗梦,窥先代之繁华,试今人之才情。    叹,金玉良缘缘已尽;悲,木石前情情未了。    以书会友,凭卷论道。挥斥方遒,谁与争锋。    流光灿灿,吟声琅琅。折枝蟾宫,加冠灯下。    会尽情犹在,雅趣拟再言。彻旦休云倦,却坐更细论。欲志此夕事,以文祝舜尧。                                 

——高一5(王励凝、戴昕豫、朱一丹、汤容伊)

 

亚军团队:《红楼梦》知识竞赛考验的不只是知识储备,还有手速、答题器质量、团队协作、心态以及一点点运气。四位选手在台上的相处非常愉快,然而她们和答题器的相处并不愉快。答题器在紧张的局势下被拍掉过两次电池,并且几乎没抢到几道题。在这种情况下,三班依旧能够获得亚军的成绩,只能说是因为三班太强了。(笑)    此次《红楼梦》知识竞赛我们班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其中离不开各位选手在赛前台后的辛勤研读工作和对《红楼》的热爱。我们班的选手在当时采用的并不完全是测验推选的方式,而更多看重个人的意愿。四名选手皆为主动报名参赛,并且最终结果也证明她们的出色实力。    不止于个人,我们的出战队伍内部分工和合作也很明确。尽管四名选手在上台前没有经过太多磨合,在台上也仍然相处得十分愉快。其中姚贝尔同学手速最快,几乎专攻抢答;而徐忆璟同学对《红楼梦》的掌握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涉及诗歌的题目,几乎都是她答题得分。其他同学则根据自己拿手的部分积极互补,共同构建了一个极广的知识覆盖面。    

从此次《红楼梦》活动中,我们对于一些自己从未关注到的细节有了新的认识,也在其他班级队伍表达观点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思想启发。

——高一3(徐忆璟、姚贝尔、许天斓、詹宇欣)    

季军团队:初次得知自己能够参加本次竞赛时,心情自然是无比激动的,正如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所述,“‘古文传统史’外,那旁行斜出的如《红楼梦》等般的‘不肖’文学里,正可寻觅最热闹、最富于创造性、最可以代表时代的文学史……”参赛之初,便是抱着这样一种纯粹的好奇寻觅心态,想要一探幽微静谧的《红楼梦》其本身。

参赛后发现,每位选手都怀襟着纯粹的兴趣,展现出了对《红楼梦》文本内外信息的熟知程度之深。三百余人心中,何止数千种《红楼梦》。竞赛的意义就正在于此,在不同视角的碰撞中,理解自己阅读红楼梦时的阅读体系承载的内涵。

更重要的是,在一道道新颖的题目中,感受到兴趣起于文本,内容探深文本,延伸超越文本的重要性。也许多年之后,我们已在忙碌的日常中忘记了书里的小小细节,但我们仍将记得赛场上纯粹喜爱着文学的彼此。

——高一2(黄斐凡、王悦然、林渝霏、程贝一)

   

“以影像唤醒沉默的文字”——《红楼梦》视频一等奖作品及导演感言

视频作品展示一:高一8班《难扑蝴蝶飞感春,易消红断悟新颜》

视频作品展示二:高一5班《昔日溯映 芳扇醉卧;旧情香掩,落英梦归》

这次红楼梦短片创作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共鸣”。与《红楼梦》此书的共鸣,与主创、演员灵感的共鸣,与观众的共鸣,甚至是镜头里的少年最终发现自己与《红楼梦》的共鸣。带着这样的共鸣,我们主要抓住的并非“重现”文字,而是“诠释”文字。再创作,窗外一树一树的花开给了我们灵感。回到短片本身,我们想表达的是理解红楼梦的一个“思路”。当我们站在花树下,当我们在阅读红楼梦里的一切美好情节时,常有一种永恒但破碎的感受。钗黛二人体现了美好的一体两面——青春的欢快与惆怅,稳重与灵动。但美好是易逝的,就像雨一打就凋零了的樱花,或是短命的蝴蝶。另外,我们的视角是一个少年。这个少年或许代表一些认为红楼梦晦涩难懂的同学。他起初面对着“红楼梦感想”的任务毫无思绪,打上了个问号——但是他在切实的阅读感受中,发现理解红楼梦的一大主题——钗黛的命运、“万艳同悲”的命运,或许可以联系当下的春光来解释。“天尽头,何处有香丘?”香丘也许就在春光明媚的当下。在易逝的春光里,我们仍可以得到一刹那的永恒——这就够了,剩下的时间再留给惋惜。希望通过这个短片,大家能从“旧书”中挖掘到一些当下的灵感。最后感谢为这次短片贡献力量的同学们。

(高一8班 王宁悦)

 

经过这一次活动,我更加明白了老师们为什么要为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走出课堂,进行这样的“项目化学习”。

我们可以将目光转到“学习”二字上。首先,无可置疑的是,我们对《红楼梦》有了更深的了解,包括细节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就拿我们组的作品举例。我们组将《红楼梦》中一些经典的与湘云有关的情节做了一个串烧。在剧本编写的前期,我们在进行片段的选择时,对整部书的框架无疑更加清楚了。另外,我们组最初的设想其实是通过这些片段来展现贾府的兴衰。尽管最后这个设想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被实行,但是我们主创团队在构思的时候对作者传递信息的揣摩,并加之以自己的思考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其次,在这次活动中,我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些活动的精髓在我看来就是“合作”。我们所比拼的绝非单兵作战能力,而是这个团队的合作能力,能否从各方汲取力量。尤其是作为一个导演,要明白术业有专攻。幸运的是,我的团队有很多很棒的各方面的人才,并且他们都很尽心,很配合,全身心地参与到了活动中。我认为我在这次活动中的影响最多占到10%,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对这次活动的最后结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我们的编剧兼副导演朱一丹,非常负责,可以说,她做的工作是绝对不比我少的,她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态度都是我非常非常欣赏、佩服的。

最后,是我对视频制作的一些感想,这一次我之所以会报名参与导演工作,也是出于我对电影的热爱,而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亲自完整地经历了短片拍摄的全过程,也让我更直观地认识到了每一部优秀的电影背后是多少人的心血。从定主题、定形式开始,我们提出了很多方案,然后要考虑它们的可行性。这一次我们其实做了一个较为冒险的尝试——以动画引入。我们自己也不确定最后效果如何,所幸我们的画手王可诺将画面表现得很到位,再加上我们的剪辑师余珞楚所提出的展现绘画过程以呈现动态感的方案,整个片头的效果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唯一让我有一点儿遗憾的就是中间真人饰演的部分由于时间限制,并没有将我们的想法完全展现出来,因此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另外,让这次活动充满真实性的则是,我所做的计划与现实情况的冲突,比如下雨导致的延期;采购时出了差错,导致一些道具未及时到位;又或者团队人员的一些私人安排的影响,就是在这样的困难与应对中,我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让我感受到,许多问题其实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自然就能找到答案。我也相信在这次活动之后,我们也能够更加成熟地应对各种问题。

如果没有亲自参与,又有谁会知道,在这短短的两分钟内竟包含了这么多呢?

(高一5班 祝悠然)

附一:高一年级《红楼梦》知识竞赛获奖名单

冠军:高一5班(上场选手:王励凝、戴昕豫、朱一丹、汤容伊)

亚军:高一3班(上场选手:许天斓、姚贝尔、徐忆璟、詹宇欣)

季军:高一2班(上场选手:黄斐凡、王悦然、林渝霏、程贝一)

优秀奖:

高一1班(上场选手:徐晴柔、鲍馨仪、廖璟昊、丁婧媛)

高一4班(上场选手:朱晨歌、陈彦呈、曾子乐、苏睿)

高一6班(上场选手:王心怡、张言、许薇、沈甜)

高一7班(上场选手:李思涵、何邦仪、张雨薇、刘健智)

高一8班(上场选手郭晨露、叶睿可、徐亦心、蔡晶睿)

 

附二:高一年级“以影像唤醒沉默的文字”《红楼梦》视频作品评比结果

一等奖

高一8班《难扑蝴蝶飞感春,易消红断悟新颜》

导演:王宁悦 编剧:郭晨露 刘瑞滢 美术:周婧蕾 摄影:金睿 演员:余星源 郭晨露 方晨缘 其他工作人员:应沛成 黄语童    王宁悦获最佳导演奖

高一5班《昔日溯映 芳扇醉卧;旧情香掩,落英梦归》导演:祝悠然 编剧:朱一丹 汤凯希  演员:汤容伊 彭雨晨 余妍乐  配音:汤凯希 吴喆希 余妍乐  后期制作:王可诺 朱一丹 余珞楚 王子熙  后勤:潘幸妤

祝悠然 获最佳导演奖

二等奖

高一8班《笼中鸟凭誓绝尘缘,幻中人以绫渡别岸》

导演:吴玥瑶 副导演:杨志锐 陈罗鑫 剪辑:郑哲瀚  演员:陈诺 朱王翌 蔡晶睿 叶睿可  编剧:周晨悦 陈诺  服化:向籽雲 张可涵  道具:蔡晶睿

 

高一7班《含情凝涕,仙君辞故;烈稿焚红,离魂归楚》

导演:朱毅 编剧:李思涵、张雨薇、朱毅 美术:张雨微 拍摄:贾辛 舞台搭建:蒋亚伦、张雨微、朱毅  剪辑:朱毅  表演:俞润昌、张雨微、何玥琳、朱毅  配音:宋善楚、王子璐、陈一菡、何邦仪、周梓翊、胡涛晨、何奕诚

 

高一1班《梦惊鸿木石悲落蕊,进贾府双玉喜相逢》

导演:姜王皓  脚本分镜设计:葛琳 道具:应睿点,杜双彤  拍摄:王有丞  编剧:丁婧媛  演员:周霁,马知菲,施霄绫  配乐:蔡以安 形象设计 占放

 

高一5班《良辰美景宝钗扑蝶,奈何春去黛玉葬花》

导演:王励凝  编剧:王励凝 戴昕豫 林黛玉:沈亦琦  薛宝钗:裘宛锦  分镜指导:祝锦宜  幕组:王励凝 信心 刘芳妤 服化道:陈云开 王励凝 裘宛锦 孟翔远  拍摄:刘未墨  剪辑:刘未墨 王子熙  音乐组:章凌  友情参与:马硕 沈子豪 李度衡 李楚翘 俞子杰

 

三等奖

高一7班《葬花吟》

导演:王嘉逸 绘画:李佳妍  编曲:项延皓、许善容、王嘉逸  作词:胡镐楠  演唱:刘健智  调音:许善容、项延皓  剪辑:许善容

 

高一6班《老蔑片凑趣笑嘻嘻,俏花影摇曳且惜惜》

导演:施政贤  编剧:胡惠惠  剪影拍摄:杜思涵 千馨媛 何家琪 胡惠惠 李禹宽 施政贤 姚奇洋  皮影戏制作:施政贤 曾子璐 周一苗  人物配音:干馨媛 何家琪 胡惠惠 李禹宽 施政贤 姚奇洋 曾子璐 张楚涵 张言 周一苗 《葬花吟》片段演唱杜思涵  视频剪辑:于馨媛 曾子璐

 

高一6班《红楼梦经典串联》

导演:沈甜,主演:周子航、虞芮、王心怡、高枕、冯可欣,摄影:葛翌宁、刘欣怡 服装:吴佩纯,编剧:沈甜,石峻铭,常务:徐姚可,剪辑:沈甜,何亚骏,资料汇编:张海川 许薇 道具:蒋若晗、汤婳。

 

高一2班《闻黛玉言重拾诗稿,读摩诘诗巧遇知音》

导演:吕言之  拍摄:郑一诺、吕言之、李玥  剪辑:吕言之、杨沁春  演员:郑一诺(同学甲,林黛玉)、刘子轩(同学乙)、林渝霏(学生)  动作指导:郑一诺   道具及准备:林渝霏

 

高一2班《日绵绵蝴蝶迷倩影,情切切落英动芳魂》

导演:黄宋天择 拍摄、剪辑:夏梓豪

演员:杜婧娴(宝钗)廖柏依(蝴蝶)  动作指导:朱昱瑶  道具及准备:王子洋、陈凯文

 

高一4班《病怡红抱憾未出镜,伤潇湘香冢泣残红》

导演:朱子越 赵敏杉 徐立帆  编剧:赵敏杉 演员:胡安琪 拍摄:朱子越 剪辑:张靖轩

 

优秀奖

高一1班《痴诗律无理偏寻理,迷红楼有情还觅情》

导演、编剧:鲍馨仪、徐晴柔  演员:沈倬云、鲍馨仪、徐晴柔  拍摄:雷灏  剪辑:杨赡  设备提供:刘文瀚

 

高一3班《幽鹤衔念山里云外,伶花蓄情廊内府中:寒塘鹤影》

总导演:闫戴忻悦 编导:王晨昕 孙钰婷 于洛姚 张铮阳 余力文  道具:余力文 张铮阳 孙钰婷 闫戴忻悦 演员:于洛姚饰 林黛玉 布景:闫戴忻悦 余力文 张铮阳 孙钰婷 拍摄:褚奕辰  剪辑/制片:陈亦瑶 褚奕辰

 

高一3班《病颦儿喜得金兰诉,冷金钗憾缺秋雨词》导演:闻心语 剧本:胡童昕 闻心语 美术:胡童昕 邱添  后期剪辑:闻心语 配音:林黛玉-郑希萌 薛宝钗-闻心语  配乐音效:胡童昕 闻心语 郑希萌

 

高一4班《会真情共读会真记,流水意残红入流水》

导演:朱子越 徐立帆 编剧:陈彦呈 方言 演员:胡安琪  鲍锋宇 拍摄:朱子越 剪辑:张靖轩

       



视频作品优秀脚本展示(部分)

难扑蝶蝶飞感春逝 易消红红断悟新颜

红楼梦短片脚本

导演:王宁悦 编剧:郭晨露 刘瑞滢   美术:周婧蕾   

摄影:金睿  演员:余星源 郭晨露 方晨缘

编号

画面内容

景别

镜头

解说词

音乐

时长(参考)

1

 

教室

少年打开日记本,上面写着:“红楼梦感想:”(特写)

要写些什么,却毫无思绪,烦躁。

只写上去一个问号(此时镜头切近)

少年叹口气,合上书。

中景

固定

3个机位

白噪音-课间

10s

2

 

少年抬起头,窗外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特写

固定

回目标题出现,又隐去

音乐1)

3s

3

 

少年挎着书包的背影,走过图书馆一排排书前。

中景

跟随

白噪音-课间

3s

4

书架上有一本红楼梦,斜放着,似乎知道这位走过的同学为红楼梦而困扰。少年起,翻开抖一抖,有花瓣飘出。

特写

正面

音乐,在抖出的时候响起1)

8s

5

少年诧异地挺住,看向地上的花瓣。他坐下来,靠着书柜,翻开一页。

特写

正面

“!”

音乐(1)

3s

6

书本特写:宝钗扑蝶

特写

固定

3s

7

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 飞过书架。

中景特写

跟随

白噪音

3s

8

一把绸扇扑上去,没扑到

特写

固定

扇子出现时,放宝钗的主题音乐(2)

3s

9

宝钗从旁边跑入(特写)扑蝶未得,她放下手臂,凝眸微微笑着抿着嘴,眼随蝶飞。(接着切换到主机位)她团扇掩嘴,向少年那边张望蝴蝶,蝴蝶停在少年的肩上(特写),(主机位)她宝钗意欲扑上去,又突然站住脚,切换脸部特写,她往少年的一边张望了下,停住了,生怕打扰到他。她思索片刻,跑走了。离去的背影,地上花瓣做前景。

边跑边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中景

文段中

标出

宝钗名字;“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文字提示

音乐(2)

20s

10

地上洒落的瓣,一双手将它们拾起,捡进绢袋,用一块布盖上。她抬起头,默念: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同时,少年的目光也久久停留在这里(书本特写:黛玉葬花)(可合并为组合镜头),他长叹一口气。黛玉回头,特写,她惊讶于那声叹息,惊讶于此刻有人共鸣。“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切主机位,定格在黛玉回眸,少年靠着书柜仰头的画面。渐隐。

中、全

文段中

标出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文字提示

黛玉的主题音乐(3)

20s

11

 

蝴蝶停在花上,光影在流水间粼粼。

特写

轻微晃动

鸟惊散而飞,鱼唼喋以响。

 

白噪音-自然

3-4s

12

组合镜头:黛玉流泪,手中捧着萎蔫的花瓣;树枝上挂着《葬花吟》在风中飘动。

特写,中景

跟随、固定

“玉带林中挂”

音乐(3)

5s

13

组合镜头2:宝钗跑过,一副金钗落下;蝴蝶落在地上,一动不动。

特写

跟随、固定

“金钗雪里埋”

音乐(3)

5s

14

少年合上书,音乐戛然而止。

特写

固定

音乐(1)

2s

15

 

花树下。少年,打开日记本,往上面写着:红楼梦春光易逝,但当下(特写)少年向花树抬头。

注:感想是受外界影响的思想反应;感悟是有所感触而领悟。设计:划去感想,写上感悟

中景

固定

音乐(1)

5s

16

 

花树下站立,背影,镜头移动。(呼应镜头2)“但当下,即是香丘”

中景-全景

移动

“但当下,即是香丘”

音乐(1)渐隐

5s

音乐(1):青叶市子 No One’s World;三只熊

音乐(2):秦万民 宝钗

音乐(3):网络歌手 葬花吟(钢琴版)

 

“解读”:

这是一个进行再创作的红楼梦“微电影”。

和短片里的少年一样,我们由窗外一树一树的春天所启发,似乎与大观园里的少年少女一样真切地感受到了所谓“春光”或“青春”。而青春是易逝的,就像雨一打就凋零了的樱花,或是短命的蝴蝶——大观园里的一切美好也是短暂的,正似一个春天的缩影。花谢春犹在,春去还复来,而这种“短暂”是否可以理解为永恒呢?我们不难发现,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个体生命的青春美好都是短暂易逝的,但红楼梦一书把这么多的青春交织融合在了一起,尽情描写了她们的美好,也尽情表现了这些美好的逝去。不管是宝钗扑蝶、黛玉葬花,还是湘云醉卧等等,都让读者们透过文字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永恒的美之感触和记忆。

当我们站在花树下,当我们在阅读大观园里的一切美好情节时,常有一种永恒的感觉。我们主要抓住的并非“重现”文字,而是“诠释”文字。我们通过钗黛二人,体现美好的一体两面。青春的欢快与惆怅,稳重与灵动也如短暂与永恒一样,表面上看去矛盾,实则相融相衬。

另外,我们的视角是一个少年——一个学生。我们想表达的是如何理解红楼梦的一个“思路”。现在很多学生为红楼梦的阅读任务所困扰,有兴趣者亦会觉得某些部分晦涩难懂。这个少年或许代表了这些同学。他起初面对着“红楼梦感想”的任务也是毫无思绪,甚至打了个问号——但是他受春光的明媚所启发,将自己沉浸在了红楼梦的青春王国里(可以将中间图书馆的那一段理解为纸上跃然的人物,是少年自己阅读的思绪,是“春光”;而后面那段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的演绎则是我们已知“万艳同悲”的命运,可以理解为“逝去”)他发现理解红楼梦的一大主题——就是青春的易逝和永恒,或许可以联系当下的春色来解释。天尽头,何处有香丘?香丘也许就在春光明媚的当下。就像他最后提笔写下的:“但当下”,在易逝的春光里,我们仍可以得到一刹那的永恒——这就够了,剩下的时间再留给惋惜。

 

             (高一3闫戴忻悦撰稿  高一3褚奕辰摄影 高一语文备课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