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新时代 创“艺”向未来——我校第一届原创歌曲大赛圆满收官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071 发布时间:2022-12-02 13:51:55
上学期末,学校发布了第一届原创歌曲大赛的消息,来自不同年级的同学积极参与到了该活动中,他们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改编,许多优秀的作品应运而生。
著名音乐家聂耳曾言:“不同生活接触,就不能为生活创作。不锻炼自己的人格,无由产生伟大的作品。”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在音乐中寻找自己;唱响内心中的声音,唱响对未来的期待。音乐应是属于每个人的,我们都可以成为音乐真诚的听众,我们都可以成为极具潜力的创作者。
第一届校园原创歌曲获奖情况(同个作品中 名单按班级排序)
一等奖
《寻》 钟晴(高二5)、李雨奇(高二7)、金子欣(高三7)
二等奖
《在海弗拉斯之夏绽放》 邵帅(高三5)、陈闵予(高三5)
《你想要唱首什么样的歌》王畅(高二1)
三等奖
《打铃了》 赵明远(高三5)
《犹可梦中寻》 占红武(高一5)
《海蓝日落》 赵子璇(初二4)
《海弗拉斯的窗外》 盛泽皓(初一4)
参赛感想:
《寻》,循着内心深处的指引,找寻艺术中的自我。无论是聚光灯下的盛典,还是深夜的低吟浅唱,艺术本身不被定义。它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里,它的舞台静候另一个“我”的觉醒。感谢杭外五年素质教育的浸染,感谢这次原创歌曲比赛的机会,使我有幸与两位优秀的音乐同好合作。这次尝试和探索无疑使我受益匪浅。
我们不会比今天更加年轻——去肆意地生长、自由地狂舞吧,去追寻心中的艺术与理想。在未知的前方,在永不凋谢的艺术的盛夏,另一个我在微笑着招手。登上离天际咫尺之遥的山巅,我们终于相见,我听清了我的声音,我找到另一半的生命。
——高二(5)班 钟晴
我站在路口,向我自己发问:
我们如何谈论艺术?
以灵魂,以人格,以耳边不时的私语,望向远方深长的呼唤,
以一条在日落之前,通向山顶的路。
在歌曲创作中的每一分惆怅与迷惘,都在路旁相伴
前方却为我指出一种平行世界里更为绚烂,更为盛大的生活。
当我们三人汇集在一刻,
在音乐虚幻的臆想中我看到我们真实的生长。
在创作中,我们实际上是在荒谬中宣告着存在。
歌曲蕴含的是真实,所以它才动人。
能有这样的机会,我感到无比幸运。
——高二(7)班 李雨奇
音乐将人与人联系在一起,给予人共鸣。借原创歌曲大赛的机会,在和两位学妹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吸收了很多新的东西,实属有幸。这次的创作经历了寻找另一个自己的过程——或说与内心中的另一个“真 我”相遇的过程,是漫漫路途,亦是兜兜转转。追随着那个生活在艺术的、抽象与想象的世界中的自己,我们也在寻找旅途中看清自己的内心世界,感悟自己的内心独白。艺术让我们与另一个自己相遇,与另一半生命重逢;当山顶的光亮洒满大地,洗净森林的重重迷雾,那个引领着我们的声音将会变得渐渐清晰,我们的内心也将更加明亮。
——高三(7)班 金子欣
习惯了演唱现成作品,这是第一次尝试参与一首完整原唱歌曲的制作,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许多挑战的。作曲和编曲陈闵予同学就改了好几稿,我也对词曲有些自己的想法,但是总会苦思冥想许久,想不到合适的方案,还是刹那间迸发的灵感的火花成了最终的旋律。
然而没想到的是,敲定词曲后录歌的过程也并不十分容易。在唱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不完美的地方,录音和现场演唱相比瑕疵会更为明显。我们都精益求精,录了多遍以求达到理想效果。但因为设备限制,初版人声录音的音质音效和伴奏不融合,之后又进行了重新录制。
歌曲最重要的还是其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内核。我们在过程中也不断思考我们的歌曲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我想不止是中学生活的美好,更是我们一种带着天真的勇敢,敢于接受自己的一切,敢于向他人向世界发声。
此次比赛不仅仅是对我团队合作、音乐能力的锻炼,也让我有机会思考在充满迷茫未知也充满机会
的中学时代,应以怎样的心态来迎接一切,又如何将其通过文字、音乐表达出来。
——高三(5)班 邵帅
很荣幸能赶上学校的第一次原创歌曲创作大赛并获得二等奖。做了有青春感的夏日摇滚风格,参考了ヨルシカ和文艺天国的一些曲子。
这次和邵帅一起创作了这首歌曲,我负责演唱之外的所有工作。之前一直在做VOCALOID(虚拟歌姬)音乐,这次和真人合作时遇到了很多未预料到的问题,如速度、音高、录音设备等,导致明明八月份早就开始了最后还是在和ddl做斗争,好在最终及时提交。
我从初三下开始做音乐,大约三年下来的感受是做音乐又简单又难。做出一段音乐很简单,只要你热爱音乐,再学会一些软件的操作,你就能做音乐,但将音乐做好,并且让自己能满意很难,努力与灵感都是不可或缺的。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创作音乐,也祝愿原创歌曲大赛能越办越好。
——高三(5)班 陈闵予
首先,很高兴能在杭外首届原创歌曲比赛中获奖,感谢学校提供了一个展示相关技能的舞台。得知有此项比赛后,我立即开始准备相关作品,从开始构思写作到最终完成录音,历时四月有余。本次比赛中也改变了相对擅长的写法,尝试创作更令同学老师喜欢的,更符合当代音乐特质的作品。虽然有所改变,但写作过程中依旧留下了一些小遗憾,仍在从创作到录音的诸多细节中留下不小的瑕疵,在对作品的总结与复盘中,写作能力和音乐素养也得到了可观的提高。
我要特别感谢在创作过程中给予我无数帮助的同学们:不愿透露姓名的作词者,为作品提出修改建议并完成全程录音工作的胡凌萱、蒋恺、郁家桐同学,录音前三天临时接下伴奏任务的戴昕豫同学,以及其他为作品和录音提出建议的同学们,在这里向各位表示真挚的感谢。
在我创作过程中,各方面的写作能力和音乐素养均得到了提高,希望音乐能够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丰满生命的羽翼。
——高二(1)班 王畅
金子欣 钟晴撰稿
艺术组整理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