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山海 眼有星辰 永葆初心——我校组织学生收看“天宫课堂”第三课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015 发布时间:2022-10-25 03:20:09
为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2022年10月12日,我校组织全校师生收看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天宫课堂”第三课。
“天宫课堂”第三课于15时45分准时开讲,“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此次授课内容丰富,效果震撼,航天员在无垠的太空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授课。三名航天员首先向同学们介绍展示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植物生长研究等项目。最后,三位航天员老师与地面课堂的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通过组织观看“天宫课堂”,杭外学子直观感受到了祖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正如航天员蔡旭哲所说的“强大的祖国让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杭外学子应当怀揣梦想,踔厉奋发。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将自己个人的梦想融入中国梦中,才能努力成长为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让我们祝福祖国,也期待青少年在中国航天的未来书写新时代的华美篇章。
太空,是人类一直探索的未知。一株株小小的菜苗,竟存在如此奥秘。
今天,我们一同跟随问天实验舱的科学家们探索地面与太空中的植物的生长差距,正如我的老师所说,太空蔬菜经过太空的辐射,有的变为了肥硕的美味,有的成了干扁的菜干,真是太神奇了。
我呆呆地望着那一株株小小的菜苗儿,心中感叹:中国的强大,正是因为这一代代的科学家们前赴后继,在科学研究中自强不息。在“问天”中种出这一抹抹绿色,这就是中华儿女奋斗的精神。
——初一4 丁芷一
这次太空授课有许多不同的实验,比如“吹不动的水球”、“拟南芥样本采集”、“毛细现象”。三位宇航员老师亲自为我们进行了这些实验,带我们了解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与地面上的差异,更是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实验背后的原理。祖国一天天发展,课堂也从地面转移到了太空。这几十年沧海桑田的变化,少不了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这次太空授课既要感谢三位宇航员,更要感谢背后千千万万的幕后科研工作者们,是你们的付出,才有祖国今天的发展,你们辛苦了。
——初二4 胡一周
教室里,大家紧盯着大屏幕,每一次的实验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感叹。原来太空世界是如此奇妙。书本上的概念和原理一下子变得如此鲜活。教室里不少同学压抑不住兴奋的表情,一些科技迷忍不住“炫耀”起自己的课外知识,也引来不少同学羡慕的目光。
近年来,杭外也加大了科技兴趣活动的力度,成立了创新学院和奥林匹克学院,许多同学都兴奋地参与其中,我们初三年级的许多同学能够和高中的同学一起,跨越学段学习研究,取得了好的效果,而今天的公开课无疑是更好的借力方式。
——初三5 马苏桐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这是我们的第三次天宫课堂,在三位宇航员的带领下,我们又一次线上参观了问天实验舱。宇航员们声情并茂地讲解和趣味横生的实验演示,同学们都看得津津有味。科学手套箱,低温存储装置,生命生态实验柜,变重力实验柜,这些功能复杂多样的设备仪器,无不展现出我国技术的先进和航天方面的科技创新。观看的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为祖国的强大感到骄傲,为未来积极投身建设祖国的事业做好准备,努力学习。这次课堂意义非凡,让我们意犹未尽,期待下一次的课堂。
——高一5 裘宛锦
“天宫课堂”重在展现微重力环境下的实验现象,并对问天实验舱作了系统性介绍。观看“天宫课堂”,对于一些空间科学知识能有初步了解。这些知识并不复杂,诸如“毛细现象”,是热学中的基本内容,但简单知识却能带来巨大应用,帮助解决许多复杂问题,这是令人惊讶的,也能带给我们非常多的启发,让人重新审视目前所学理科知识的重大价值。此外,“天宫课堂”还鼓励思考与发问,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而这恰恰对奋斗于题海的高中生而言是容易僵化的一点。或许“天宫课堂”并无法给我们迅速带来质的改变,但至少可以唤醒我们探索的意识,提醒我们注意把握转瞬即逝的灵感,去找寻纯粹与热爱,科学的乐趣也许由此被感知,被体会。
——高二4 陈宇杰
从双子叶的拟南芥到单子叶的水稻,一个个实验箱中,蕴藏着未知的奥秘。在毛细管与流体实验背后,同学们求知的渴望可见一斑。激动与自豪不过如此:我们站在地上,但我们的眼界高于天空。
经历了这节与众不同的实验课,我们领略了科学的趣味性,同时加深了对太空科研的理解。我们更深层地认识到科研工作严谨的重要性和航天工作的重大意义,收获良多。
——高三4 米正宜
再次观看天宫课题,仍旧被我国高速发展的航天事业所惊倒。本次天宫课题通过实验向学生科普科学知识,让我们对于生命生态、科学的蓬勃发展有了深刻认知。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培育任务,拟南芥、水稻在微重力条件下呈现的成果也让人期待。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的实验。刘洋航天员用亲和的语气同我们讲述该流体在气体冲击下发生剧烈形变,然而置入钢球后似乎产生惰性的现象。她生动形象地解释并细致地演示让我被这样神奇的现象吸引。这样众多的小实验不断地运用到实际中,加速推进科技的创新,正如我从本次观看感受到的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瑰丽。
——剑高一B 何宜诺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同学们好!”
熟悉的开场白,又一次天与地的互动,神舟十四号的飞行乘组宇航员们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一课。
宇航员们向我们展示了微重力下的毛细效应实验,太空趣味饮水实验,水球变“懒”实验等等,通过与地面上的大家进行对比参照,不同的实验现象更是激起大家对科学的学习热情。
茫茫苍穹,孰知其纪,希望这场天地共鸣的协奏曲,在我们心中时时琴瑟有声。
——剑高二B 金顺奕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太空授课时,还以为就是在天上教数学,当时就感觉估计会很无聊,毕竟换个地方上课也没什么区别。 很显然,我错了。没错,天宫授课确实只是换了一个地方,但是这是一个我们大部分人一辈子几乎只能梦想着去的地方。如果没有录像和直播,我们,作为一群从小生存在这颗用万有引力把我们所有都给拽住的星球上的人,几乎没有任何途径来直观地看到我们日常都能看到的物体,在几乎没有重力场的地方是如何运动和互相影响的。所以我要由衷地感谢这个活动的组织者。没有他们,就凭我们自己的知识和经济水平完全无法看到我们所见的世界之外的宏大宇宙,无论是实质的宇宙还是知识的宇宙。
——剑高三B 王习之
(科创学院 刘晶报道)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