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聆听院士前辈教诲,初窥“量子世界”奥秘——我校学生集体收看“百名科学家进校园”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012 发布时间:2022-10-18 01:58:41

9月29日晚,全校学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集体观看“百名科学家进校园”直播活动。此次活动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教授,他用生动通俗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了从爱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的主题讲座,详细介绍了量子信息科技的相关概念。

当同学们听到潘教授要讲“量子力学”时,有的班级里传来了“我都不知道量子力学是什么”“量子力学太难了”一类的声音。但是随着讲座的进行,大家发现讲座的内容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高深难懂。潘教授先是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类比量子力学中的部分现象,有趣的内容让同学们聚精会神,专注地盯着大屏幕上的直播。随后他从第一次量子革命,讲到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最后联系到了自己学习量子力学的例子。整个演讲过程中不时有同学发出赞叹,表示量子力学对现代信息技术影响之大。

同学们讨论最多的,要数手机中的量子通信技术。潘教授用手机中的例子,说明第一次量子革命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一部手机中至少存在六个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技术。”潘教授一语毕,许多班级的“电子迷”们纷纷发出感叹。但量子力学对现代技术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还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就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墨子号,就是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潘建文教授讲到。

为了激发起同学们对本次演讲的兴趣,潘教授联系到了自己学习量子信息技术的经历。潘教授和团队曾首次实验实现量子隐形传态。潘教授说:“当时我的同事向我提起了这个概念,我比较感兴趣,于是就加入了这个研究团队。”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同学们不由得感慨于潘教授勇于创新的品质。随后,潘教授又举了其他著名科学家的例子,比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先生等,这些科学家无一不是敢于尝试与创新的。没有这些科学家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研究,就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

通过潘院士的讲座,我们了解到了量子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同时,潘建伟教授不断寻求进步,全心为祖国科技发展作贡献的精神也让我们受益良多。我们应向潘教授学习,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初三4班 刘雨萱撰稿)

 

 

图至于萌新,虚之于未有。量子信息实验科技的探索是无尽的。新的科技,新的成果,不仅是实力的体现,更是祖国正向前迈进的标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13年时光流逝匆匆,青丝白发相遇,遐想现实碰撞,量子学的开拓是艰难的,中华学人,却是一腔坚毅,历史因铭记而永恒,量子是亿百万星火中的一颗,而星火必可燎原。量子学说与其他领域的创新,需由我们一代学子来传续,先辈已呕心沥血,我们更应逐浪奋进。在心里种花,人才不会荒芜,持心中一份热爱,筑梦的历史:未来宽广,星海扬帆。

(初一2班 俞智馨)

 

回首科学发展史,我们看到的是万千科学家以身开道的无畏;而如今,科技强国的时代重担落在了我们肩上。由此观之,“百名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对广大青少年的引领作用便尤为重要。讲座中,潘建伟教授从“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传说引入,深入浅出地讲解自己所研究和从事的专业——量子科学,其潜心钻研的科学精神、一生为国的拳拳赤子心深刻地感染了我。正所谓“与时共进何所幸,热血报国当少年”,作为杭外学子、当代青年,我们既要扎实学科知识,又要扎根于生活实践,自信地接过时代接力棒,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既承其志、更唱新声。

                           (高二4班 徐超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