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用雷声造一场梦——2022年我校高二年级《雷雨》戏剧演出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0015 发布时间:2022-10-12 02:36:41


9月25日晚,杭外舞台再次迎来了高二年级的《雷雨》大戏。这场全体杭外人共有的盛事,又一次作为崭新的篇章刻入了每一位老师同学的心中。

现代文学家巴金曾言:“《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雷雨》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审美内涵,戏剧冲突强烈,人物鲜活,场景集中,话剧这门综合艺术的特点得到极致的体现。对于正处于生命力蓬勃爆发,艺术灵感最为旺盛阶段的我们,演这样一出戏有难度,但其高度又非不可抵达。面对这场挑战,一个月的高强度排练,台前幕后一百多位同学们用这整个九月与《雷雨》共同随着时间升腾,蛮性的遗留随着呼号的台词被激发,我们交上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答卷。







6月伊始,高一的我们在语文书上第一次与重逢的朴园和侍萍会面。躁热的夏天里,周朴园爱情存在的可能性在暗流汹涌的相认中被我们反复感受。暑假期间,大戏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拉开了帷幕。各班成立四个小剧组,经过两个月的情节改编,演员选拔,排练展示,开学时的班级展示已经初具雏形。九月初,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选出了各班小剧组中最为出挑的演员导演们,成立了班级大剧组;年级导演组的选拔也同步展开。期间,秉持着全员参与的积极性,每位同学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出了独特而又非凡的才能。

从剧本删改、道具安排、人员调配,到演技打磨,台词指导,走位设计,杭外同学在方寸舞台之间发挥自己的无限可能;从宣传片拍摄、后期制作,到海报绘制、灯光舞美设计,我们在镜头下展现独特的美学感知。两个星期的分班准备后是唯一一次的年级联排,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我们期待着最后能够为这场大雨落下完满的帷幕。

在短短不足一月的排练准备中,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正如7班导演所说,“我仅仅是把它从伟人的手中接过,小心翼翼地翻阅,同它握手,寻溯曾经照管过的人们的记忆,进行了一次拙劣的模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是,或者至少不算我们的《雷雨》。所以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它或许是不成熟的、冲动的、激进的,也或许是平稳的、柔和的、充满幻想的。在一切还未成型前,在所有情感和思绪都散落一地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是必要的。”我们不满足于将其笼统地复刻,而期许着更多灵感与创造的加入。周冲现代戏剧式的独白体现向往自由的憧憬;西式的表现手法与传统的写实表达碰撞出最后四凤的遥遥一抓。我们在《雷雨》这条漫漫长河里激起自己的波纹。



在灵感迸发的同时,危机和挫折也是必经的。不同演员对于角色的理解偏差让剧组中分歧不断,时长限制让导演们忍痛割爱,道具的缺失与布景的矛盾,灯光的调配与演员的走位冲突……正式演出前第四天,一班的“周萍”意外骨裂。我们经历不知所措,沟通协调,互相鼓劲,到无所畏惧。或有割舍,但多元中的平衡得以展现;或有争执,但协调下的共识得以达成。挫折是一种警示,也是一种馈赠,让我们脱离了乌托邦式的理想牢笼,在绝对完美的禁区前挥洒自己的全部心血。




雷雨之夜的雨酣畅淋漓,雷声盛大地宣告着悲剧降临。我们在这样一个夜晚不为感官所奴役,真正体会《雷雨》的造梦属性。只有在梦里,抛却一切羁绊,沿着缺席的在场,抵达纯粹,迷醉而不自知。我们抛开书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欲望与良心枷锁中的困兽周萍,炽热锐利的疯子繁漪,真诚明亮的周冲,天真美好的四凤,专横冷酷的周朴园,妄图弥补所失的侍萍。我们在周萍扣动扳机,断梗飘萍时与周萍一齐解脱,一齐触碰自由的希冀,感受人性的繁复,命运的多舛。大幕合拢,四凤的手停在半空,周萍的枪临近太阳穴,过去一月的辛劳化作谢幕时高举的双手,和收场时落进蛋糕里断线的泪水。








表演结束,省内知名学校前来观摩的老师和全场同学沉浸在沸腾的讨论中。担任此次演出的评委有“校园莎士比亚”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黄岳杰老师和他的弟子律婳老师,还有杭外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孔黎娜老师和上届《雷雨》鲁侍萍的最佳扮演者金子欣学姐。点评环节黄教授激动地用“杭州中学戏剧天花板”的高度肯定了我们的演出,对我们的表演作了深刻有力的点评:“所有的角色都应该从你的内心里出来,你体验到的东西,把它进行一个真实的表达,那就是一个好的作品,一个好的角色。尤其是在我们学校的戏剧当中,要把最本真的东西表达出来。我看到我们的演员对角色的诚意,非常棒。”黄教授建议大家在表演的时候要学会用一个自我的“冷”来控制另一个激情的自我的“热”。他还激情洋溢地赞美了戏剧教育的力量,希望杭外的“雷雨”能一直坚持下去。

颁奖仪式后,体育馆里的喧嚣久久无法停息。这个美好的夜晚,我们的情绪随着雷雨跌宕起伏,从心里感受到雷雨的力量,这晚的雨浇进了每一位同学的心里。“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而如今,杭外学生坐在这场艺术馈赠的船中,久久无法忘怀。

获奖名单

《雷雨》宣传画

一等奖:高二5班

二等奖:高二2班 高二4班 高二7班

三等奖:高二8班 高二1班 高二6班 高二3班

 

《雷雨》宣传片

一等奖:高二5班

二等奖:高二2班 高二4班 高二8班

三等奖:高二3班 高二6班 高二7班 高二1班

 

演出团体奖:

一等奖:高二6班

二等奖:高二7班  高二2班  高二3班  高二4班

三等奖:高二5班  高二1班  高二8班

 

个人奖:

最佳周朴园:刘宸聿

最佳鲁侍萍:贾怡祯

最佳蘩漪:潘文楠

最佳鲁贵:舒时雨

最佳周萍:徐乐祺

最佳周冲:叶陶阳

最佳鲁大海:仇文恺、丁和

最佳四凤:陈昕怡

奉献奖:黄以勒

特别参与奖:余科文、胡戈

最佳导演:沈育丹

 

最佳角色扮演获奖者感言

最佳“周朴园”扮演者:刘宸聿

曹禺先生说,周朴园的扮演需要“思虑过后的节制”(《雷雨》序)。因此,我努力地从角色的处境出发去解读周朴园。作为大家族的家长,他的行为举止应该在稳健中透露出威严,他的言语可能较为缓慢而带有专制的气息……当然,这些只是表面。周朴园不只是一个似乎总是蹙着眉,厉声下达着命令的中年老男人。他对蘩漪的态度怎么样?对周萍的态度怎么样?最重要的是,在雷雨之夜的两点钟,终局的前夕,他怎样反常地感到孤寂,并神秘地感受到了恶兆?我需要在表演中给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我认为,《雷雨》第四幕的开篇意在渲染不安,而周朴园是不安中重要的一环。在暴烈的第三幕后,冲突达到了一个高峰:周朴园充当了过渡,一切都暂时沉寂下来,而更大的冲突在黑暗中酝酿,导向了终局的毁灭。“在黑暗中酝酿的冲突”,周朴园模糊地感觉到了它;处于全知视角的观众们通过周朴园的感觉,触碰到了不安和恐惧切实的形态。

以上是我对我所扮演的角色的“思虑”。我很欣慰我的表演对他有一定程度的塑造,并在其中体现了我的一些思考;我更感谢这次《雷雨》排演给我的深入解读的机会,这在一般的阅读中是不太可能出现的。

最佳“鲁侍萍”扮演者:贾怡祯

在刚决定我要演侍萍的时候,我是不安的。我好像可以是善良活泼的四凤,也可以是敢爱敢恨的蘩漪,但绝对不会是那个憔悴的、苍老的、饱经风霜的老妇人。我和侍萍之间有着太多的不同,我没有她那样沧桑的外表,没有嘶哑的声音,更没有如此坎坷的人生经历。但在我慢慢了解鲁侍萍之后,我发现这是一个很复杂,同时也很有魅力的角色。她身上所散发出的母性光辉与坚韧令我动容,也让我想尽全力演绎好这位伟大的母亲。这次能够获奖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有幸抽到了全剧的最高潮部分,让我能够把鲁侍萍的痛苦、隐忍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同时也要感谢我们高二6班剧组的所有成员以及老师,如果没有他们的指导与配合,也不会有如此精彩的舞台效果,最后很感谢有这么一次机会能让我站在舞台的正中央,让我能看到自己在sterotype外的另一种可能0

最佳“周萍”扮演者:徐乐祺 

只有走进了一个角色的内心,才能演好一个角色,这是《雷雨》给我带来的最大感悟。周萍这个角色充满了巧合与矛盾,但却又是无比的真实。在我所演绎的第四幕下中,他刚对鲁大海吐露心声,是一个活厌了的人,活在父亲权威之下的懦弱的人,但他却又是四凤最后的一丝希望,他与四凤一起离开周公馆或许是他心中最好的结局。但蘩漪的出现打破了所有的计划,懦弱的内心外只好缓缓披上强硬的外衣,但也阻止不了事情的败露。而不知发生了什么但却揭露了真相的周朴园成为了压倒周萍和所有人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段时间也是周萍心中最复杂,但却最难以表露的。周萍对于其他角色的反应和态度都是复杂的,变化的,从曹禺先生的文字中提炼出这样的动作,那样的表情来准确表达,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历练。最后还要感谢我们班的其他演员的陪伴,尤其四凤,侍萍和蘩漪,以及导演们的精心指导,才能成就这样的成绩!

最佳“蘩漪”扮演者:潘文楠

周蘩漪是《雷雨》中最打动我的人物,她对真情的追求,领她走向毁灭。蘩漪善良,火热,始终保存着美丽的心灵,即便对四凤的恨也是不得已、不忍的。她能同情,能体谅,可她太不甘,太心高。她没有朋友,没有真爱,喘不过气,她奋力地搏了又搏,在痛苦、渴望中步步偏执,在旁人眼中看来,不过是更阴森,更像怪物了而已。我自认能看清一切不幸的根源,却无奈地承认自己无法为蘩漪找到一条少些苦痛的路。当我在舞台上短暂地融入她时,我发现蘩漪用生命献上的毁灭,在一种意义上是否定性的消亡,在另一种意义上是摄人心魄的美,是独属于她的意义。作为一个演员,我不愿成为蘩漪,但很荣幸能陪她走一段路。

最佳“周冲”扮演者:叶陶阳

我很荣幸能够获得各位评委老师和观众们的认可。从一开始的剧本阅读再到选角环节,周冲给了我一种不一样的天真。这是一种十七岁少年所具有的清澈的品质。周冲的骨子里有着周萍没有的勇敢,又有朴园所不具备的同情心,这使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周冲作为表演的角色。确定最终演员后时间很赶,各个演员需要很多时间来互相磨合。但是经过演员和导演组的积极配合,最终完美地呈现了雷雨的盛宴。虽然从排练到最终表演的过程中有哭有笑,但的确是我人生中最有成长的宝贵经历。

最佳“鲁四凤”扮演者:陈昕怡

非常荣幸在这次雷雨表演中拿到了最佳演员奖。首先很感谢评委和同学们给予我的鼓励和认可。在准备这次表演的过程中,首先抛开我们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说,我觉得演戏时的情感投入才是困住我们的最大障碍。最后一幕是非常难演的一段,是雷雨中悲剧的爆发点,需要演员以万分充沛的感情注入,所以当初我们抽到这个片段时的心情确实是既欣喜又担忧的。万幸的是,我们也在一次次的排练中不断进步,以我自己的视角来看,我从最开始的想着怎样演得像,到最后完全将自己代入角色的身世和情感,我觉得在此过程中是收获巨大的。在此次演出之前,我也从未想到自己可以如此充满感情地表演,我想这是归功于所有给予过我帮助的同学们,包括仔细指导我的导演们、一遍遍与我练习和磨合的其他几位演员、为我们拍摄海报和宣传片的超级厉害的几位同学以及给予过我们支持的其他同学们......更要感谢苏老师以及语文组给了我们这样一次展现的机会。我想我们在演的过程中,不仅仅更加了解了《雷雨》的内容,更是对每一个角色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和值得的经历。

最佳“鲁贵”扮演者:舒时雨

第一次接触鲁贵这个人物还是在暑假,那时抱着任听分配的想法,让导演决定了我饰演的角色。在此之前,我只对鲁贵有一个模糊的形象:油腻的中年男人,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与丈夫。但随着对于剧本的研读,对不同版本话剧《雷雨》的观看,我对于这个人物有了更深一些的理解和思考。他油滑,但也洞悉许多丑陋;他自大自得,懂得用不同的脸孔对待不同的人;他的的确确不是个好父亲,但在内心深处,他也还为着女儿着想。开学返校后,《雷雨》的排练迅速、有序地展开。在一遍遍的磨合与练习中,导演组向我们提出许多建议,指明不足,树立目标。这在帮助我进一步揣摩角色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我将角色表现出来的能力。比如,我有很大一个问题——台词念得像个说书先生,就是得益于导演组的早期指正,才能在后来的表演中有所改善。

这次获奖其实是我们所有人努力的认可:导演组召集大家一遍遍打磨角色,先导片拍摄的brainstorm、摄影、场务,后期服化道组背后的默默支持……正是有了集体的力量,我们这些舞台上的演员才能发光发亮。

最佳“鲁大海”扮演者:丁和

鲁大海是个具有反抗精神的英雄人物,我崇敬他的斗志,渴望在舞台上成为他,向将到来的狂风骤雨呼号。为此我练习许久,尝试用他的性格生活,思考。这样的结果却是令自己变得偏执、易怒,不时对同学发火。我便思考:“为了一个不存在的人改变自己的性格,这样真的值得吗?”或许作为一名学生,这样的答案是否定的。对现在的我们而言,演绎角色不代表成为角色。当站在舞台上,你应当赋予他自己的见解,而不是让他的性格侵蚀自己的内心。我希望最佳大海的奖项不是因为我所塑造的的角色而颁发给我的,而是大家看见了这个角色的背后,是一个同大海一般尽力想变得勇敢而可靠的人。


最佳“鲁大海”扮演者:仇文恺(并列)

饰演鲁大海一角仿佛是理所应当的、极其自然的事,他是一个标准的“仇文恺式”角色————有魄力、鲁莽、冲动,依靠过往饰演此类角色的经验我能够更好地融入该角色本身。他生在破败的家庭,却也有自力更生的犟劲,他有对生活的不满,也苦于不能冲破这昏暗的现世。他是顽强的反抗者,也是旧社会的产物,他的内心是愁苦而愤懑的,他的臂膀是坚实有力的。他一时冲动只得愤然离场,作为一个反叛者他是失败的,但作为一个戏剧形象它又是成功的。在这二十余天的排练时间中,虽然我没有投入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仍感受到了组员们的热忱。感谢摄影师的大力支持!

 

导演手记片段摘录

人生并非一片坦途,而是像变化无常的天气,有时有雨,有时天晴。联排那天好不容易强忍着没哭,眼看着大家都步入正轨,又得知了一个惊天噩耗。周萍饰演者腿部骨裂,可能无法参演。这般百年一遇的境况却让我们遇上了,这让原本就不那么顺利的剧组又陷入胶着中。我和(一位肯定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学)再也忍不住早已溢满的泪水,得知周萍饰演者负伤也想参演的消息后,老师们和家长还有导演们都陷入了一个艰难的抉择之中。他从初中就想着参演雷雨,人与一个小梦想只有一步之遥。那时候我和朱面对面,一瞬间想着:这是一个未成年人要面对的抉择吗?实在是太困难了。我们都明白让他放弃这次机会有多么难过,还好我们想到了第三条路。就现实情况来看,我觉得如果准备再充分一些,效果会好很多。这是一点遗憾,但在这个过程中好像被同学之间深厚的情谊掩埋了。演出前三天换演员是一件大事,感谢林老师百忙之中予以指导以及最终周萍饰演者胡戈同学,这份勇担责任的气魄感染了我们所有人。最后圆满的演出便是我们最好的答案!感谢所有剧组成员、年级剧组以及各位老师的支持。如果那天下午之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在空转,那么最后一刻我们都是自己的掌舵人!即便一路波折,却依然充满律动、饱含希望,我想这样的经历才有意义,才有收藏的价值。就如老舍先生说的:“滋味就含在着变而不猛的曲折里。”今天的百般滋味,将最终幻化为人生的阅历,指引今后的前进方向。

                             ——高二1班 方樱频

很感谢杭外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一个可以由我们自己诠释雷雨的机会,在刚开始抽签的时候,我是遗憾的,没有蘩漪、周朴园、周冲,我也是忐忑的,我想把这出戏排得很好,想要演出我心目中三幕下的样子,被无限压缩的时间、最初不太理想的排练效果、难以完成的预告片灵感……一切小事都在无形中给剧组成员施加压力。预告片初版是很让我害怕的,我们的理论在实践面前弱不禁风,不过那个周末,大家一起开着腾讯会议,边聊边剪,熬到凌晨也不觉得疲惫。我总是想到好几个凌晨两三点还在开的腾讯会议,拍摄到剪辑从未停止的笑声,还有无数次争吵,不到一分钟又和好……从跑下五楼到操场边把王倍幸子喊回来排练,到拿着喇叭站在窗边喊“王倍幸子”,从严厉的周朴园到醉醺醺的周萍,王树轩展现了什么叫“演什么像什么”而不是“像什么演什么”,袁嘉仪经历了从满腔热血的窦娥式发声到娇滴滴的四凤,还有肖子希,从永远记不住词到流利背诵全文。于是有了小黑板上的“黑名单”,有了错一次读十遍的惩罚,这是一个总是莫名其妙开始说方言的剧组,是一个总是充满笑声的剧组,是一个大家都在喝同一种酸奶的剧组。于是我逐渐忘记了那些担忧和焦虑,不再想会不会出现交流上的问题,不再想会不会突发什么演出事故,不再想必须要拿一个什么奖。我只是想:遇到他们真幸运。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每一场相遇都不容易,但确实有这么一群人,相逢又相识。

——高二2班 姜子瑜

由于演出时长受限,剧本容量又大,我们临时决定删去一个角色。现在我依然对认真准备了那么久鲁贵这个角色却不得不换岗去道具组的虞杨英同学表示抱歉。他的妥协使自己受到很大损失,但便利了整个剧组。在这里真的非常非常感谢他的配合!问题出现时心里肯定是着急的,但作为导演不能自乱阵脚,时刻要提醒着自己此时考虑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对于这两次小摩擦,我选择了和负责的同学单独商量。台前幕后的剧组人员都十分需要认同感,我也在尽我所能地给他们最大的鼓励和认可。另外一件相比之下严重一些,往小了说是演员弃演,往大了说可能会演变为同学矛盾。对于这件事,我想了三个方案,最终选择了对剧组影响最小,对同学关系影响最小,也是对剧组所有人最负责的处理办法。每个角色演员的敲定导演组都是思虑周全的,在选择时我们就考虑到了可能的风险。因此,在问题出现时,我们选择相信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在演员发生角色塑造困难、产生情感需求问题时,我们选择一对一疏导。相比起最后演出拿几等奖、演出效果怎么样(不是说不在乎演出效果,但真心坚持人在事先),我更关心的是剧组里大家的情绪状况,是否有享受整个准备的过程。总而言之,这次导戏的过程对我来说是很大的锻炼,边学边工作的过程也让我收获颇丰。真的非常感谢整个剧组台前幕后各位同学的配合和支持以及楼老师对我们的鼓励!少了任何一个人的努力我们都没办法在最终演出那天呈现那么精彩的表演。衷心地,再次感谢所有人!

——高二3班 张琦玥

前期的淡然,却在彩排结束看到别的班的表演后开始产生焦虑,开幕并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的发挥空间,相比较后四幕的激烈冲突显得有些单薄,即使是我们自认为应该演的很精彩的演员也还有提升空间,更不用说是本来就没有把握的灯光了。这个时候离正式演出仅仅只剩下满打满算的四天不到时间,我们都有点焦头烂额以至于自乱阵脚。不过我们也很快在很多人帮助鼓励下想开了,剧组同学的开导我们不要急,其他班的朋友借给我们合适的演员服装,得到了四班所有同学的理解包容助力,甚至和五班的导演组及演员商量借来了最后获得最佳周冲同学的演员,演员和在控制室的同学主动钻研练习,在这样互助的过程中,收获了数不胜数的感动。虽然过程为地狱模式但大家都特别开心满足。到了最后的演出,下午早早的回到学校做最后的准备,又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大家一起拍了很多照片,吃了各种大家喜欢吃的甜点和鸡翅披萨,玩闹中就走上了舞台幕后,紧张的感觉瞬间达到顶峰,但是得到了徐如明老师的肯定:“我们班同学都很稳的。”确实有缓解情绪。在全场灯黑的一瞬间,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如释重负,成功开启了观赏模式。我们从这次经历中得到的,远不只是最后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满足感,留给大家的震撼,以及自己心中生动的回忆。当我们提起雷雨,想起的不再只是书本上平面的文字,而是我们脑中所看到的、所理解的、所体验的真实的故事。

——高二4班 姚乐颜 孔嘉萱

其实蘩漪、朴园和周冲的演员属于同一类型的演员,他们对剧本有一定的把握、甚至对执行效果有一定的设想,但是在真正的排练和演戏过程中还不能够熟练地控制自己达到理想的执行结果,他们需要反复试验然后找到最佳状态,再进行强化及内化。而周萍的演员需要导演在剧本理解上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一旦理解了内容然后稍加引导就会自己找到表现效果最佳的方式。这也是我认为这次导演工作中最有意思的部分:为每个演员定制个性化引导。在导演脑中的设想与舞台上的执行结果之间很重要的一环就是演员,从演员如何理解导演的设想到演员如何执行这个设想,对于非专业的我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并且很多时候这种设想的传递需要在语言的基础上辅以展示。这次排戏过程中我觉得最能够得到锻炼的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地寻找更合适的词语去描述特定场景,然后深刻地认识何为“绝知此事要躬行”。首先要解决的是节奏问题,我们在前期排练时总是分段练习,导致大局上把握欠佳,整体节奏缺少变化。其次是一些细节的内化不够,演员舞台经验不足等等的小问题。好在大家一起努力克服了这些问题,最后的演出也在所有人的努力中达到了让每个人满意的结果。而除了在台下拼命排练、在台上完美发挥的演员们,道具、耳麦、舞美音效、台词、化妆、服装等等的幕后都是雷雨能够成功演出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很高兴杭外的高二有这样一场雷雨,下在了每一个参与演出、观看演出的同学心里。

——高二5班 杭羽寒

加缪曾在戏剧谈中总结过悲剧的特性:在悲剧中,相互对立的力量同样合情合理;反之在情节剧和正剧中,只有一种力量是合法的;悲剧模棱两可,人在矛盾冲突中被撕扯,而正剧则将人性与命运的复杂冲突简单化。而《雷雨》中暴露的人与人、人与命运之间不可调和的痛苦焦灼,则超脱了既定的二元对立模式,将悲剧的深层因素导向宇宙和人的存在。曹禺在序言里谈到,“我并没有明显地意识着我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些么……谤毁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他又说“《雷雨》对我来说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宇宙是残酷的井、黑暗的坑,他想表达人与世界间某种荒诞的、不可知的、紧张的悖谬关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从宇宙的角度看,天地无仁无不仁,老子从根本上看到了宇宙的某种主宰性的力量,看到了在人间的规律和因果律背后,有命运在冷笑。当我们这样认知雷雨的时候,一种全新的视角产生了,从我们身体上切下一块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当他置身于悲剧中的种种不幸,值得悲悯。但是,这句话有一个潜在的意思:我们对于这部小说并不是一个完全俯视的视角,也难以做到真正的全知全能般的上帝视角。我们俯视的是这些人物,这些构成了我们一部分的人物,但悲剧背后真正的推手——命运却并没有被我们俯视着,它藏于无处,被我们感知却没法被我们观察。这个悲剧具有了全新的意义,因为命运并不仅仅局限在书页当中。

——高二6班 胡舒淇

商议意味着妥协,妥协意味着合作,合作意味着我们不得不为之牺牲掉一点什么,比如时间,比如效率,比如灯光,比如藤椅。但这样的牺牲不是无谓的,于我它恰恰是一种极好的警醒,让我时时脱离理想和完美的牢笼。对于整个团队来说,则是极其有效的。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繁漪和周朴园的《雷雨》。但除去了这两位极富挑战性的角色之后,我们面对的角色之演绎仍然艰辛。阅读时,我开始模糊地意识到,《雷雨》中成人化的情感并不是中学生们能够领会的,何况在短短的半个月内充分进入情境更是绝无可能。毫无方向地对角色进行揣摩,固执己见最后只会导致表演浮于表面。对于经典的再临摹也就成为了我们行进的主要目标。但是我们决议在这之中再添加一点自己的小小心意。于是,在周冲独白时,我们设置了一盏,也是黑暗之中的唯一一盏白光,以更好地衬托气氛。像《雷雨》这样的经典剧目几乎从来没有被改变的机会,从来都是四平八稳地站着,现在突然被戴上了现代剧式的花帽子,无疑是一场大胆的尝试。对于这样的转变,孰优孰劣仍未下定论,但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与我们一样,大多数的班级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改编。这也意味着《雷雨》已经不仅仅是语文课本中,低像素屏幕上作为经典的存在,它正在全新的媒介下重新释放着它的生机与魅力。最后,在海报未能放下的角落,我要感谢全体剧组人员,感谢老师们的诚心建议,感谢一同度过各个难关的导演们,感谢曹禺先生,也感谢杭外给予我们的这样一个机会。

——高二7班 沈乐童

二幕下的戏码,沉重且暗流汹涌。朴园侍萍猝不及防的相认、鲁大海的愤恨、周萍四凤的无望和繁漪的爆发,炸响了风暴中第一声雷。这段戏少高潮,多隐意与挣扎,对演员的要求极高,对人物的把握和节奏、情绪的控制要达到很精准。导演组在开始排练之前在给各个演员的台本上做了详细的注解,给了演员足够的时间消化、练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注解做出改进。演出前夕的联排,我们班的演出没有得到认可。实际上是意料之内的事,存在的问题早已暴露,那些导演们一直没能啃下来的难题,最终还是挡在了我们面前。比较与竞争之下,虽说已做了心理建设,但压力和失落不可避免。联排当天晚上第三节晚自习的排练,气氛很凝重。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在舞台上发挥的不足,自责、不甘,也明白这不是终点。在那之后的每一次排练,没有打闹,没有废话,所有人全神贯注,戏的节奏逐渐紧凑、准确,衔接与配合很明显地更有了默契。这一周里,导演与演员把自己逼到了极限。正式演出,一切正常,没有遗憾。下台以后,看着一大片的观众,脑中闪过的是宣传组日以继夜的筹备,道具组的汗水与忙碌,演员们笔挺的身板,导演组横冲直撞、手舞足蹈、声音沙哑。一切的一切,所有人熬过的压力和质疑,来去的心情与得失,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奖给别人看,掌声给自己。属于高二八班的《雷雨》,从初夏走过深秋,故事还会继续。

——高二8班 潘文楠

沈育丹撰稿 高中语文组统稿

全体演职人员表

第一幕上 高二4

导演

姚乐颜

副导演

孔嘉萱

演员

杨斐童  

舒时雨

贾晨希     

鲁大海

叶陶阳 冲(友情出演)

道具

郭宇轩

方磊 吴雨伦 周子玥 尹易和 喻尔涵

孔嘉萱 姚乐颜 杨斐童

舒时雨 蒋恺 何天晖 俞乐

宣发

杨斐童 罗心桐 朱睿佳

徐乐涵 姚乐颜 孔嘉萱

舞美

孔嘉萱 姚乐颜 赵亚东 陈宇杰

服化

贾佳怡 李菁 孔嘉萱

 

第一幕下 高二5

导演

杭羽寒 陈祺煊

副导演

陆卓铭

演员

侯诗雨 蘩漪  

鲍若涵 朴园

徐子峻 周萍     

叶陶阳 周冲

张可优 四凤

服装

侯诗雨 陈祺煊 杭羽寒

妆造

王禹诺  剑高三B林非宇

道具

郑天浩 吴吉 凤俞子墨 杭羽寒 袁天奕

宣发

郭家彤 凤俞子墨 陈祺煊

舞美

仝书楷 陈祺煊 张洛源

 

第二幕上 高二1

导演

方樱频

副导演

刘思仪 朱嘉蕊 骆芷欣

赖彦辰 陈思安 余科文

演员

贾雨涵 四凤

周萍

   繁漪

陆亦佳 侍萍

吴宜丰 朴园

沈斯宸 鲁贵

余科文 特别出演

宣发

陈思安 边策 程伊 朱嘉蕊

舞美

寿涵晓 赖彦辰 陈佳乐 朱一心

朱嘉蕊 边策 田湛

服化

朱嘉蕊 陈思安

道具

查雅丽 陈佳乐 俞徐乐涵

 

第二幕下 高二8

导演

潘文楠

副导演

娄戌玥 章诗佳 刘雅珞

演员

厉鉴秋 朴园  

张心扬 侍萍

潘文楠 繁漪  

郑王睿 周萍

仇文恺 大海

黄佳钰 四凤

董鑫磊 周冲

陈俊涵 赵哲浩 朱益韩 仆人

道具

艾浩林

娄戌玥 田若岚 何屿帆 韦思琦    

陈晓彤 赵哲浩 朱益韩   

何朗程 左子涵  

宣发

章诗佳 童瑶 肖湘怡

项劭怡 潘思诺 严瑶琦

舞美

潘文楠 娄戌玥

 

第三幕上 高二7

 

导演

沈乐童

陈宇涵

李烨豪

副导演/表演指导

濮思羽

演员

张梓航

鲁大海

边靖涵

胡娄允艺 鲁侍萍

道具

傅诗婷 周祺洋 林泊舟 李宇炜

鲁杰辉 熊厚博 章承越 莫朕炀

服装

刘铮闻 祝心悦

舞美

濮思羽

字幕

李宇炜

宣发

余子萱 沈乐童 李烨豪 林泊舟

 

第三幕下 高二2

导演

姜子瑜

副导演

杨婉清 沈育丹 陈缘

演员

袁嘉仪  

肖子希

王树轩     

郑梓萌

王倍幸子 鲁大海

道具

肖子希

 郑皓天 王佑安 宋奕韬 金紫涵

沈容而 陈缘 邵川 唐梓涵 朱张睿

 程漪超 潘昊承 谢子毅 郑以诺

宣发

袁嘉仪 姜子瑜 沈育丹 宋奕韬 郑皓天 王佑安

李思妤 周裕扬 朱逸纾 余佳乐

 

舞美

韦伊 郁家桐 宋奕韬

李思妤 陈缘

 

第四幕上 高二3

导演

张琦玥

副导演

周越 薛瑀沜 陈果

演员

胡舒妤 蘩漪  

刘宸聿 朴园

郑嘉睿 周萍     

李雨洋 周冲

徐之凡 鲁大海

吴家晟 仆人

道具

王皓嘉

虞杨英 滕昱 姚栩涵 徐熙如

黄以勒 陈果 周越 陈寄澜

傅子墨 尹涵静 朱姜乐 俞恺睿

吴家晟 张琦玥 李雨洋 邹博帆 李承展

宣发

尹涵静 周越 邹博帆 朱姜乐

朱悠游 傅芷祎 虞悦

舞美

傅芷祎 陈昌怡 张萱 张琦玥

 

第四幕下 高二6

导演

胡舒淇 俞楷文

演员

陈欣怡 四凤

徐乐祺 周萍

贾怡祯 侍萍

张赫维  鲁大海

何诗琪 蘩漪  

袁奕淳 周冲

蔡章睿杰 朴园   

余子墨 仆人

服装

何诗琪

化妆

何诗琪 胡凌萱 江晨希 俞楷文

道具

江晨希 周若安

沈梓珩 来稼舟 蒋翌楠

宣发

彭信 童妍 何诗琪

灯光 音效

童妍 邹宁

 

年级导演组

导演:沈育丹

副导演:娄戌玥、陈祺煊、王畅、徐乐祺

 

主持人

贾晨希、郑梓萌、李烨豪、段盛堃

 

指导老师

楼佳钰、苏云生、江晨曦、徐如明

 

特别指导

林存富、倪江

 

评委

黄岳杰、律婳、孔黎娜、金子欣

 

舞台技术支持

郑叶青 郑奇

 

摄影

边策、陈思安、刘思仪、王佑安、唐梓涵、韦伊、傅芷祎、王皓嘉、徐之凡、周越、徐乐涵、郭嘉彤、商芷含、吴双、裘真、彭信、童瑶、童妍、肖湘怡、龚嘉文、许燕、柏晗、楼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