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阅读点亮智慧,书香满溢校园——我校2022年暑期教师读书分享会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724 发布时间:2022-09-07 08:58:23


让书香满溢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8月29日下午,我校暑期教师读书分享会在报告厅举行。分享会由教科室副主任林存富老师主持。富兰克林说过,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位,重要的是书的质量与其引起思索的程度。六位分享的老师暑期里精选书目,潜心阅读,以自己的思考理解,启迪大家的智慧。

徐洁老师的推荐书目为《中学生思辨读本》。徐老师分享了三点阅读体会:第一,光有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索引式阅读。从节选到全文,从一篇到整书,从作家的这一本到那一本,从那一本到相关的另一本,顺藤摸瓜,读书就能自得其乐,研究也自在其中。第二,光有共鸣是远远不够的。思辨性阅读强调以主体的姿态进入文本,以平等对话为桥梁,追求个人理解的完善和超越;相比于印证式阅读,它更注重鉴赏过程中的对话姿态,辨别、反思与建构的意识。越是高明的艺术家越善于伸张自己的价值观念,越善于在无形中操控读者的情感态度。越是这样,越要以对话而非跪拜的姿态阅读。加之网络时代的加持,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更具鉴别力的对话能力与媒介素养。第三,光有考试评价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设计多彩的阅读活动和一定的评价标准,在活动和评价中“隐藏”策略,避免自己横亘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完成的是阅读活动,建构的是阅读策略,逐步打开阅读的门径,展示一个真正的读者是怎样阅读的。


推荐书介绍:

《中学生思辨读本》由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2019年修订,共5本书。《古典诗歌的生命情怀》编选了99首诗歌,按照主题分为生与死,情与怨,功与名,家与国,物与我,穷与达,进与退,今与昔,离与合,悲与喜。《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定位“九部名著与你一起思考九个人生问题”。《现代杂文的思想批判》按照思想专题分类,在经典杂文的交互下作群文阅读。《当代时文的文化思辨》,万字时文阅读,分为人物、历史、思想、典籍、世态五项专题。《学术文章的论证魅力》,分为文学与艺术,历史与社会,哲学与思想三部分。


陈建杰老师的推荐书目为《陶行知论生活教育》。陈老师简要介绍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重点介绍了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教育和教师时,多次提及陶行知先生,引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名言警句,号召全中国教师要学习陶行知,弘扬陶行知精神。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自觉传承好陶行知师者典范的初心与使命,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学习陶行知先生立德、立言、立功,为人、为学、为师的精神,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结合本职工作,陈老师提出了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在寝室管理的实践设想,依据“四节”,即“节奏、节目、节气、节日”探索寝室劳动育人建设,改变单一化、简单化、形式化的劳动形式,让劳动成为“劳动教育”,切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推荐书介绍: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陶行知的生平事迹,研究了他关于生活教育论的思想与实践,着重揭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借鉴作用和启示。本书的特点是为收录的每一篇文章做了考释,介绍了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他人的评价,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陶行知先生的生平,及他实践教育思想的举措。

袁劲松老师推荐的书目为《从教走向学》。袁老师以圆作比,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教学目标比作半径,教学不依据课程标准,没有对准圆心,就难谈达标。袁老师认为,课程标准指导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更加关注人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聚焦真实的问题情境,聚焦现实问题的解决,在教学评估上,应走出对具体知识点的考察,走出偏题怪题的误区,立足真实情景真实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虽然是我们熟悉的,但未必真正重视它。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重视一个个的教学环节,而抛开了整体教学目标这个方向性的东西,方向不对一切白费。最后袁老师认为要高度重视对教材的解读,因为教材的思想性强,承载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教师要立足学生综合品质的培养,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学科内容传递给学生。

推荐书介绍:

《从教走向学》由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春易。本书立足核心素养的实践,以教师的视角,结合已有的经验与探索,通过具体案例阐述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维度、策略和方法。本书给大家提供了在课堂中帮助学生学习,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和工具,并指出了一些容易出现的误区。

盛旭建老师推荐的书目为《非暴力沟通》。盛老师被书中“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一句话吸引,深入阅读,发现该书是关于爱的能力的经典著作。日常生活中,人们惯用的道德评判、比较评价、回避责任、强人所难等方式蒙蔽了爱,使我们的言语带有一定的攻击性。非暴力沟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如何做到非暴力沟通呢?盛老师提炼出四个词:观察、感受、请求和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并及时反馈,合理的表达愤怒,不归咎于他人,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等。


推荐书介绍:

《非暴力沟通》是2009年1月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非暴力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与幸福。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与和谐将自然流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非暴力沟通列为全球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领域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之一。这本书教你如何更好的说话,说不伤人的话,说更有智慧的话。


洪琳老师推荐的书有两本:《项目式教学——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和《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洪老师首先和大家交流了项目式教学的关键发展阶段,介绍了巴特教育研究所提出的项目学习黄金标准,包含核心项目设计要素和项目式教学实践两个模型。随后,她介绍了夏雪梅博士从学习素养视角对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施进行的本土实践和中国建构,重点介绍了学习素养视角下项目化学习的四个特征和六个维度的项目设计框架。最后,洪琳老师还介绍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特征。她结合我校英语教学的实践,简要阐释了杭外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组织形态。



推荐书介绍:

《项目式教学--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为巴克教育研究院的苏西·博斯和约翰·拉,译者为周华杰等。这本书结合教师的实践记录和反思,用通俗易懂的译文介绍了如何按照七大项目式教学实践(即建立课堂文化、设计与计划、与课标对应、管理教学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搭建学习支架、参与和指导等)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

《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作者为夏雪梅。夏雪梅博士在这本书中提炼了学习素养视角下项目化学习的四个特征,创建了包括六个维度的项目设计框架,充分体现了项目化学习时代性、本土化的特点。针对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她给出了符合我国本土情况的大量项目化学习设计案例和辅助工具,并结合理论框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点评。

杨慧慧老师推荐的书目为《积极心理学》。杨老师以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索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与实践”为题作读书分享。随着积极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由侧重中小学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正,向重视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与心理问题的预防转变。《积极心理学》书中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认知状态和亲社会行为等理论,为积极学校教育指引了方向。结合读书心得与工作实践,杨老师提出教师的关怀与积极情感,可以为学生提供安全基地,允许他们探索并实现学习和人生中的目标。此外,学校还需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为班级心理建设提供好的倡议,开展同辈互助;拓展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营造温暖包容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教育应该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所以教师也要从发现学生的问题和缺点转向欣赏学生的优势和资源,为学生建立安全感、满足感和关联感,共同守护学生的心理安全。


推荐书介绍:

《积极心理学》是由积极心理学开创者之一C.R.斯奈德和沙恩·洛佩斯撰写,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第一部综合性的教科书。本书不仅有全面的总结文献,而且精心设计了练习和专栏,鼓励读者将积极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实践,由此将积极心理科学带入生活。书中所阐述的主题包括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来改进学校教育和工作,以及如何提升人们相互协作的生活方式。

(教科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