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劳动最光荣——记初一年级学农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4187 发布时间:2022-06-22 10:09:41

劳动是人类智慧。身为初一学生,参与学农活动是我们体会劳动,体会乡村生活的重要一步。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体会了多方面的劳动。从煮饭到农地实践,广大劳动者的形象在我们心中已然标上了优美的标签。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其中的苦。在生活中,不浪费是对劳动者最基本的尊重。仅仅劳动了两个小时的我们便难以坚持我们需要接受更多的劳动教育,也深刻意识到了劳动者的不易,鼓励自身成为更好的劳动者。

初一1 谢语轩

 

太阳炙烤的是我们的肉体历练的是我们的精神。本次学农,经过挖土豆,包饺子,炒年糕,每个人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为班级做贡献。我也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和暴晒在阳光下的艰熬。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我们只农作了两个小时,就腰酸背痛了,而辛勤的农民伯伯是常年与农田为伴,与烈日并行。所以我们要珍惜,重视集体,重视劳动。我们应将劳动美德传承下去。

初一1 祁骜古

 

今天一日的汗水、泥泞,换来了我们无数的收获。“汗滴禾下土”,土中却生出了饱满的果实;“春种一粒粟”,秋日便可望见无边田野。

我们握紧手中的铁铲,可忆见农民便是如此终日劳作?我们用手用力地掰下蚕豆,可忆见农民便是如此积年累月?我们皱着眉放上柴火,可忆见农民便是如此无数日夜?

“学农”学的不是“农”,而是去泼洒汗水的辛勤,在烈日之中锄禾的坚毅,就是这些精神,可使我们受益终生。

初一1 何沁菲

 

自古以来,劳动之事,苦乐参半。

今日于农场学农,颇为忙碌。挖土豆收蚕豆之事,本只作为学农中小小一环节。而我等劳作一时,便累倒不起,只感劳辛。而想农夫农民,于何等烈日之下,行走于田埂之间,日复一日,其劳苦程度不言而喻。相向之下,颇感惭愧。农耕劳作,在于结果;而学农之事,参与与付出为重中之重。农,是团结合作,也是努力付出之事。农是民生之本,吾等必然体恤重视。

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吾等生活中缺失劳动,需要劳动,此番话则甚为警醒,引人深思

初一1 沈鸥洋

 

来到杭外第一次学农,竟让我找回了军训时在烈日下训练的感觉。明明只是挖挖土豆做个饭,去了农场后才真正发觉出这些平凡事物的不易。一上午汗流浃背,虽然晒黑了一个度,虽然报废了一双鞋,但我觉得这值得,让我们懂得了饭菜的来之不易,让我们明白了劳作的辛苦。也许以后,我吃饭时会有更深的体会,也更能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

                                                          初一1 赵玥琪

 

早已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无忧和没有危机感的生活也许使我们淡忘,甚至忘却了每个果实,种子背后是什么?在炎日下的一锄锄,一寸寸土,一个个豆荚,被污染溅脏的裤子,被汗水浸湿的衣服,由白转黑的手套……那有什么衣食无忧的生活,不过是有人在背后日复一日的在田间奋斗劳作罢了。

初一2班 孙煜妍

 

半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城市现代化教学生活中的学生意义重大。我们需要知道美好生活的来源是苦。但我们也要像农民伯伯一样,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搜寻不同,苦中作乐,表现出最阳光、最快乐的自己。

初一2班 宋雨昊

 

要劳动才有收获,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的成功离得开劳动。劳动是新时代少年的必备美德。这次的学农活动,让我们体验到了在舒适的家中体会不到的别样滋味。那一个个溅上衣服的泥点,一滴滴落入泥土的汗水,成就了我们繁荣的新时代。

劳动最光荣!

初一2班 宣成烨

 

对于平时缺少劳动的我们来说,学农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让我们锻炼了能力,体验了阳光下干农活的感觉。也给了我们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一天。同时通过一起下厨,大家也增强了对合作精神的认识,虽然技艺不高,但包含了满满的炙热。

初一2班 张天韵

                               

经过这次学农体验之后,我感受到了农民伯伯们的辛苦,平时不管多热,农民伯伯们都要顶着烈日在田里干活,各种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平时吃饭的时候也要珍惜粮食,尽量避免粮食浪费,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劳动也不仅仅只有苦,我们也在劳动中感受到了乐趣

初一2班 周楚菡

天空中终于冒出了袅袅炊烟,一瞬间,同学们的鼓掌声,水落入锅的拍击声,抬轿子的吆喝声,一起炸响了开来。没用多一会,一个个饺子便在水中跃然。细一看,便能发现那一个个都不只是饺子,竟有小笼包,肉馅的烧卖,乃至迷你的UFO。但同学们已不再管这些,多一个碗,抢一碗饺子,便站到一边吃起来,一边吃,一边还与旁边的同学议论着饺子的形状。

毕竟,一上午的劳动,也实在不容易啊。7点整,便要从学校出发,8:30到达农场,漫漫的劳动之旅便正式开始。一个小时的时间,奉献给了土豆。同学们嘴里说着“婆忒头”(potato),谨慎地握着手中的小锄头,向仅有两行的土豆吹响了冲锋的号角。他们勇敢地和虫与杂草搏斗,挖出一窝又一窝的土豆,送入了农场的仓库。点心时刻,压在玉米下的半锅土豆,也许就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

最令人头痛的,必属清理蚕豆。一株株还不及我们肩膀高的蚕豆,对大地却有一种莫名的依恋,已需要我们用体重优势将其征服;面对“神秘莫测”的水坑,我们只能先牺牲我们的鞋,一点一点的用杂草铺出一条路来。忍受着浑身难以忍受的痒,一袋袋蚕豆终于被运走。

过了这些“坎”,同学们对做饭的热情自然就更高几分。待到火终于生好,饺子也已包出两大板来;无论味道如何,它都是我们同学的劳动成果,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歌颂的。

学农虽欢乐多,但其背后的道理,却是深刻的。我们挖的土豆,清理的蚕豆,都只是硕大的农场中的冰山一角。那真正的农民,又该如何把他们收尽呢?更何况,这还只是收蚕豆……

                                                 初一3班 刘宏轩

 

从小,我就是属于那种从来不劳动的人,家里活都是爷爷奶奶干的,再加上市区里的环境,我很少接触这样的农活。这次学农也算是一次体验了吧。

刚开始听说要学农,我的心里其实是有点排斥的——本身就什么都不会,还要去泥泞的菜地里踩一脚泥,与各种小昆虫见面sayHi,想想就鸡皮疙瘩起一身。到了农场之后才发现,和同学们一起劳动的乐趣还是很多的:一起挖士豆,再比较一下谁的体积更大;清理蚕豆时男女分工合作,看着班里的男生把蚕豆连根拔起;同学们围在一桌一起包饺子,生永远也生不起来的火,最后再品尝一下自个儿做的饺子和炒糊的年糕,充满欢声笑语地度过了这半天。

小时候只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却从来没有体会过劳动究竟有多辛苦,我相信这次学农,学到的不仅仅是农作的技巧,更是一颗爱劳动的心,只有亲身经历过,你才能真正体验到农作的辛劳,所以,一起去劳动吧!

初一3班 朱睿果儿

  

这次学农活动,收获颇丰。许多周围人尽显自己在农务活和烧火做饭方面的能力。在挖土豆、清理蚕豆棚、生火做饭这三大活动中,记忆最深的唯有生火。前期眼瞅着七八人围着灶台七嘴八舌地各抒己见,但就是不见什么成效。直至5班的“大师傅”带着酒精和纸片等“高科技产品”前来助阵方才生起微弱的火苗。(后来又灭了,第二次才真正点燃)其过程不可不谓坎坷,不得不说麻烦。但明知前方烟滚滚,亦要奋勇上前试。

这次学农不止是一次说说笑笑寻欢作乐的活动,也是一次体验生活、珍惜当下美好生活的机会。

                                             初一3 葛伟铭

 

——学农,让人向往的两个字,随着颠簸的大巴,还是在“欢笑”与“叫苦”间落下了幕布

这是我们在杭外的第一次学农,有感慨也有反思。虽然只是两个项目而已,但同志们的活力,那是展示了个淋漓尽致。虽然一开始就有人喊“还不如娟娟子出的数学题呢!”“我要写作业!”之类的话,但总有那些个“胶原蛋白”(虫子)一类的话题,能让我们用笑容面对滴下的汗水。有的还在小河沟边游戏了起来,就连村口的狗子都成了我们的玩伴。一个充实的上午,总体收获不错,大家伙合作很默契,都投入到了劳动中,还闲着的同学下次加油!

                                                 初一3 李文豪

 

今日学农了一上午只是初步的两个活动就体会到了劳动的苦与乐!那土豆一个个似宝藏似的深深地埋在地底,需用锄头才能挖开。一锄下去,轻了还好,重了那圆圆的土豆便只剩半个在地底,另半个在锄头上……拔杂草拔不干净,使出浑身力量拔净了,从地中除掉一丛,心情也是十分巴适的!在汗水挥洒后,虽已极累了,但看向那一袋土豆或蚕豆时,身上的疲劳也便全无了,换了张天真的笑脸。吃上一口自己烧的饭时,知道了这粮食生产到入口的艰难,也许便会记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话语,节约粮食,体会到农民甚至家长的生活不易。

蓝天白云下,一行人戴着手套走在田间,地里干活的画面或许是今年最难忘的。今天我们又在成长之路上踏上了一个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带着草和泥的脚印。

                                                  初一3 林琦诺

 

稻果丰收,芒种将近。我们在学业之余入乡野田间体验农忙之乐。

除草、挖土豆、采豆荚、生火、包饺子、炒年糕……在热火朝天的夏耘时节,穿梭于树林田垄之间,与虫鸟作伴共赏劳动之美,和同伴相助共享勤劳之乐。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崇尚勤劳,制定历法,精耕细作。我们也应当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农作文化,以勤劳为本,为幸福的美好生活助力。

                                                 初一4班 倪铭荃

 

灿烂的朝阳迎着前路,缱绻的晓风荡漾两旁。在下车的一刹那间,独属于农野的自然芬芳便将我们包围。

我们在土地上留下欢声笑语,我们在草丛间留下足迹。学农诚然是辛苦的,汗水浸湿了衣襟。泥土沾满了手掌,火热的阳光炙烤着我们,土里居住的“朋友”令人惊吓,但走出校门的我们克服了这种种的困难。我们挥洒汗水,燃烧青春,展露了不凡的耐力和勇气,从中也学会了很多知识。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初一4 张海洋

 

学农是给我们的一场磨练。我们也交出了完美的答卷。在潮湿、布满虫子的地里挖土豆;清理杂草丛生的蚕豆地、包饺子、炒年糕……这些我们不熟悉的事情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我们没有一个人轻言放弃,没有一个人退缩,而是想着为集体贡献力量。野餐时我们做的创新菜就是我们创新劳动的最好体现。

“劳动最光荣”,它不仅只是一个口号,更是我们加油向未来的宣言。

                                              初一4班 胡一周

 

这一次的学农活动我们组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不怕脏不怕累,团结互助,非常具有集体精神。这次学农的经历是一个区别于课堂学习的另外一个层次,让我们学到了在书本里面学不到的东西。这次活动意义重大,不仅在于我从中学会了新的技能,也使同学们更加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这次学农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展示及学习技能的平台,也让大家发现了周围同学的优点。我们看到了大家不同的特长,同学间互相的了解也更加深入了。

                                             初一4班 李睿妍小组

 

这次是我第一次参加学农活动,这次活动由挖土豆、摘蚕豆、做饭这三部分组成。在活动过程中,困难有很多,比如火辣的太阳、数不清的虫子和粘得到处都是的泥土,我们似乎一刻也没有坐下来好好休息过,但是大家谁也没有抱怨,都坚持了下来。我们也体会到了不少乐趣,在淳朴的环境里团结合作,我感到收获颇多。

                                               初一4班 朱振南小组

 

立夏刚过,阴雨了几个礼拜的天空奇迹般地变晴。在其他学校的朋友们正吃着早餐进校门的时候,我们早就已经在学农的路上了。

第一次进杭外,这个崭新的世界,扑面而来的是许多新鲜的体验。其中自然包括学农。最后一个出发的我们第一个开始干活。我们组一头扎进了土豆田,拿起小锄头开始翻地。

组员们里外忙活,干得热火朝天。平时不怎么爱动的家瑞拿着越来越沉的麻袋四处奔波,丝毫不嫌累;锄头不好用,我们就用手刨;害怕虫子的伙伴们直面蚯蚓和千足虫,却一声不吭视而不见……沉甸甸的土豆装满了两麻袋,而我敢说,我们立下了汗马功劳!

没想到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挑战。说是拔蚕豆,可我们的地里并没有多少豆子,更多的是顽强过头的野草。三个男生竟然拔不动一株草!正因为如此,当我看到陈诺和欣杭把脸涨得通红奋力拔草时,心里只有两个字——敬佩!

饿了一上午肚子,午饭尤为重要。我和沛颖两个人负责包饺子,一会儿功夫,成果颇丰。歆瑞一直负责生火,火小了就扇风,火大了更是寸步不离……一顿美味的午餐离不开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大家吃饱后,突然发现有几个同学忙于干活还饿着肚子呢。

返回的路上,大家靠在座椅上,睡得正酣。我们在时光飞驰中度过了劳累却幸福的一天。

                                                  初一4班 洪煊晨小组

 

阴雨连绵了多日,好不容易出了阳,略带炎热的太阳光洒在肩头,找回了夏日那份专属的炎热。

杭外新生学农活动如期而至。一入农场,扑面而来那泥土裹着菜的清香,瞬间梦回故土,亲切至极。自打回了城,我有半年多未到农田来了,再次拿起锄头未免带了几分生疏的感觉。从小怕虫子的我被土里的“朋友”吓得不轻,一直小心翼翼地挥动锄头刨土,怕惊扰了它们的清梦。有时候难免用手去刨,故只能咬着牙,闭着眼睛尝试,一来二去胆子也大了起来,干活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在蚕豆地里,只是照着爷爷的方法从根拔,因为力气小,硬是拔不动。唤了几个同学同时发力,众人蹬着地、攥着根,一起往一个方向使劲儿拽,好不容易才拔出了根。流了不少汗,汗水浸湿了衣裳,脸颊红扑扑的。蚕豆的根茎上有刺,很多人一不小心就着了道,小臂上红一阵紫一阵,仍然兴趣盎然,没有想象中的娇气,确是让我有些讶异。

生火的过程一波三折,火总是倔强地着不起来。好不容易起了火苗,一不留神又熄了过去,心脏经受了不小的折腾。幸而有同学坚持不懈地守在炉口,守护着火焰,才没让午饭泡了汤。回想此事,莫名对乡下的爷爷多了份敬佩。

虽不是第一次下田,但仍有些倦意。同学们的吃苦耐劳与细心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或许学农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与心境。

                                                    初一4 陈芊凝

 

2022516日,初一年级开展了一次学农活动,地点是杭州外国语学校的金穗农场,在半天多的学习中,我们体验了一次农名伯伯的生活,脸朝黄土背朝天,汗如雨下。以下是我们班部分同学的感受。

下地干活的辛苦不必多言,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满足。当一排排蚕豆被你清空时,当锄头落下,露出新鲜的土豆时,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表。中午的午餐是大家共同完成,包饺子炒年糕,大家忙得不亦乐乎。饺子轻轻一咬,出奇美味,这也许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自然觉得美味。这段经历非常难忘,在我们的生活中,与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我们很多同学已经不知道很多植物的名称。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唯有珍惜,才是对农民伯伯劳动的最大尊重。

                                                   初一5  姚欣言 李井然

 

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生活的乐趣早已被手机或游戏所覆盖。学农活动让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淳朴快乐。阳光晒得睁不开眼,汗水模糊了视线,一包包蚕豆,一袋袋土豆带给我们满满的成就感。在远离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田野上,一切都是那么的静谧美好,青草的气味在鼻尖荡漾,鸟儿的叫声在耳边萦绕,身旁同学的嬉戏打闹更是为这夏日添了几分活力。

                                                 初一5班 耿如意 段瑾萱

 

烈日拂绿树,5月是劳动节,我们也传劳动之风下地劳动,劳动的内容有采蚕豆,挖土豆,包饺子,炒年糕。给我的感受是劳累,缭乱与拥挤。但也有一份美好在其中:友谊、细致与团结。原因大概在于采豆是辛劳的,但是大家合作完成,增进友谊,挖土豆的过程眼花缭乱,但收获了细致,包水饺十分拥挤,大家努力做着自己擅长的事,实在是团结。大半天的劳动,大家筋疲力尽,这也告诉我们,看起来美味的食物背后有着许多人的辛苦付出,我们应该勤俭节约,珍惜粮食,不能铺张浪费。

                                              初一5班 牟羽彤 王睿琪

 

我最大的感受是农民生活的艰辛,一天之中要时刻工作,顶着烈日冒着风雨,浇水施肥,刨土播种,忙忙碌碌。这更让我珍惜粮食珍惜蔬菜,尽量做到光盘,这一次体验是特殊的,对我来说也是珍贵的体验。  

                                                初一5班 赵一航 徐宏安

 

清理蚕豆培养了我们的细心,在一片绿油油的豆田中,不漏过一颗蚕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拔豆杆捡豆子装袋,一步一步需要大家分工合作,增进了友谊。挖土豆如同挖宝藏一样,找准红色的根挖下去,一颗颗黄澄澄的土豆在等着你。野炊就更有趣了,如何生火如何炒菜怎么包水饺,每一件事都不太容易,当我们一起品尝着香喷喷的且亲手制作的水饺和年糕时,甭提有多美味了。五彩缤纷的学农活动在炊烟袅袅中结束了,我们流下了汗水收获了喜悦。

                                                  初一5班 董洁旻

 

清晨,我们披着从教学楼后懒懒升起的朝阳洒下的晨晖,踏上学农之旅。立足于广袤无垠的农场,所看到的是“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柵鸡栖半掩扉”的农村。就是在这儿,我们学做农民,了解每一颗粮食如何进入我们口中,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在这儿,我们“亲自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我们感受到农民伯伯辛勤劳作时滴下的每一粒汗水的力量。时间在劳作时整齐的口号声中溜过,在休息时的欢笑声中蹿走,随着那袅袅的炊烟一直远去了。返回学校的旅途中,我们疲倦不堪,但我们的心灵却像那田间翩翩起舞的蝴蝶——轻盈地飞上蓝天。

初一6班 徐子腾

 

学农使我们体会了农民之辛劳,田地之多彩。许多劳动却无想象中的那般简单,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许多任务中,合作是一项必备之技。要想清理完那一片茫茫的蚕豆田,一个人是干不完的。一队拔,一队摘,一队运,才能提高效率。起锅时亦是如此,烧火,主勺,各司其职,才能把饭做好。团结就是力量!

初一6班 陈子安

  

伴着初夏的清风,踏着轻快的步子,满怀着对升入初中后进行的第一次学农活动的期待,我们步入了HFLS的农场。劳作的过程是艰辛的,刚开始的时候总不如我们原来想的那么顺利。但一番努力后,我们渐渐全身心投入了农活之中,倒是品出了一番滋味。

大半天时间过得飞快,一下子光阴就从指尖溜走了,抓也抓不住。可还是留下了不少东西的吧,我们算是明白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合作的重要性,一起度过的学农的时光如金子般沉甸甸的,载着满满的收获。

                                                     初一6班 周意非

 

在初夏阳光的照耀下,我们迎来了进入杭外后第一次学农活动。使我印象最深的环节,莫过于挖土豆了。怀着对地下未知的土豆的好奇,同学们高效地展开了对土豆的寻找。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推移,原本平整的土豆地变得“坑坑洼洼”,麻袋也逐渐鼓了起来。纵然辛劳,收获得喜悦也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难忘的是同学们在挖土豆时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力气大的男同学负责用锄头挖掘和发现土豆,细心的女同学则负责把土豆从泥土中挖出,另外还有同学负责运输……在这样的合作之下我们班收获颇丰。

学农不仅让我们明白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艰辛,告诉我们要节约粮食,珍惜劳动者的汗水,更让我们明白了高效的合作分工的重要性。即使学农仅仅只有半天,它蕴含的道理能让我们终生受用。

初一6班 杨子娴

 

五月的阳光已不似那么温柔,但同学们干农活的热情非常高涨。同学们在摘豆子的环节总是争分夺秒。想着蚕豆在叶群中隐匿着各自的身影,同学们像是也变得兴致勃勃了,开工后的效率也是极高的。当看到蚕豆苗整齐地码放在田埂边时,当看到几个编织袋慢慢鼓起来,直到装不下时,说没有成就感是不可能的。接下来是挖土豆,看到大小不一的土豆最终都被我们“一网打尽”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些欣慰的吧。生火做饭也是团队合作精神的最好体现。

初一6 陆嘉怡

一、学农有话3

烈日下,我们来到了金穗农场,将酝酿已久的期盼之情泼洒在田畦中。我们经历了清理蚕豆,挖寻土豆、制作午餐三个环节。同学们都为大家的劳动成果而满心欢喜。当然这期间也不是一帆风顺,例如在挖土豆时,锄头不够了,我们组的同学两人合作,轮换使用,让每个人都参与到了劳动之中。除此之外,清理蚕豆的组内合作分工与制作中饭的全班合作,也都让我们意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次学农活动不仅让我们学到了一些农业上的知识,也增强了我们的合作能力。

707班第1

 

今天我们去了杭外农业基地,我们清理了蚕豆棚挖了土豆。一开始我们小组分工不明确,效率比较低。经过讨论后,我们决定先把蚕豆梗,再将蚕豆摘下,同时由外向内进行采摘。当大家一起拔一起配合的时候,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这让我们知道,劳动也需要协作。在挖土豆的过程中,总是要挖到很深的地方才能看到土豆,而且还会有很多虫子,但是很多同学都克服了这些问题。做出来的美味食物,背后都是同学们的爱心,这更教会我们要不浪费食物,珍惜劳动果实。以上活动,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劳动能力,而且让我们对劳动加深了认识。

707班第7

 

过程总结:1.在清理蚕豆的过程中,我们懂得了做事情要分工明确,小组成员间要互帮互助。2.在挖土豆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在劳动中,我们既要保护他人的安全,也要保护自己的安全。3.在烧饭的过程中,我们都没有因为饭菜没有很可口而斤斤计较,这体现了我们班的凝聚力。

方法总结:1.合作时可以有适当的“攀比”心,适当的比较可以激发每个人的斗志。2.合作时要适当退让,学会退让,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认识总结:这次活动,少了一份稚嫩,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娇气,多了一份吃苦耐劳的精神;少了一份随意,多了一份担当。虽然我们这天过得并不轻松,但繁重的农活,艰苦的环境,锻炼了我们的身体,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念。

707班第3

 

二、农后咏诗1

求难与求易

当你站在农田面前,

田里杂草丛生,

泥泞满地。

假如你要将他清理干净,

你会选择深入其中,

还是收拾后方?

 

有人说,

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尝试一些艰难的事情,

更加容易成功。

 

有人不然,

所谓“顺势而为”。

做正确的事,

不仅容易成功,

而且不难。

 

我却认为这两点都不对,

在难易与成功间寻找因果关系?

这条思路,

本身就有问题。

 

那天早晨豆枝满地,

农田里尚未经脚印沾染。

采摘豌豆所获的,是我们的经验!

艰难的尝试或许不会让你成功,

但一定导致成长。

 

所以,不妨让它们组合起来,

那些易的,是手艺的增长,

那些难的,是思想的成熟。

707班第3

 

三、学农写画5









骄阳正好,风过林梢,彼时他们正当年少。

五月的天,骄阳似火,少年共赴学农之路。

蚕豆成袋,豆苗成堆,齐心协力清理豆地。

铁锄一挥,土堆叠起,一筐汗水一袋土豆。

水饺一盘,年糕一碗,炊烟腾腾其乐融融。

学农路上,苦乐相随,先行苦累后有欢乐。

愿,青春少年永在。

              初一8班 何伊涵

 

曾经,向往着蓝天湛湛、大地苍苍的壮丽,却从来无法领悟其中真正的奥妙与乐趣;曾经,享受着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生活,却从不知道背后一点一滴的辛苦与付出。

最难忘的是挖土豆的时候,我们拿着小锄头,踌躇满志地奔入泥地里,开始奋力拔草、刨土。有些地方土黄的土豆冒出了脑袋,有些地方一锄头下去只剩支离破碎的土豆残骸,有些地方挖出了千年遗物残砖断瓦,而有些地方钻出了蚯蚓、蚱蜢和青蛙,引来了阵阵惊叹。来时整洁的衣裤已沾满泥土和汗水,然而双手却捧出了一个接一个的果实。走出来时,已汗流浃背,腿酸不已,可诚然,挖出这么多土豆的成就感写在脸上的。

学农的诸多经历,是说道不完的。它带给我们一份永生不灭的感动与温暖。从此,我们要更加热爱脚下的这片地,更多地沐浴明媚的阳光,更乐于去欢笑,更勇敢地挥洒汗水。

初一8班 王雪晨

 

今日,我们进行了学农活动,虽然烈日当空,条件艰苦,但一切并未阻挡同学们的劳动热情,其中午饭野炊尤为令人难忘。我们十人需要快速包出400个饺子,虽然任务艰巨,但是我们把它变成了乐趣十足的游戏。大伙儿奇思妙想,合力包出了富有创意的“感动中国十大饺子”,或似大腹便便的掌柜、或似棱角十足的硬汉,更有那内涵丰富的四方饺子、软弱但坚韧的扁平饺子等,同学们每每吃到一个,都似开盲盒般充满惊喜。欢声笑语时时荡漾在田野间,艰苦的劳作让我们感受到充实,欢笑、汗水与团结协作是此次学农活动最棒的收获。

                                  初一8班 谢欣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