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与莎翁的六朝古都之约——我校师生受邀参加南京大学“莎士比亚戏剧演出工作坊”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486 发布时间:2021-12-02 10:51:38
原定于2020年5月举办的首届“友邻杯”莎剧节,由于受疫情影响,推迟至2021年秋天由南京大学与武汉大学联合举办。这次戏剧大赛有百余所学校热情参与,经专家组评审后,确定15支优秀队伍(含大学、中学)入围本届“友邻杯”莎剧节“优秀奖”。我校由唐笑(高二3班)和吴东旭(高二5班)主演的莎士比亚作品《威尼斯商人》幸运地荣获“优秀奖”,并入围了中学组四支决赛队伍。杭外剧组从暑假便开始筹备说演故事剧本编创和排练,多次精心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获得了全国决赛的宝贵一席。
全国决赛前,杭外剧组师生于10月底受邀赴南京大学参加“莎士比亚戏剧演出工作坊”,接受专家们一对一的培训指导。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莎士比亚中心主任从丛老师在开幕式上还准备了一个“莎士比亚限定惊喜”,现场连线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院院长迈克尔·道布森教授(Michael Dobson),跨越400年光阴、8小时时差和整个亚欧大陆,将莎翁生长于斯的风景呈现在我们面前——道布森教授办公室外便是斯特拉特福实时街景,镜头远端是莎士比亚当年读书的小学,这让人惊喜不已。

本次大赛参赛队伍有幸接受著名高校表演专家和英美专业导演、演员的倾情指导,在为期三天的头脑风暴和精雕细琢中让作品日臻完美。南大吕效平、厦大比尔·艾奇森(Bill Aitchison)和北大李实三位导演分别就“为何演戏”“如何演戏”“学生戏剧实践”等话题进行讲座和示范,并对杭外的作品现场点评和指导,为观众们呈现一堂精彩的观摩课,杭外学生的精彩表现也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南京站还为来自天南海北的学者、老师和学生提供从早到晚的零距离接触机会:早午晚的餐叙交流、每日两次茶歇,大家在休息和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与相聚于此的有缘人进行愉快交流,无论是学者老师间的专业探讨,前辈晚辈间的经验传授,还是同龄学生彼此观摩、切磋、分享生活,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机缘。南大英语系范浩老师对我们的作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我们被南大老师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折服,收获颇多。
然而好事多磨难,为响应国家疫情防控号召,原定于2021年11月26—28日举行的首届“友邻杯”莎剧节决赛将延期至来年春日,预祝杭外代表队在全国决赛中取得好成绩!
参赛学生感言:
唐笑 (高二3班)
十月底,我们跟随陆老师代表学校前往南京参加“友邻杯”莎士比亚戏剧节工作坊的活动,与来自各个大学的学者探讨莎剧说演与戏剧演出。
为了更好地呈现一个莎剧的说演作品,我们从暑假便开始准备。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说演这样新颖的表演方式,也由于莎剧不易下手改编,光是前期的讨论和修改剧本,就过去了一个月。开学后的排练也令人头疼。因为只有两个演员,所以我和吴东旭要分饰多个不同的角色,对角色辨识度的要求就十分苛刻,每个角色的台词、情感和心理变化都需要我们细细揣摩。对此,我们想到的办法是通过不同的饰品表现不同的人,比如用法式名媛的礼帽代表鲍西亚、插着羽毛的魔术帽代表摩洛哥王子等等,也设计了不同的小动作来更好地适配角色特征。
所幸,磕磕绊绊的准备最终得到了回报。我们顺利地获得了中学组决赛席位和去南京大学学习的宝贵机会。南大的老师们就像这个城市一样,底蕴深厚,给出的建议切中肯綮,令我们受益匪浅。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期待下次出发!
吴东旭(高二5班)
有幸在暑假和唐笑一起参与本次由南大和武大共同主办的学生莎剧节。从定下剧目、书写剧本、修改剧稿,到最后演绎并录制视频提交,我和唐笑在陆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之下一步步成长,用属于我们自己的理解与创造方式诠释了一台《威尼斯商人》故事说演,并在最后以意料之中的惊喜迎来了晋级决赛的好消息。
与这个好消息一同前来的还有我们能够前往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参加戏剧研学工作坊的可贵机会,一方面是欣喜于可以免费到南京并得到戏剧专家的小课指导,另一方面也是期待能够游览金秋时节的南京与鼓楼。
抵达南京的第一晚有幸聆听了南大、北大老师和一名外籍专家的座谈会,便毫不惊讶地惊异于其中南大吕效平教授对戏剧的深刻理解和对戏剧于社会关系的独到见解,这与之后外籍专家的公开大师课指导和南大范浩老师细致入微的小课指导共同构成了南京三日的珍贵回忆,唯一稍有可惜的应该就是没能在周日晚上欣赏到完整的《一个人的莎士比亚》表演。
本将于十一月底在武汉大学举办的决赛因为疫情缘故又一次遗憾地推迟,不过想到能在来年三月樱花烂漫之时相聚并漫游于武大,还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
高中外文组报道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